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万方数据库,采用主题词检索,对1998~2005年国内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文献进行统计分析,8种心血管杂志共发表53篇室颤文章,其中基础研究8篇,临床研究6篇,个案报道26篇,其他13篇。发表室颤文章最多的杂志是《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其次是《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分别为21,9,7篇。基础研究表明心脏钠通道基因SCN5A与自发性室颤的发生有哭,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小剂量M1胆碱受体阻滞剂呱仑西平、缺血预适应等均有抗室颤的作用;心室复极期间施加在T波上的电击引起室颤的机制与电击引起的复极离散增加有关;胺碘酮使单、双电击的易损窗右移,并提高双相电击的易损下损;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向室颤的转化符合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室颤是心肌激动陷入浑沌所致;对室颤发生的初始过程观察表明多折返是室颤形成的机制之一。临床研究表明冠状动脉造影时,室颤易发生于多支病变者。一些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或室速与室颤同源,消融室早或室速可预防室颤的发生。个案统计31例发生室颤,其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49.6±17.8岁。与冠状动脉有关的室颤11例,年龄最大;外界因素引起的室颤10例,年龄次之;与心电异常有关的室颤8例,年龄最轻。J波引起的室颤风险最大,特发性室颤发生前均有室早诱发,且好发于女性。综述性文献共3篇,均涉及一个主题——动作电位时程(APD)的恢复性,认为APD恢复曲线的斜率是螺旋波折返激动稳定与否的最重要因素。如何阻止室早或室速向室颤的转化是今后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出处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5期387-390,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