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动力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动力机制与西方国家不同。政治现代化的动力,在中国源于外部西方的冲击,而在西方则源于内部的压力;政治现代化的动力主体,在中国主要是政党和国家,而在西方则主要是公民社会;中国传统社会缺乏政治现代化的动力资源,而西方则较充足。从激进主义革命模式转变到渐进主义改革模式,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动力完成了从单一动力到复合动力的变迁。
作者
施雪华
孔凡义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探索》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6-60,共5页
Probe
关键词
中国政治
西方政治
政治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动力
动力向度
动力主体
动力资源
动力变迁
分类号
D089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108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20
1
[美]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M].景跃进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2
谢中立,孙立平.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179.454.
3
[美]李普塞特 张绍宗译.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
[美]亨廷顿 王冠华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
5
[美]亨廷顿 刘军宁译.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M].上海三联书店,1998.p 59.
6
[美]达尔.多头政体:参与与反对[M].谭君久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90.
7
[美]巴林顿·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M].拓夫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8
Lucian W. Pye and Sidney Verba, 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5.10- 11.
9
[美]阿尔蒙德 维巴 马殿君.公民文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10
[美]格林斯坦 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二级参考文献
2
1
[美]西里尔@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M].景跃进,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2
[美]巴林顿·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M].拓夫,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共引文献
108
1
李高峰.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研究——从全纳教育视角分析[J]
.现代教育论丛,2008(6):77-80.
2
崔丽丽,王炜,苏连勇,金华省,王钧.
中国体育社团研究(综述)[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18(1):33-36.
被引量:47
3
邢以群,马隽.
中国“第三部门”起源的经济分析[J]
.浙江社会科学,2005(1):75-79.
被引量:13
4
余仕麟.
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伦理启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2):260-265.
被引量:4
5
高峰.
关于公民教育的政治学解读:价值与意义[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1):7-9.
被引量:3
6
何云峰.
20世纪中国政治权威的艰难转型[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1):104-108.
被引量:4
7
程华.
中国宪政社会基础的构建[J]
.河北法学,2002,20(1):7-11.
被引量:2
8
陶庆.
中国化“资产者公共领域”:从民间商会到市民社会的路径选择[J]
.文史哲,2005(2):141-149.
被引量:3
9
黄湘莲.
公民社会、公民性与公民文化建设[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6-130.
被引量:36
10
于金鸿.
试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建设的进程[J]
.理论学刊,2005(4):16-1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4
1
向红.
论人在中国现代化动力系统中的作用[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6):108-110.
被引量:1
2
何显明,揭艾花.
制度变迁与中国现代化进程[J]
.浙江社会科学,1999(2):60-66.
被引量:19
3
李侃,李占领.
护国时期的唐继尧与孙中山、梁启超[J]
.民国档案,1995(3):71-78.
被引量:7
4
齐振海.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J]
.哲学研究,1992(6):52-56.
被引量:7
5
任剑涛.
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处境[J]
.中州学刊,1995(2):46-51.
被引量:8
6
孙正甲.
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追问[J]
.理论探讨,2001(2):9-12.
被引量:9
7
李佑新.
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2):35-42.
被引量:47
8
杨宝兰.
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沟通对政治合法性的作用与影响[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3):52-54.
被引量:8
9
戴利朝.
政治现代化研究刍议[J]
.理论与现代化,2006(2):12-16.
被引量:2
10
俞可平.
现代化和全球化双重变奏下的中国文化发展逻辑[J]
.学术月刊,2006,38(4):14-24.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
7
1
龙立军,姜子华.
论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现代性变迁的动力与困境[J]
.求实,2007(3):54-56.
被引量:2
2
黄玉涛.
近代中国广告文化特征分析[J]
.当代传播,2010(5):113-114.
被引量:1
3
王丽云.
晚清留日学生与云南政治现代化[J]
.普洱学院学报,2013,29(1):39-43.
4
徐烁.
中国政治现代化之政党制度改革浅议[J]
.商,2015,0(41):72-73.
5
周文俊.
浅论“四个全面”战略的政治现代化措施[J]
.商,2016,0(22):108-108.
6
蔡斯敏.
介入、反思与建构——现代化道路的中国实践[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6(3):181-197.
被引量:3
7
鲁晓雨.
论政治现代化模式[J]
.时代人物,2020(2):130-132.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刘成文,张英魁.
近十年来大陆“政治沟通”研究述论[J]
.高校社科动态,2008(2):22-30.
被引量:3
2
刘惠兴,伍勇.
政治沟通理论及其研究概述[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1):16-19.
被引量:8
3
孙梦诗.
民国上海广告的现代性特征探讨[J]
.江淮论坛,2015(2):181-184.
被引量:5
4
独撰,李子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问题探析[J]
.神州,2019,0(5):268-268.
5
马云志,赵荣锋.
党的百年探索视阈下现代化与现代性的互动关系[J]
.北京社会科学,2022(6):4-14.
被引量:5
6
任志江,梁越月,李卓远.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溯源——以近代以来我国现代化思想理论变迁为视角[J]
.财经科学,2023(5):62-74.
被引量:3
1
段兴权.
党员主体地位的内涵及理论依据[J]
.理论建设,2009,25(2):53-56.
2
陆维平.
公推直选: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11):44-45.
被引量:1
3
李春良,北方.
政治文明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丰富和发展[J]
.西部法苑,2003(10):57-57.
4
孙玉德.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廉政文化建设[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7(7):63-63.
5
白生平.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2011(2):57-57.
6
周奋进.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群众观点的唯物史观解读[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6):28-32.
7
伍泽杨.
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统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
.经营管理者,2014(2X):345-345.
8
孔陈焱.
试论当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时俱进的动力资源[J]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4):45-48.
9
王茶香.
网络监督为反腐倡廉提供新动力[J]
.领导科学,2009(15):7-7.
被引量:3
10
林尚立.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4):8-9.
被引量:1
探索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