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阐释的有效性及其限度——近年来《野草》研究的偏至
被引量:5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18,共5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参考文献7
-
1裴春芳.“私典探秘”的独创与偏至──评李天明《难以直说的苦衷——鲁迅<野草>探秘》[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3):288-296. 被引量:4
-
2艾柯 等.《诠释与过度诠释》[M].三联书店,1997年.P.152,168.
-
3赫施著,王才勇译. 《解释的有效性》第一章,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版.
-
4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第5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
5衣萍:《古庙杂谈(五)》,《京报副刊》,1925年3月31日.
-
6.《坟·写在〈坟〉后面》[M].,..
-
7孙玉石.现实的与哲学的(连载八)──鲁迅《野草》重释[J].鲁迅研究月刊,1996(8):19-31.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6
-
1.《鲁迅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6卷.第422页.
-
2《鲁迅日记》.《鲁迅全集》第1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44-147页.
-
3《鲁迅全集》第15卷第78页.
-
4李天明.《难以直说的苦衷-鲁迅<野草>探秘》,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第19页,21页,22页,23页,111页,113页,120页.
-
5杜迈可.《序》.
-
6《看了魏建功君的<不敢盲从>以后的几句声明》,《鲁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16页.
共引文献40
-
1于溟跃.与《孤独者》的可逆的互文关系——对鲁迅《野草·墓碣文》的新解读[J].华夏文化论坛,2020(2):90-96.
-
2熊沐清.从文论写作范式看“失语”[J].求索,2004(9):179-182. 被引量:2
-
3邹广胜.读者的主体性与文本的主体性[J].外国文学研究,2001,23(4):1-7. 被引量:17
-
4方旭东.诠释过度与诠释不足:重审中国经典解释学中的汉宋之争——以《论语》“颜渊问仁”章为例[J].哲学研究,2005(2):61-65. 被引量:12
-
5金彦河.论《狂人日记》:寻找“父亲”[J].鲁迅研究月刊,2001(7):21-31. 被引量:2
-
6竹潜民.中国国民性“密码”和“原点”探秘——兼与汪卫东先生商榷[J].鲁迅研究月刊,2002(2):68-73. 被引量:3
-
7富强.提灯寻影 灯到影灭——从《墓碣文》看《野草》[J].鲁迅研究月刊,2000(6):36-42. 被引量:5
-
8马凌.解构神秘:《傅科摆》的主题[J].外国文学评论,2005(2):5-12.
-
9陈书录.以徐渭与鲁迅为例谈现当代文学对古代文学的继承与创新[J].江海学刊,2005(5):186-193. 被引量:1
-
10程锡麟.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在哪里?——《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叙事策略分析[J].外国文学评论,2005(3):67-73. 被引量:32
同被引文献121
-
1孙玉石.鲁迅:深化研究与自我调整[J].学术研究,2001(9):79-82. 被引量:1
-
2张恩和.谈新世纪的鲁迅研究[J].学术研究,2001(9):82-86. 被引量:4
-
3陈漱渝.鲁迅研究断想[J].学术研究,2001(9):87-92. 被引量:1
-
4启良.作为存在主义思想家的鲁迅[J].书屋,2006(8):4-8. 被引量:2
-
5冯光廉.新方法与鲁迅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2):9-13. 被引量:1
-
6陈漱渝.如此“私典探秘”——从鲁迅日记中的“羽太”和“H”君谈起[J].书屋,2002(11):25-26. 被引量:5
-
7姚新勇.鲁迅岂是专制主义的精神盟友——与朱学勤先生商榷[J].粤海风,2007(1):58-63. 被引量:5
-
8卢洪涛,公炎冰.影响与超越——鲁迅《野草》与屠格涅夫散文诗比较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8(2):92-98. 被引量:3
-
9钱理群.鲁迅:远行以后(1949-2001)[之四][J].文艺争鸣,2002(4):4-8. 被引量:4
-
10余华谈鲁迅[J].当代作家评论,1997(6):126-126. 被引量:9
引证文献5
-
1崔云伟,刘增人.2006年鲁迅研究综述[J].鲁迅研究月刊,2007(9):74-85. 被引量:7
-
2崔云伟,刘增人.2006年鲁迅作品研究中的几个亮点[J].泰山学院学报,2007,29(4):19-23.
-
3古大勇.“过度阐释”与“偏离鲁迅”——对新时期“鲁迅研究”的反思(二)[J].甘肃社会科学,2008(4):33-36. 被引量:5
-
4田建民,贺莹.近年来《野草》的情感解读与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5):86-93. 被引量:3
-
5崔云伟,刘增人.2000年代鲁迅与当代中国研究综述[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2(5):71-8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6
-
1崔云伟,刘增人.2008年鲁迅思想研究述略[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4):10-14.
-
2李刚.祥林嫂生活的社会背景探析[J].今日科苑,2009(18):161-161.
-
3辜也平.论传记文学视野中的《朝花夕拾》[J].鲁迅研究月刊,2009(11):24-29. 被引量:9
-
4余放成.《风筝》是兄弟之情,还是爱情——兼与胡尹强先生商榷[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6):7-9. 被引量:3
-
5覃志航.鲁迅笔下祥林嫂——从民族社会心理解读[J].时代人物,2008,0(3):18-19.
-
6崔云伟,刘增人.2011年鲁迅研究中的几个争鸣[J].文艺争鸣,2012(4):113-117.
-
7崔云伟,刘增人.2011年鲁迅作品研究中的几个亮点[J].泰山学院学报,2012,34(4):83-90. 被引量:1
-
8陈启明.论鲁迅“仙台神话”的价值[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32(4):33-35. 被引量:1
-
9崔云伟,刘增人.2000年代鲁迅与当代中国研究综述[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2(5):71-87. 被引量:1
-
10赵英雄.鲁迅《野草》中“现实”与“哲学”的争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00-101.
-
1张进.遥渡相思——从“父亲之死”解读迟子建小说[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4):68-71. 被引量:2
-
2李蕙君.清理深埋婚姻的心理情结[J].家庭科学,2015,0(9):46-46.
-
3陈源.《中国诗学的基本观念》[J].文艺研究,2000(6):148-149.
-
4林凯.写在思想的边缘[J].杂文选刊(下半月),2008,0(12):25-25.
-
5止庵.“属于所有世纪”的诗人[J].博览群书,2003(5):45-47. 被引量:2
-
6刘英团.特殊年代的风雅记忆[J].杂文月刊(文摘版),2014,0(5):59-59.
-
7钟桂松.我写《茅盾和他的女儿》[J].博览群书,2008(8):75-78.
-
8林凯.书边杂识[J].杂文月刊(文摘版),2016,0(1):1-1.
-
9董淑华.论知青文学的“家园”情结[J].学术交流,2009(9):173-175.
-
10王彬彬.“人面不知何处去”——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之一[J].文艺评论,1989(4):33-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