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发愤说”发生发展的历史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从“诗言志”到“发愤以抒情”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间,其中《周礼》中的“六诗”和《诗大序》中的“六义”是两个相互关联的环节。屈原“发愤以抒情”继承了“诗言志”的传统,司马迁从理论及实践两个层面丰富了“发愤以抒情”的文艺思想,司马迁以后,继续运用“发愤说”考察中国文学实绩的是刘勰。延续司马迁、刘勰等人的余绪,屈原“发愤说”的文艺思想受到后世的普遍关注。真正拓展“发愤以抒情”内涵的是韩愈和欧阳修。在遵循屈原的思想路线时,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与“文穷益工”的理论主张,欧阳修提出了“诗先穷而后工”的理论主张。
作者 张强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2-117,共6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王逸.《楚辞章句》[A]..见《楚辞补注》本[C].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5页.
  • 2洪兴祖.《楚辞补注》[M].中华书局,1983年.第208页.
  • 3朱熹.《楚辞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16、117页.
  • 4王夫之.《楚辞通释》[M].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3页.
  • 5汪瑗 董洪利点校.《楚辞集解》[M].北京出版社,1994年版.第57页.
  • 6蒋冀.《山带阁注楚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11页.
  • 7刘勰.《文心雕龙·哀吊》.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41页.
  • 8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612页.

共引文献92

同被引文献18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