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部六省科技能力评价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走创新型发展道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当前的重大战略决策。针对东部繁荣、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的时代背景,就中部六省科技能力从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分析,即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科技产业化水平进行东、中、西、东北的总体对比分析;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科技贡献进行中部六省内部结构对比分析,最后进行SWOT分析。
作者
冯义
侯仁勇
机构地区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4-156,共3页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关键词
中部六省
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投入
科技产出
科技贡献
分类号
F127.6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5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3
1
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2005.
2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
侯仁勇,胡树华,侯仁勇,胡树华.
区域科技发展战略的关键技术选择[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4):59-62.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12
1
张雨.
区域协调发展科技战略重点[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4):467-471.
2
侯仁勇,郭莎,陈兴林.
区域科技创新战略模式探讨[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29(8):17-19.
被引量:2
3
刘思峰,菅利荣.
区域国际合作关键技术评价指数的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0):126-129.
被引量:1
4
郭建平.
面向“两型社会”建设武汉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24):45-50.
被引量:1
5
安华.
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兼论转型期山西的产业升级[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29(2):102-106.
被引量:10
6
刘利,郑双怡.
高新区产业集群低碳技术选择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131”产业集群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8):73-77.
被引量:3
7
冯仁涛,余翔.
中国区域技术专业化程度与技术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关系[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6(5):54-62.
被引量:4
8
朱茜如,谢文倩,杨磊,丛黎明,马海燕,许亮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7,33(4):487-491.
被引量:4
9
张建利,杨立保.
基于项目技术分解结构的关键技术确定模型[J]
.中国集体经济,2008,0(6S):175-176.
被引量:2
10
吴罗发,李艳大,舒时富.
“十四五”江西食品产业关键技术创新的研究[J]
.科技广场,2020(4):15-2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1
1
贾传亮,陈安,朱美琳.
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04,12(z1):683-686.
被引量:1
2
赵国杰,邢小强.
ANP法评价区域科技实力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24(5):41-45.
被引量:82
3
高艳,胡树华.
基于熵值模型对中部区域科技能力的比较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51-53.
被引量:6
4
沈菊华.
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应用[J]
.经济问题,2005(8):27-29.
被引量:63
5
王秋丽.
中国林科院科技成果现状及评价[J]
.科研管理,1995,16(5):44-49.
被引量:3
6
童桦,唐慧君,唐晖.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26(5):30-32.
被引量:30
7
吴强,梁樑,孙成园.
省际总量科技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筑及实证分析[J]
.预测,2005,24(6):14-17.
被引量:6
8
张静,白永青.
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科技实力评价与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69-72.
被引量:7
9
黎苑楚,田志康,徐东.
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2):5-7.
被引量:12
10
卿涧波.
依靠科技创新,支撑中部崛起[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3(1):48-5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彭佑元,孙国辉,石薛桥.
中部六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J]
.科技与经济,2011,24(2):15-19.
被引量:8
2
高霞,官建成.
基于标度无关性指标的我国科学创新绩效评价[J]
.科研管理,2011,32(6):18-25.
被引量:4
3
阳小华,马文玲,李莹.
以科技创新驱动中部经济发展[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2(2):6-10.
4
汤琼,李成标.
基于熵权法和灰色综合评价法的湖北省区域科技能力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6):3963-3966.
被引量:3
5
殷俊,陈钰芬,黄飞.
中国省际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时空演变[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7(5):407-413.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郭新和.
河南科技发展形势浅析[J]
.河南科学,2012,30(1):1-6.
被引量:1
2
高霞,陈凯华,官建成.
标度无关性视角下的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绩效评价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2(8):65-74.
被引量:22
3
周萍,马峥,佟贺丰.
政府研发投入与国内期刊论文之分布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2(10):22-32.
被引量:3
4
陈凯华,余江,高霞.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与发展的规模增长关联诊断——兼论产业创新系统规模因子的构建与应用[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29(12):38-52.
被引量:11
5
张春强,孙娟,赵可,胡俊健.
武汉城市圈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实证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5,35(5):88-93.
被引量:9
6
赖流滨,张小菁.
中部崛起背景下湖南省科技创新发展对策[J]
.中国集体经济,2016,0(1):157-158.
被引量:1
7
巩芳,陈宝新.
基于熵权法和灰色综合评价法的内蒙古科技服务业发展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32(9):1034-1037.
被引量:5
8
宋澜,戚云龙,李敏思.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部六省专利实施许可网络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4):37-44.
被引量:2
9
邵爱春,程永文.
安徽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J]
.蚌埠学院学报,2017,6(4):85-91.
被引量:3
10
刘如,刘彦君,王康.
基于文献计量的北京生物科学领域科学创新研究[J]
.科研管理,2016,37(S1):583-590.
被引量:5
1
侯仁勇,高艳.
中部区域科技能力评价及SWOT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9):13-15.
被引量:4
2
王水莲,邓学龙.
广西科技能力评价与建设研究[J]
.创新,2013,7(4):112-117.
3
李惠杰,李战奎.
基于熵值与功效评分法的区域经济比较优势评价[J]
.中原工学院学报,2009,20(5):44-46.
被引量:6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