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论坛》
2006年第12期61-62,共2页
Economic Forum
同被引文献40
-
1李智博,杨丽娟.产品过度包装的行政法律对策研究[J].理论界,2006(S1):55-56. 被引量:1
-
2董少广.让一次性用品循环起来[J].湖南林业,2006(1):30-30. 被引量:3
-
3程琳.浅谈过度包装[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6(2):56-57. 被引量:1
-
4关于“过度包装”的大讨论(续)[J].上海包装,2003(5):6-9. 被引量:1
-
5刘鹏飞,谢如鹤.物流包装价值分析[J].包装工程,2005,26(1):110-112. 被引量:14
-
6韩宇.过度包装产生原因研究[J].江苏商论,2005(3):51-52. 被引量:6
-
7梁燕君.发达国家发展绿色包装风头正劲[J].中国包装,2005,25(4):59-60. 被引量:1
-
8张雪平,殷国富.基于层次灰色关联的产品绿色度评价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17):78-82. 被引量:42
-
9陈希荣.适度包装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包装工业,2005(10):66-70. 被引量:3
-
10向敏.香烟外包装颜色偏好及价值认知实验报告[J].市场研究,2005(12):10-1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6
-
1毕素梅.控制过度包装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消费导刊,2008(15):30-31. 被引量:9
-
2张万隆.循环经济背景下的一次性消费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9):1-1.
-
3刘丽莉,李锦飞.过度包装的对策建议[J].商场现代化,2009(28):54-55.
-
4周洁,苗小虎.论商品的过度包装与企业的社会责任[J].江苏商论,2010(9):11-13. 被引量:1
-
5马爽,钱省三,隋立明.商品适度包装研究综述[J].包装工程,2011,32(3):92-95. 被引量:2
-
6马爽,钱省三.食品包装决策中的三方博弈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1,16(4):92-9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6
-
1杨璐.再谈网购的过度包装[J].包装世界,2019,0(4):18-19.
-
2郑婷婷.对商品过度包装的规制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2008,7(8):17-20. 被引量:3
-
3陈华.商品过度包装规制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2008,7(8):24-26. 被引量:1
-
4杨祖彬,戴宏民.发展生态包装的对策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4(6):179-183. 被引量:5
-
5翟万京,白卫东,钟乐.从商品消费领域谈过度包装问题[J].包装与食品机械,2010,28(2):56-59. 被引量:1
-
6王海婷,蒋伟,朱洪坤,张晓蓉,陈相,姚丽芳.欧盟CLP法规简析及其对包装产业的潜在影响[J].包装工程,2012,33(7):146-151.
-
7郑宣,曹国荣.包装减量化现状及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2,20(2):19-21. 被引量:10
-
8唐彬,程学庆,潘虹宇.重载铁路发展决策的三方博弈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2,34(9):45-48. 被引量:3
-
9崔天生,蔺宇,刘静林.基于Nash谈判的包装容器回收逆物流利益分配模型[J].价值工程,2013,32(14):31-33. 被引量:1
-
10马爱进,赵海珍,贾春凤.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标准实施评价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23):279-281. 被引量:2
-
1卫七.包装也是一种营销技巧[J].农产品加工,2008(3):61-61.
-
2祝世富.倡导简约适度 遏制过度包装[J].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0):138-139. 被引量:1
-
3李守明.品牌经营:单一还是多元?[J].今日工程机械,2005(9):76-77.
-
4陈青.政府公关应该正确处理好五对关系[J].公关世界,2009(8):43-43.
-
5小文,陈中.将人生最绚丽的一瞬定格——风临洲售楼处设计解读[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6(8):56-59. 被引量:2
-
6孟小红.撰写审计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7(3):27-27. 被引量:3
-
7黄思霞.运用价值工程推进适度包装[J].价值工程,2005,24(10):60-62. 被引量:1
-
8于治璞.2005年我国空调器出口情况解析[J].电器,2005(11):30-33.
-
9尼康新技术:脸面优先[J].中国摄影,2005,0(4):154-154.
-
10薛宁,汪海树,王琳,王明麓.外来者的生意[J].品质.品牌,2012(1):4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