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61-64,共4页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参考文献3
-
1程伟礼.基督教与中西文化交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9(1):55-60. 被引量:12
-
2[美]G·萨顿,.科学的历史研究[M]科学出版社,1990.
-
3[英]S·F·梅森 著,上海外国自然科学哲学著作 编译组.自然科学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共引文献11
-
1朱卫.略论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聚散离合——以佛教和基督教入华为例[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2(2):29-31. 被引量:1
-
2和飞.大学在世界科学中心形成中的作用[J].肇庆学院学报,2007,28(6):1-10. 被引量:2
-
3陆惠林,林建公.对战争与文化的辩证思考[J].军事历史研究,1990,4(1):129-140.
-
4张志京.试论基督教在中国的四次传播中对法律文化的影响[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9):162-166. 被引量:1
-
5陶飞亚,杨卫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J].史学月刊,2010(10):5-21. 被引量:8
-
6李云鹤,戚健.西方传教士在传播西方文化以及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4):55-56.
-
7周典恩.随俗与立异:江淮地区一个乡村基督徒的春节习俗[J].民俗研究,2013(6):136-141. 被引量:2
-
8殷秀峰,陈小曼.基督教传入对西南信教少数民族权利观念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6):39-46. 被引量:2
-
9黄松平,蔡圆圆.“道器”沉浮 基旨如一--“曾国藩之谜”的深层解析[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2):104-108.
-
10冯锐.趣味地震学(22):被历史遗忘的拾贝者[J].地震科学进展,2020,50(10):40-48.
同被引文献9
-
1张钢.民族主义与德国科学体制化[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7(3):7-12. 被引量:1
-
2张钢.德国科学的体制化与科学文化的发展[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21(4):112-118. 被引量:2
-
3张钢.科学文化与法国启蒙运动[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6(4):22-28. 被引量:8
-
4(美)SE佛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345,334,398.
-
5(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355.
-
6(英)WC丹皮尔.科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89,390.
-
7许良英.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35.
-
8施若谷.试论科技教育与科技中心转移的关系[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15(11):43-46. 被引量:8
-
9张钢.科学文化与美国的现代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13(6):32-3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1
-
1陈邦强.现代科技革命与金融创新——从马克思的创新观看当代金融创新[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4(4):10-12. 被引量:3
-
2蒋美仕,邓玲玲,夏德计.论文化创新与教育创新的关系[J].大学教育科学,2006(1):17-19. 被引量:5
-
3袁广林,程方荣.大学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发展历史述略[J].高等理科教育,2006(3):32-37. 被引量:8
-
4郭元婕.科学文化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J].教育研究,2006,27(6):59-65. 被引量:11
-
5孙俊,潘玉君,贾星客,丁生,岳磊.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历史地理基础[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11):14-20. 被引量:10
-
6孙俊,潘玉君,贾星客.科学的地域建构:社会文化因素及其效应——基于“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法”的科学活动中心再阐释[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28(5):56-60. 被引量:3
-
7张云龙,马淑欣.论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内在勾连——基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视角[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38(2):86-92. 被引量:5
-
8叶青,昌思晨.基于文献计量的科学文化研究概况及对比分析[J].科学观察,2023,18(3):59-72.
-
9刘杨,宋雄伟.以高等教育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J].现代教育管理,2023(12):30-40. 被引量:5
-
10贾宝余,应验,余江.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科技现代化:意蕴、特色和路径[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4,39(5):933-944.
-
1江新.传统文化就批评不得?[J].基础教育,2005,2(1):5-5.
-
2陈桂生.略论教育学成为“别的学科领地”的现象[J].教育研究,1994,15(7):38-41. 被引量:64
-
3辛丹.高中语文《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教学设计[J].商情,2012(29):74-75.
-
4吕萍.试论脑科学对记忆的研究及教学意义[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17(2):47-49. 被引量:4
-
5吴涛.从教学技术到学习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8,29(4):16-20. 被引量:5
-
6翟大林.西方教育史上课程论演变述评[J].教育评论,1985(2):30-36.
-
7胡航,任友群.学习技术新发展及其对教育研究的意义[J].中国电化教育,2008(4):1-6. 被引量:7
-
8李景岳,陈竹.学习科学的兴起与建立[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4(1):49-51. 被引量:2
-
9吴洪成,姜柏强.赫尔巴特五段教授法在中国:引进、实践及反思[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2):98-103. 被引量:6
-
10袁媛.民国时期上海高等院校中的科学教育概况[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3):78-8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