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8,共3页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参考文献13
1 叶显发.悄然的变革——“学生评教、家长评校”活动的社会学、教育学意义[J] .湖北教育,2004(11):16-17. 被引量:2
2 廖世雄.“学生评价教师”的实践与思考[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2(8):26-27. 被引量:7
3 秦宝军.如何提高学生评教的有效性[J] .现代技能开发,2002(9):59-59. 被引量:4
4 王晓怀.对学生评教的认识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2001,37(1):12-13. 被引量:19
5 陈玉坤.教育评价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 洪敏.对“学生评教”的反思[J] .人民教育,2004(19):22-23. 被引量:24
7 胡天春.学生评教的现状与对策[J] .经济师,2004(3):102-103. 被引量:20
8 商发明.课堂教学评价新理念:以学评教[J] .教育科学研究,2004(1):20-23. 被引量:34
9 韩增圣.如何实行学生全员评教[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1(4):19-20. 被引量:3
10 崔希俊.关于学生评教的实践与思考[J] .教书育人(高教版),2004(06M):40-41.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21
1 任新民.教学质量评估: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被忽视的环节[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1,17(5):53-56. 被引量:9
2 胡祖莹,魏红.教学评价中信息来源的可靠性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1996,11(3):38-43. 被引量:25
3 陈静文 焯平.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方法和评估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7,3:13-13.
4 Feldman, K. A.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teachers as judged by teachers themselves, current and former students, colleagues, administrators, and extenud (neutral) observers[J].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989,(30):113-135.
5 Marsh, H.W. Students' evaluations of university teaching:Dimensionality, reliability, validity, potential biases, and utility[ J ].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84, ( 76 ) :707-754.
6 Brandenburg, D. C., Slindle, J. A and Batista, E. E.Student ratings of instruction: Validity and normative interpretations[J].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977,(7):67-78.
7 Centra, J. A. Reflective Faculty Evaluation[M]. Jossey-Bass Publishers. 1993.
8 Marsh, H. W., & Dunkin, M. J. Students' evaluations of university teaching: 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In R.P. Perry & J. C. Smart (Eds.) Effective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M]. New York: Agathon. 1997.241-320.
9 Feldman, K. A. Classsize and students' evaluations of college teacher and courses: A close look [ J ].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984, (21) :45-116.
10 McKeachie, W. J. Student ratings[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7,(52) :1218-1225.
共引文献220
1 李小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误差的调控[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4):24-26.
2 孙俊,刘铮,陈庆华.教学质量监控中学生评教问题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71-73. 被引量:6
3 吴劲松.高校“学生评教”利弊分析[J] .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2009,25(3):13-15. 被引量:5
4 李艳红,汪聚应.教师专业发展的另一途径——学生评教[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30(3):108-111.
5 陈丽霞,曾燕冰.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调查——通过学生网上评教的渠道[J] .教育学术月刊,2013(5):94-96. 被引量:6
6 谢媛媛.运用健康理论对公共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的研究[J] .运动,2013(4):97-98. 被引量:2
7 朱娟,李伟光,张淑艳,柳在华.高校学生有效评教的对策建议[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8(3):64-67.
8 庆来刚.高校教师背景特征对学生评教的影响分析[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2):136-138. 被引量:5
9 王敏,王雅.浅谈高校学生评教[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30):56-57.
10 王栋.完善学生评教体系的思考[J] .文学教育(中),2010(3):66-6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53
1 王明宾.关于高校教师对学生评教作用的认识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22):44-48. 被引量:25
2 赵阳霞.高校优秀教师个人成长个案研究[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2,29(2):35-37. 被引量:1
3 斯坦托姆,汪琛.怎样成为优秀教师[J] .比较教育研究,1983(1):16-18. 被引量:60
4 张俊超,刘献君.优秀高校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规律性特征探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14,35(8):68-76. 被引量:27
5 赖学军.优秀教师概念的科学内涵与外延[J] .教育评论,2004(4):55-58. 被引量:21
6 陈亚莉.影响学生评教的因素分析[J]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34-36. 被引量:8
7 赵振杰.论教育哲学视野中的习惯养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1):60-64. 被引量:5
8 王婉萍.“学生评教”作用及其局限性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2):71-73. 被引量:68
9 蔡映辉.构建“以人为本”学生评教系统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2005(3):48-49. 被引量:44
10 潘艺林.“学生评教”信奉什么教育哲学?[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12):27-31. 被引量:55
引证文献14
1 徐晓娟,张定铨.对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不可比性的实证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2):36-37. 被引量:4
2 杨光,梅金姣.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性学生评教的构建及其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2008(12):11-12.
3 竺晓平,竺小莲.浅谈学生评教和教师教学质量的关系[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2(3):278-279. 被引量:1
4 余海燕.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评教问题与对策研究[J]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12-17. 被引量:1
5 陈兴东.高职院校学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11):41-42. 被引量:2
6 张海龙.提高“学员评教”有效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2):131-132.
7 张玮,朱金福,赵成军.灰色关联分析法在教师评价模型中应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0(11):126-128. 被引量:4
8 田成勇,殷瑞.湖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评教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2):134-136.
9 袁伟,王阳亮.南开大学学生评教工作的开展及有效性研究[J] .高等理科教育,2012(6):95-99. 被引量:4
10 胡碧蓝.对高校学生评教的几个争议性问题的辩证思考[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29(7):57-6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0
1 陈亮,常亚平.高校学生人口统计特征与“学生评教”误差的关系研究[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1(12):73-76. 被引量:1
2 常亚平,陈亮,阎俊.高校“学生评教”误差形成机制研究——基于学生态度的视角[J] .高教探索,2010(1):80-86. 被引量:59
3 徐俊杰,杨敏.学生评教数据统计处理的改进探讨[J] .科技信息,2009(32). 被引量:2
4 涂晓杰.高校教师整体素质的多元联系数评价方法[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27(2):7-9. 被引量:1
5 李海.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思考[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2):91-92. 被引量:4
6 杜丽娜.大学生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及趋势预测[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6):29-30. 被引量:1
7 欧立光.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中的分层次评价法浅析[J] .时代教育,2012(15):6-6.
8 黄抒琳.浅谈学生评教对教学质量的影响[J] .科教文汇,2013(33):25-26.
9 王海亚.高职院校学评教的实践与问题研究——以A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16(5):4-7.
10 陶心琢,高国全.中山医学院随堂评教机制的实施与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1):1-2. 被引量:5
1 冉江兰.谈高职院校中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J] .亚太教育,2016,0(10):143-143. 被引量:2
2 王爽.慕课模式下教学微视频制作的原则与方法研究[J] .现代交际,2016(9):14-15. 被引量:2
3 曾祥友.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发展的评价机制[J] .湖北教育,2004(3):11-12.
4 王嗣雷,任玉录,李秀琴.量化教学效果的统计学方法初探[J]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8):54-54.
5 唐文娟,路谨铭,邹霞.从多元智能理论角度看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J] .软件导刊,2011,10(4):185-187. 被引量:9
6 蓝秀婷.浅谈微课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19(1):59-61. 被引量:1
7 黄彬.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探析[J] .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2010(3):195-196.
8 王炜煜.新课改背景下师生评价改革[J] .中小学校长,2011(4):43-45.
9 王青萍.学生的兴趣与实验课教学[J]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1997,0(11):18-18.
10 杜菲菲,周序.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校长讲话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J] .福建教育(小学版)(A版),2014(3):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