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1-32,共2页
China Cotton
同被引文献12
1 吴莉.棉花高产栽培配套施肥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4):80-80. 被引量:2
2 万素梅,郑德明,翟云龙,彭杰,胡守林.南疆棉田不同产量构成因素及棉铃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 .中国棉花,2006,33(8):8-9. 被引量:20
3 刘红霞,王宏伟.棉花带状高密度栽培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2007,23(1):33-34. 被引量:1
4 李蒙春.地膜棉优质高产栽培生理生态的研究[J].中国棉花,1987,13(1):31-32.
5 中国棉花研究所主编.中国棉花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105-217.
6 Nan D J , Zhao H Z , Wu Y K, et al. Chen Q E. Study on mechanism and technique of improving yield by configurated of cotton[J]. Acta Gossypii Sinica, 1995,7(4) :238 - 242.
7 郑德明,姜益娟,朱朝阳,吕双庆,万素梅,聂林学,郝为刚.南疆棉花高产栽培干物质积累和生长发育动态研究[J] .中国棉花,1999,26(7):17-18. 被引量:49
8 张雄伟.棉花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理论与实践[J] .新疆农垦科技,1993,16(6):4-7. 被引量:5
9 纪从亮,俞敬忠,刘友良,吴云康.棉花高产品种的产量构成特点[J] .江苏农业学报,2000,16(1):25-30. 被引量:12
10 张巨松,周抑强,陈冰,张权中,贺宾.棉花“矮、密、早”高产栽培调控机理的研究[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1999,22(4):283-288.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9
1 娄善伟,郭仁松,高云光,赵强,张巨松.高产棉花群体结构特征与产量品质形成关系的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09,46(3):567-573. 被引量:11
2 苏培玺,解婷婷,丁松爽.河西走廊绿洲棉花集群高产栽培试验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6):108-113. 被引量:3
3 刘郁娜,陈飞虎,胥新强,张巨松,徐文修,张永强.杏棉间作田间配置对棉花生长发育及棉铃时空分布的影响[J] .棉花学报,2013,25(1):37-44. 被引量:24
4 解婷婷,苏培玺,周紫鹃,张海娜,李善家.集群种植方式对棉花田间小气候效应和产量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14,23(3):55-61. 被引量:5
5 刘翠,张巨松,郑慧,郑剑超,高丽丽.氮肥基追比对杂交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14,23(12):102-109. 被引量:9
6 龚双凤,杨涛,陈宝燕,马兴旺,牛新湘,娄善伟.机采棉模式下氮肥运筹对棉花产量和养分吸收的调控[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2):145-151. 被引量:3
7 龚双凤,马兴旺,索俊宇,陈宝燕,朱靖蓉,何万义,杨涛.氮肥运筹对机采棉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2015,52(7):1216-1223. 被引量:5
8 史亚辉,蔡晓虎,张玉栋,闫文静,王俊刚.不同剂量的氟节胺与缩节胺对棉花株型结构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2020,57(11):1979-1986. 被引量:9
9 刘盼,赵元元.南疆超高产棉花主要群体质量指标研究[J] .中国农业信息,2015,27(14):57-58.
1 马盾,周小云,黄乐平.新疆棉花南繁栽培综合技术与措施[J] .新疆农业科学,2008,45(A01):38-39. 被引量:1
2 蔡淑玲,张举忠,张凤平.棉花高产简化栽培综合技术[J] .河南科技,1998,17(5):9-10.
3 张其茂,杨春献.龙山县马铃薯高产栽培综合技术[J] .中国马铃薯,2000,14(4):236-237. 被引量:1
4 魏国海.水稻旱育壮秧中的几项重要措施[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5):7-7.
5 冯志栋,王志民.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中的本田管理[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8):8-8.
6 王亮,柳洪良,朴雪梅,白学峰,丁洪玲,韩云哲.水稻秸秆还田栽培综合技术[J] .北方水稻,2016,46(6):37-38.
7 李俊,谭永生.水浇地甘蔗高产栽培综合技术[J] .甘蔗糖业,2005,34(3):19-20. 被引量:1
8 田国华.缩节胺在棉花生产中的综合运用[J] .农村科技,2011(8):15-16. 被引量:1
9 鲁显道.葡萄病虫害防治与优质稳产栽培综合技术[J] .江西果树,1998(4):23-25. 被引量:2
10 杨芳.绿色食品茶叶栽培综合技术初探[J] .福建茶叶,1999,22(4):19-2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