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2-33,共2页
Statistics & Decision
同被引文献79
-
1刘昊,陈工.制度安排与变迁下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机制——基于博弈分析的一个完整框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9,0(12):3-15. 被引量:5
-
2郭根龙,冯宗宪.金融监管的信息经济学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2):18-21. 被引量:1
-
3王振富,冯涛.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博弈分析及立法建议[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4):25-28. 被引量:7
-
4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课题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信用风险研究及相关建议[J].理论视野,2014(11):49-53. 被引量:7
-
5冯立威.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J].中国信息导报,2004(8):29-30. 被引量:2
-
6刘晓星,何建敏.对我国金融监管运行机制的博弈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4,23(6):35-38. 被引量:4
-
7孟建华.货币政策执行与银行监管协调的研究[J].上海金融,2004(12):28-30. 被引量:3
-
8周雪光.“逆向软预算约束”:一个政府行为的组织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5(2):132-143. 被引量:580
-
9王滨.风险偏好改变、多重均衡与危机传染[J].南开经济研究,2005(1):86-90. 被引量:10
-
10朱波,范方志.金融危机理论与模型综述[J].世界经济研究,2005(6):28-35. 被引量:50
引证文献8
-
1刘伟.博弈论视角下新时代金融体系协同融合机制研究——兼论对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启示[J].制度经济学研究,2020(1):156-178. 被引量:2
-
2姚启平,蒲勇健.不对称信息下“被挂靠企业”监管行为分析[J].建筑经济,2008,29(5):116-119. 被引量:3
-
3王巍,李萍,高原.金融系统的道德风险在金融危机中的影响[J].应用数学,2007,20(S1):111-114.
-
4李成,马国校,李佳.基于进化博弈论对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解读[J].金融研究,2009(5):186-193. 被引量:58
-
5江曙霞,夏徐斌.风险偏好、监管强度与金融监管有效性——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博弈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34(5):2-8. 被引量:9
-
6曹炳高,陈燕妍,吴桂琴,王东波.支付机构从事金融业务的联合监管研究[J].金融纵横,2015,0(4):71-79. 被引量:1
-
7苏英,刘星.基于风险偏好博弈分析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分类监管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6(11):11-18. 被引量:6
-
8韩文琰,高诚.基于博弈视角的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异化研究[J].经济纵横,2020(11):119-12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83
-
1蒋学海,郑婉琼.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建模与仿真研究[J].开发性金融研究,2023(4):50-61.
-
2匡桦,张骏超.风险监管 和而不同——兼论“伞形监管”趋势[J].金融发展评论,2012(3):64-69. 被引量:2
-
3李成,刘相友,刘毅.基于供求理论的金融监管强度边界及制度均衡解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9,31(6):74-79. 被引量:3
-
4李成,张炜.基于进化博弈理论的金融监管合作均衡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4):11-17. 被引量:3
-
5郭建国,李欢.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金融监管协调的现实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134-135. 被引量:1
-
6柳茜,苏振民,侯海泉,董年才.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控模式及其改进探讨[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2):357-361. 被引量:5
-
7谢川波,安丽娟.金融控股公司的有效监管——基于激励相容理论视角[J].财经科学,2010(12):26-33. 被引量:5
-
8黄儒靖.从《巴塞尔协议Ⅲ》看国际银行业监管强化的新趋向——对银行监管博弈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10(12):149-153. 被引量:12
-
9崔晓蕾,徐龙炳.有限理性下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博弈分析[J].上海金融,2011(1):61-64. 被引量:12
-
10李成,张炜,匡桦.监管机构间博弈的金融监管非均衡与系统风险研究[J].财经研究,2011,37(2):27-37. 被引量:4
-
1孙明德.整顿金融秩序:回顾与反思[J].理论观察,1994(3):8-10.
-
2《大停滞?——科技高原下的经济困境:美国的难题与中国的机遇》[J].赣商,2015,0(5):88-89.
-
3陶子.偷懒经济学[J].当代工人,2011(2):27-27.
-
4本刊编辑部.金融危机,创业良机[J].商界(城乡致富),2009(1):8-9.
-
5董全瑞.诺思意识形态理论与中国收入分配认同[J].江汉论坛,2006(9):19-22.
-
6叶檀.双向开放,或者双向封锁[J].同舟共进,2011(12):12-14. 被引量:1
-
7韩瀚.胡玉祥扶贫攻坚成效著[J].乡音,2015,0(11):28-28.
-
8陈禹安.“偷懒”经济学[J].中国服饰,2015,0(10):100-101.
-
9孙永平.社会环境、个人素质与信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5(4):28-32.
-
10夏艳平.理由[J].中国老区建设,2006(4):6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