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苏祗婆与“五旦七调”理论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北周与突厥“和亲”,苏祗婆从龟兹带来“五旦七调”理论是音乐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文论述苏祗婆七调名、“五旦七调”理论的渊源,在论述的过程中综述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最后指出了苏祗婆“五旦七调”理论对隋唐及辽宫调理论的影响。
作者
祝波
机构地区
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7期41-44,共4页
Huangzhong: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关键词
苏祗婆
北周
宫调理论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4
1
岸边成雄,周谦.
西域七调及其起源(上)[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6,5(2):43-53.
被引量:7
2
夏野.
“苏祇婆琵琶调”新解[J]
.中国音乐,1985(1):47-48.
被引量:7
3
关也维.
关于苏祗婆调式音阶理论的研究[J]
.音乐研究,1980(1):43-53.
被引量:22
4
郑祖襄.
“开皇乐议”中的是是非非及其他[J]
.中国音乐学,2001(4):105-121.
被引量:26
二级参考文献
5
1
黄翔鹏.
八音之乐与“应”“和”■考索(《“八音之乐”索隐》上篇)[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2(4):1-6.
被引量:8
2
刘镇钰.
隋代音乐家郑译[J]
.中国音乐学,1991(3):84-88.
被引量:4
3
吉联抗辑.古乐书佚文辑注[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4
杨荫浏.中国音乐史纲[M]万叶书店,1952.
5
李石根.
关于郑译与万宝常的两个八十四调——评《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0,9(1):3-6.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50
1
谢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议及其与政权、皇权之关系[J]
.乐府学,2024(1):23-42.
2
王安潮.
唐代大曲宫调理论的形成及其对东亚乐调发展的影响[J]
.文化艺术研究,2009,2(6):140-149.
被引量:2
3
王震亚.
民族音阶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延伸(九声音阶·含五声音阶因素的十二音序列)[J]
.中国音乐学,1990(2):22-73.
被引量:24
4
李玫.
民间音乐中“中立音”现象的律学分析(下)[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4):76-83.
被引量:8
5
王耀华.
岸边成雄先生的音乐学研究[J]
.音乐研究,2005(2):64-74.
被引量:3
6
赵为民.
龟兹乐调理论探析——唐代二十八调理论体系研究[J]
.中国音乐学,2005(2):39-47.
被引量:11
7
郑祖襄.
《隋书·经籍志》音乐书述略[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3):65-70.
被引量:3
8
杨善武.
中国音乐史学创新:观念的更新[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25(4):33-38.
被引量:5
9
蔡际洲.
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角度[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1):78-83.
被引量:18
10
祝波.
北周“和亲”与隋唐音乐刍议[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20(4):51-5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48
1
邬国义.
《通鉴释例》三十六例的新发现[J]
.史林,1995(4):1-19.
被引量:5
2
芮传明.
阿史那人“史前”居地考[J]
.西北民族研究,1991(2):165-176.
被引量:1
3
张建林,孙铁山,刘呆运.
北周武帝孝陵发掘简报[J]
.考古与文物,1997(2):9-23.
被引量:70
4
岸边成雄,陈应时,林晔.
唐俗乐二十八调[J]
.中国音乐,1983(4):29-34.
被引量:4
5
梁景之.
自然灾害与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J]
.民族研究,1994(3):42-49.
被引量:10
6
夏野.
中国古代音阶的变迁和乐律理论的演进[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6(3):1-8.
被引量:2
7
王誉声.
相和三调“三种音阶”说[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3):15-20.
被引量:6
8
许峡.
突厥在北周灭北齐中的作用[J]
.历史教学,2004(11):23-28.
被引量:3
9
倪润安.
西魏北周墓葬的发现与研究述评[J]
.考古与文物,2002(5):86-92.
被引量:6
10
倪润安.
北周墓葬俑群研究[J]
.考古学报,2005(1):27-54.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9
1
侯晓霞.
八十四调研究综述[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2):114-115.
被引量:1
2
韩莎.
隋朝万宝常音乐造诣考究[J]
.兰台世界(下旬),2014(1):78-79.
3
林玉峰.
南北朝宫廷音乐家苏袛婆的音乐成就及影响[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3):240-241.
被引量:1
4
申桂红.
苏袛婆的龟兹音乐及其对民族音乐的贡献[J]
.兰台世界(下旬),2015,0(2):116-117.
5
罗凡,项亮.
音乐文化交流——影响中国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区[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0(33):109-110.
6
王军.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特征探微[J]
.中国音乐,2015(2):246-252.
被引量:1
7
施成吉.
八十四调的概念与意义[J]
.剧影月报,2018,0(5):64-65.
8
鲁孙彤.
盛行长安的“胡化”之风--西域艺术传入中原之旅[J]
.黄河之声,2022(18):86-88.
9
朱振宏.
北周武德皇后墓志考释研究[J]
.唐史论丛,2015(1):296-32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5
1
罗凡,项亮.
音乐文化交流——影响中国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区[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0(33):109-110.
2
熊岸枫.
小议“八十四调”的生成关系[J]
.怀化学院学报,2018,37(6):117-120.
3
张曙光.
北周书法研究综述[J]
.书画世界,2022(4):77-79.
4
刘晓慧.
北周《突厥寺碑》与阿史那皇后之命运[J]
.江汉论坛,2024(8):93-98.
5
王晓明,王哲昕.
对音乐史分期的认识与相关问题研究论述[J]
.中国文艺家,2017,0(12):16-17.
被引量:2
1
陈应时.
西域七调起源之争[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3):75-81.
被引量:1
2
李来璋.
苏祗婆“五旦七调”与郑译“八十四调”辨析[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1):9-14.
被引量:5
3
冯燕.
苏祗婆其人及对中国古代音乐的贡献[J]
.兰台世界(下旬),2014,0(5):97-98.
4
林林.
何为五旦七调——让音乐本体说话[J]
.音乐研究,2012(2):47-56.
被引量:2
5
闫芳.
苏祗婆对我国古代音乐的三大贡献[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12(2):28-29.
被引量:1
6
孙新财.
简介《燕乐探微》作者丘琼荪的学术贡献[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5,23(4):25-28.
7
葛恩专.
隋代音乐家郑译及其音乐思想[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5):87-90.
被引量:2
8
祝波.
北周“和亲”与隋唐音乐刍议[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20(4):51-54.
被引量:3
9
翁志文,周纯一.
谈“一均七调”的新观念[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2):131-137.
10
孔群.
突厥金银器[J]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7,4(2).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 第B0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