一种被忽视的外来语译法——“增意音译”
被引量:2
出处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70,共2页
Rhetoric Learning
参考文献8
1 曹乃玲.谈外来词音义双关翻译法[J] .当代修辞学,1999(6):16-17. 被引量:2
2 郭鸿杰.二十年来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借词及其对汉语语法的影响[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5(5):1-4. 被引量:34
3 何红,赵欣.音译词的文化透视[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50-52. 被引量:11
4 黄积达.试论现代汉语外来词[J] .梧州学院学报,1998,9(1):18-22. 被引量:2
5 李玄玉.论“汉语谐译词”的历史发展轨迹[J]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4):60-63. 被引量:3
6 李秀.浅析现代汉语外来词[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3(6):71-73. 被引量:3
7 潘云唐.“音义双译”的优越性[J] .科技术语研究,2002,4(3):19-20. 被引量:1
8 朱亚军.谐音寓义:商标名翻译的一种有效方法[J] .修辞学习,2005(1):71-72.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33
1 杨挺.直用原文──现代汉语外来语运用中的一个新趋势[J] .中国语文,1999(4):263-266. 被引量:18
2 朱永锴,林伦伦.二十年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及其产生渠道[J] .语言文字应用,1999(2):18-24. 被引量:112
3 鲍世修.努力求大同 允许存小异——对香港与内地译名差异现象的浅析及其解决办法初探[J] .中国翻译,1998(4):55-57. 被引量:17
4 杨舒.从“用夏变夷”到“卡拉OK”[J] .中国翻译,1997(2):51-53. 被引量:3
5 维佳.汉语商标词语的借用及其意义的错位[J] .汉语学习,1997(2):35-38. 被引量:11
6 周洪波.外来词译音成分的语素化[J] .语言文字应用,1995(4):63-65. 被引量:57
7 胡清平.音意兼译——外来语中译之首选[J] .中国翻译,2001,23(6):28-31. 被引量:96
8 黎昌抱.外来词的翻译与内部形式化[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16(4):82-85. 被引量:13
9 詹蓓.译名与文化──从“可口可乐”谈起[J] .中国翻译,2001(1):59-60. 被引量:44
10 李玄玉.略谈汉语音译词的地域文化差异[J] .语言与翻译,2002(3):45-47.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51
1 黄萍.商标中的修辞手段[J] .现代经济信息,2008(12):23-23.
2 黄兵.谈谐音寓义在英文商标词汉译中的运用[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6):237-239. 被引量:2
3 鲍娟.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现象探讨[J] .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3):85-85.
4 何干俊.汉语音译词的多维考察[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4):194-197. 被引量:4
5 李玄玉.略谈汉语音译词的地域文化差异[J] .语言与翻译,2002(3):45-47. 被引量:14
6 邹贞.关于改革开放以来音译词使用状况的考察[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9(3):19-20. 被引量:6
7 薛笑丛.现代汉语中字母词研究综述[J] .汉语学习,2007(2):62-69. 被引量:18
8 陈麦池,张俊锋.英日语对汉语引进外来词的启示与借鉴[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6):137-139. 被引量:3
9 田娟.论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类型[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7(1):95-96. 被引量:5
10 赖彦.汉语借用英语外来词的特点及语用理据[J] .汉语学习,2008(3):62-66.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22
1 曹乃玲.谈外来词音义双关翻译法[J] .当代修辞学,1999(6):16-17. 被引量:2
2 何红,赵欣.音译词的文化透视[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50-52. 被引量:11
3 刘超先.音译的缘起[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25(4):45-48. 被引量:15
4 杨振兰.外来词的汉化及其外来色彩[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34(1):76-80. 被引量:10
5 吴礼权.汉语外来词音译的特点及其文化心态探究[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6(3):82-88. 被引量:39
6 卢卓群.当今音译外来词的词义蜕变[J] .语文建设,1998,0(5):11-12. 被引量:4
7 陈舒眉.谐译——一种植根于汉字的修辞方法[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0(3):92-96. 被引量:3
8 朱一凡.音译字字化的机制和动因[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0(3):6-10. 被引量:17
9 鲍文.外来词音译增值现象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54-56. 被引量:12
10 Craig, Colette G. Language Contact and Language GenerationiA]. In Horian Coulmas ed. The Handbook o Sociolinguistic4C]. Oxtbrd: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i997 257-270.
1 刘新伟.规范使用外来词[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8):205-206.
2 刘少东,金鑫.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第三次输入高潮[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3(10):9-10. 被引量:2
3 温志.英汉语外来词的引进方式及其文化内涵[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7,21(S1):47-49. 被引量:1
4 高琴.浅论新时期汉语外来词的特点[J] .青春岁月,2013,0(2):171-171.
5 刘锋会.英汉外来语引进方式和动因及其反映的民族文化心理[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27(4):42-44.
6 章睿齐.宽容,健康的“维生素”[J] .中学理科(高考导航),2006(2):1-1.
7 朱秋敏.浅谈汉语吸收外来词语的新发展[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78-80. 被引量:6
8 Module 1 Europe[J] .时代英语(高一版),2016(1):19-26.
9 Module 1 Europe[J] .时代英语(高一版),2016(3):5-8.
10 Module 1 Europe[J] .时代英语(高一版),2014(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