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变刚度复合地基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差异沉降是群桩复合地基工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验证了群桩复合地基差异沉降的形成,提出变刚度设计思想。并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对实现变刚度复合地基的方式进行讨论,认为通过改变桩长的方法是实现变刚度的最佳选择。
作者
乔京生
步启军
马卫华
郝婷月
机构地区
唐山学院土木工程系
出处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52,共4页
Railway Engineering
关键词
复合地基
变刚度
差异沉降
模型试验
分类号
TU473.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5
1
刘畅,郑刚.
地基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影响的弹性支承分析法[J]
.建筑结构学报,2004,25(4):124-128.
被引量:56
2
高志强.复杂多变环境下城市地下工程相似模拟试验系统的研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3.
3
阎明礼,杨军,吴春林.CFG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R].北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992.
4
JGJ79—2002J220-2002,建筑地基技术处理规范[S].
5
唐山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唐山国际会展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R].唐山:唐山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
二级参考文献
2
1
蔡益燕,张锡云.北岭地震和阪神地震后美日钢框架结点设计的改进[J].结构工程师,2000,(增刊):200-210.
2
董军,邓洪洲,马星,王肇民,焦乐平.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上部钢结构损坏的非线性全过程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2000,33(2):101-106.
被引量:40
共引文献
57
1
余东华,梁镇渝,朱斌,夏立鹏,张黎飞,邸博.
单跨空间框架结构单柱顶升作用下损伤研究[J]
.建筑结构,2023,53(S02):1568-1575.
2
佟道林.
地基不均匀沉降对上部框架结构影响的静动力分析[J]
.建筑结构,2022,52(S01):2416-2422.
被引量:1
3
窦宝卫,段绪胜,汪振,满建鹏.
地梁-墙基组合式基础受力变形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2013,43(S2):680-685.
被引量:1
4
李潇,王宏志,李世萍,傅向荣,蒋秀根.
解析型Winkler弹性地基梁单元构造[J]
.工程力学,2015,32(3):66-72.
被引量:29
5
王晖,吴胜发,孙作玉.
地基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影响的三维弹性支承分析法[J]
.岩土工程技术,2005,19(3):137-140.
被引量:15
6
吴胜发,孙作玉.
地基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3):261-266.
被引量:28
7
吴胜发,孙作玉.
差异沉降对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J]
.建筑技术开发,2005,32(8):43-45.
8
乔京生,陶龙光,刘大江,严继华.
基于差异沉降的变刚度复合地基方案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2):17-21.
被引量:5
9
黄卷潜.
带弹簧支撑结构的计算方法[J]
.力学与实践,2006,28(6):73-75.
被引量:3
10
黄卷潜.
连续弹性地基梁静力分析的原理和运用[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24(1):53-55.
同被引文献
22
1
孙艳林.
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的探讨[J]
.岩土工程技术,2004,18(5):252-254.
被引量:18
2
侯化坤.
变厚度褥垫层在复合地基中的应用[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8):25-26.
被引量:3
3
王长科,郭新海.
基础-垫层-复合地基共同作用原理[J]
.土木工程学报,1996,29(5):30-35.
被引量:19
4
乔京生,陶龙光,刘大江,严继华.
基于差异沉降的变刚度复合地基方案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2):17-21.
被引量:5
5
曹明,陈龙珠,陈胜立,郑建国.
长短桩桩筏基础相互作用系数解法及分析[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3(2):382-388.
被引量:4
6
钱晓丽.
变刚度群桩基础沉降计算研究[J]
.力学与实践,2008,30(6):60-63.
被引量:4
7
沈珠江.
软土工程特性和软土地基设计[J]
.岩土工程学报,1998,20(1):100-111.
被引量:428
8
刘纪峰,段刚.
高层建筑桩基变刚度调平优化及其后注浆实现措施[J]
.三明学院学报,2010,27(2):159-163.
被引量:4
9
刘金砺,迟铃泉.
桩土变形计算模型和变刚度调平设计[J]
.岩土工程学报,2000,22(2):151-157.
被引量:126
10
覃海平.
桩基变刚度群桩工程应用实例研究[J]
.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2012(6):74-7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6
1
李振川,王伟.
复合地基沉降控制研究[J]
.山西建筑,2008,34(1):117-118.
被引量:6
2
袁建明.
厂房地坪施工沉降的观测与控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168-169.
3
佟超.
高层建筑地基沉降与控制[J]
.科技致富向导,2013(23):359-359.
被引量:1
4
李金良,李振宝,崔伟,房凯.
变刚度布桩群桩基础的承载特性[J]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4(5):475-481.
被引量:5
5
葛英煜.
公路工程路基地面沉降灾害及其防治[J]
.科技传播,2013,5(20):152-152.
被引量:2
6
田怡.
建筑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性思考[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0(13):716-716.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孔德志,甘文松,常远,原华.
变桩距对基础沉降性能的影响[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2(2):210-217.
2
刘宪林,袁越.
滨州某商务大厦沉降监测与研究[J]
.山西建筑,2009,35(7):109-110.
被引量:3
3
李红艳,随世忠,刘洪利.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J]
.山西建筑,2009,35(11):97-98.
被引量:4
4
韩胜利.
复合地基沉降特性数值模拟分析[J]
.山西建筑,2009,35(24):106-107.
5
郭智辉.
湿陷性黄土地区砌体结构建筑不均匀沉降防治[J]
.山西建筑,2010,36(11):104-105.
被引量:5
6
王磊钊.
基于FLAC的长短桩复合地基三种桩型比较研究[J]
.山西建筑,2010,36(12):124-125.
7
高学立,冯震.
复合地基沉降研究方法浅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13,10(18):109-110.
8
顾涛.
地面沉降对公路交通工程的影响分析[J]
.中国建材科技,2015,0(7):190-190.
被引量:1
9
周丽娜,辛明星.
关于高层建筑地基沉降与控制研究[J]
.民营科技,2016,0(7):167-167.
被引量:5
10
曹利锋.
公路工程路基地面沉降灾害及其防治[J]
.建材与装饰,2019,15(7):242-243.
被引量:2
1
李振川,王伟.
复合地基沉降控制研究[J]
.山西建筑,2008,34(1):117-118.
被引量:6
2
杨永新.
变刚度复合地基桩土荷载分担比研究[J]
.建筑结构,2007,37(11):33-35.
被引量:1
3
乔京生,陶龙光,刘大江,严继华.
基于差异沉降的变刚度复合地基方案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2):17-21.
被引量:5
4
乔京生,周红星,袁则循.
变刚度复合地基力学性状的模型试验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9(4):479-484.
被引量:5
5
乔京生,曹志强,王琳,邓永红,黄浩.
复合地基力学性状分析及变刚度可行性研究[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33(2):97-100.
6
宋小娟,张荫.
基于ABAQUS的变刚度布桩复合地基沉降性状研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6):92-94.
被引量:2
7
李峰.
变刚度复合地基调平设计[J]
.中国科技投资,2014(A06):248-248.
8
陈龙珠,梁发云,丁屹.
变刚度复合地基处理的有限元分析[J]
.工业建筑,2003,33(11):1-4.
被引量:25
9
王伟,王士杰,朱常志,张毅.
复合地基变刚度调平设计研究[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36(3):101-105.
被引量:3
10
张武,高文生.
变刚度布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2009,31(6):905-910.
被引量:12
铁道建筑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