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意义
被引量:13
出处
《城市》
2006年第4期13-15,共3页
City
共引文献86
-
1吕淑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价值的实现[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12-14.
-
2赵恩成.综合配套改革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2,28(11):41-44.
-
3李家祥,董智勇.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实践特点与思路深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5):22-27. 被引量:2
-
4杨龙.变革与调整:多元治理中的府际关系[J].学术前沿,2012(4):25-33. 被引量:3
-
5李立华.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4(12):38-42. 被引量:12
-
6潘文达.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初探[J].学习与探索,2005(3):192-196. 被引量:22
-
7王振坡,王丽艳.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探讨[J].城市,2006(4):9-12. 被引量:7
-
8臧学英,陈震.滨海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构想[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6,8(3):47-50.
-
9郝寿义,张换兆,赵军.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理论模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4):2-7. 被引量:8
-
10王立国.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目标设定和关系协调[J].开放导报,2006(5):18-20.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91
-
1罗贞礼.基于虚拟土视角下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管理探讨[J].湖南地质,2006(2):17-20. 被引量:20
-
2张纪录.如何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J].科技经济市场,2008(5):94-95. 被引量:1
-
3刘畅,李新阳,杭小强.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J].城市规划学刊,2012(S1):104-109. 被引量:129
-
4彭建,魏海,李贵才,陈昕,袁媛.基于城市群的国家级新区区位选择[J].地理研究,2015,34(1):3-14. 被引量:56
-
5程恩富,徐惠平.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成因、特点与总体评价——从海派经济学的角度来观察[J].当代经济研究,2004(9):22-27. 被引量:4
-
6黄庆,曹津燕,瞿卫军,刘洋,石昱,肖云鹏.专利评价指标体系(一)——专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和构建[J].知识产权,2004,14(5):25-28. 被引量:122
-
7张智峰,陈鑫.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基础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4):31-33. 被引量:4
-
8李春洋.武汉城市定位与发展取向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5(12):27-31. 被引量:3
-
9李文增.与滨海新区经济进一步加快发展 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20(1):13-16. 被引量:1
-
10袁灵.湖南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估[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6(1):101-10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13
-
1李家祥.我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理论价值与阶段特征[J].经济学动态,2007(1):29-31. 被引量:4
-
2李春洋.中部地区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意义[J].开放导报,2007(2):17-20. 被引量:5
-
3施红星,方志耕,阮爱清.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的系统设计[J].开放导报,2007(2):21-24. 被引量:5
-
4罗贞礼.边缘区域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战略意义与发展目标[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8(2):108-112. 被引量:2
-
5罗贞礼.边缘区域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8(5):88-92. 被引量:1
-
6刘忠燕,刘志霞,魏海丽.略论滨海新区金融综合经营与诸因素的关系[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27(12):14-18.
-
7胡晓鹏.国家综合配套改革的基本内涵与运行机理[J].社会科学,2008(9):20-29. 被引量:5
-
8李家祥,戴超.综合配套改革各试验区研究热点述评[J].开放导报,2008(6):40-46. 被引量:3
-
9谢文照,罗爱静.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知识产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情报杂志,2010,29(9):89-92. 被引量:9
-
10未江涛.天津建设国际港口城市的功能研究[J].港口经济,2015(2):12-15.
二级引证文献94
-
1王慧娟,沈体雁.政府与市场共促国家级新区建设的机理及效应[J].学术论坛,2021,44(5):60-71. 被引量:3
-
2晁恒,李贵才.国家级新区的治理尺度建构及其经济效应评价[J].地理研究,2020,39(3):495-507. 被引量:17
-
3陈华松,李乐芝.扬黄冈教育 竖品牌优势——浅谈黄冈基础教育在武汉城市圈中的榜用[J].科技资讯,2008,6(27). 被引量:4
-
4李家祥,董智勇.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实践特点与思路深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5):22-27. 被引量:2
-
5李家祥,张同龙,韦福祥.天津滨海新区功能定位的意义[J].开放导报,2007(4):44-46. 被引量:4
-
6罗贞礼.边缘区域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8(5):88-92. 被引量:1
-
7罗贞礼.生态文明建设:边缘区域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践定位[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29(2):75-78. 被引量:3
-
8郭海阳.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特征及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11):9-10. 被引量:1
-
9郝寿义.综合配套改革机制研究[J].开放导报,2008(6):35-39. 被引量:4
-
10李家祥,戴超.综合配套改革各试验区研究热点述评[J].开放导报,2008(6):40-46. 被引量:3
-
1王家庭.建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条件探索[J].城市,2007(11):18-23. 被引量:1
-
2孟秋,丁少军.技改贷款的项目评估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J].金融经济(银川),1996(2):50-51.
-
3魏莉.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对滨海新区金融发展的思考[J].天津经济,2011(3):16-18.
-
4王家庭.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作用与机理分析[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6(6):27-31. 被引量:1
-
5刘威威.税收优惠助推企业做大做强[J].中国税务,2013(5):18-19.
-
6修晶,刘文革.政府补贴、预算软约束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J].中国经济评论(1536-9056),2003,3(12):15-21. 被引量:1
-
7姚佳,陈国进.公司治理、产品市场竞争和企业绩效的交互关系——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9(8):56-61. 被引量:10
-
8于明珠.消费税改革对创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意义[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6,5(4):17-19.
-
9何丽亚.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36):25-26. 被引量:5
-
10朱利荣.积极推进个税改革 创建和谐社会[J].商场现代化,2006(05Z):273-273.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