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政策研究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区域协调发展理应是国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政策的一个重要立足点。以此为依据,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应关注中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之间的协调、中部地区内各区域之间的协调、城乡之间的协调。
作者
覃成林
机构地区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53,共5页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3BJL05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171025)阶段成果之一
关键词
区域协调
中部地区崛起
中部地区
东部发达地区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70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6
1
叶裕民.
我国中部地区内部差异及发展构想[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5(2):1-6.
被引量:3
2
王英,沈菊琴,彭红云.
浅谈东部的产业转移[J]
.市场周刊,2003,16(9):92-93.
被引量:7
3
覃成林.
中部地区经济崛起战略研究[J]
.中州学刊,2002(6):34-38.
被引量:23
4
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部崛起与人力资源开发[M].北京出版社,2005.
5
刘海涛,廖晓明.
论中部地区政府制度创新的基础[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3(3):42-45.
被引量:1
6
覃成林.
论“中部崛起”的地方响应[J]
.学习与实践,2004(8):18-22.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郑燕伟.
产业转移理论初探[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0(3):19-22.
被引量:22
2
刘光杰,严清华,杨胜刚.
21世纪中部地区面临的形势及其发展战略思考[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52(2):15-22.
被引量:18
3
廖丹清,阳小华.
论中部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中的战略选择[J]
.理论月刊,1998(2):11-14.
被引量:14
4
陆大道,古禾.
我国中部地区的地位和加快发展的途径[J]
.学习与实践,2001(3):13-15.
被引量:16
5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上海:三联书店,1987.64.
6
思拉恩·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1996..
7
H·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
8
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9
张康之.行政改革中的制度安排[J].宁夏社会科学,2000,(3).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条)[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共引文献
34
1
王燕玲,林峰.
西部地区应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J]
.经济问题探索,2005(2):11-14.
被引量:26
2
卫鹏鹏.
中部五省经济发展模式评析[J]
.管理世界,2005,21(7):156-157.
被引量:2
3
高见,覃成林.
基于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中部地区工业发展分析[J]
.经济经纬,2005,22(5):91-94.
被引量:8
4
彭荣胜.
中部崛起“龙头”之争及国家区域政策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11):5-7.
被引量:2
5
彭荣胜.
中部地区农村塌陷的特征、空间分异与崛起策略[J]
.经济问题探索,2005(12):97-100.
6
彭荣胜.
中部城市群在区域崛起战略中的目标定位与对策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6(2):17-21.
被引量:10
7
覃成林.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转型与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研究[J]
.中州学刊,2006(1):59-63.
被引量:17
8
彭荣胜.
论中部城市群竞争中的国家区域政策选择[J]
.商业研究,2006(5):129-131.
被引量:2
9
贾学锋.
以城市群带动中部崛起的思考[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3):68-71.
被引量:5
10
袁璋,许越先,吴凯.
我国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地位及可持续发展的初步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06(4):63-67.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70
1
赵伟.
中部地区崛起的城市群战略[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4):452-457.
被引量:16
2
吴康,方创琳,赵渺希.
中国城市网络的空间组织及其复杂性结构特征[J]
.地理研究,2015,34(4):711-728.
被引量:188
3
徐升华,毛小兵.
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
.管理世界,2004,20(8):75-80.
被引量:103
4
蒋清海.
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
.开发研究,1993(1):37-40.
被引量:12
5
胡树华.
中部崛起的战略与政策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5(5):101-105.
被引量:24
6
刘东,勋.
中原城市群九城市的产业结构特征和比较优势分析[J]
.经济地理,2005,25(3):343-347.
被引量:41
7
贺铿.
中部地区如何崛起[J]
.中州学刊,2005(3):1-2.
被引量:2
8
蒋清海.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J]
.财经问题研究,1995(6):49-54.
被引量:40
9
彭智敏.
论中部崛起的路径依赖[J]
.江汉论坛,2005(8):26-29.
被引量:7
10
喻新安.
建设大郑州:实现中原崛起的强力引擎[J]
.河南社会科学,2005,13(6):134-13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9
1
刘仁庆,徐雪明,康艳.
中原崛起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J]
.河南科学,2007,25(6):1081-1084.
被引量:4
2
张臻.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河南的影响[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3(2):52-55.
被引量:2
3
李立志.
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其对中原经济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作用[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3):108-112.
被引量:3
4
涂远博,马海霞.
新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J]
.新疆财经,2011(1):32-38.
被引量:3
5
孟卫华,蒋红玲.
中部崛起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6):24-26.
6
刘守义.
扩大内需背景下的中部地区崛起路径[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10):74-78.
7
董希楠,张子恒.
基于中部崛起的中原城市群发展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08(12X):8-9.
被引量:2
8
魏艳.
基于协同的城市多区域发展——以新乡大东区为例[J]
.河南科学,2017,35(12):2031-2035.
9
覃成林,黄丹.
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识别方法及应用——以广东为例[J]
.经济经纬,2022,39(2):3-1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许尚立,张晓平,梅象华.
基于LSRA的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实证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22,43(35):40-44.
被引量:7
2
孙立韫.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对策探讨[J]
.河南科学,2008,26(9):1147-1150.
被引量:2
3
梁文,康艳.
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若干探讨[J]
.河南科学,2008,26(11):1431-1434.
被引量:6
4
董奋义.
利用灰色定权聚类法对河南省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45-48.
被引量:1
5
董爱华,杨艺.
加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7):87-88.
被引量:1
6
屈文燕.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J]
.中州大学学报,2011,28(2):5-7.
被引量:4
7
吕红伟,李学术.
云南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云南科技管理,2011,24(4):7-8.
8
涂远博,马海霞.
基于VAR模型的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机制研究——以新疆为例的欠发达地区“两化”融合[J]
.新疆财经,2011(6):30-35.
9
刘战国.
河南省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J]
.河南科学,2012,30(9):1379-1383.
被引量:1
10
郑兴有,王鹏.
信息化程度及地理分布对区域创新投入产出效应的影响[J]
.经济与管理,2013,27(9):85-90.
1
刘芳.
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天津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J]
.港口经济,2007(3):33-35.
被引量:1
2
张宏斌.
制定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应把握的几个关系[J]
.浙江经济,1997(11):22-23.
3
范慧敏.
关于扩大内需的对策及建议[J]
.市场论坛,2006(2):172-172.
被引量:1
4
贾曙光.
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对西部的影响[J]
.新疆审计,2005(3):26-27.
5
王岩.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集群问题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2(04X):55-56.
被引量:1
6
刘俊峰.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下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研究[J]
.中国商论,2016,0(5):146-150.
7
侯俊军,王娟娟.
基于区域的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实证研究[J]
.标准科学,2014(8):11-16.
被引量:4
8
刘贝钡.
中国东西部发展差距分析——基于区域经济政策角度[J]
.现代商业,2012(10):125-125.
9
强君颖.
试论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与改善[J]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6):103-104.
10
张炳贤.
策应西部大开发 促进东台快发展[J]
.领导工作研究,2000(8):31-32.
中州学刊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