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1-33,共3页
Journal of Law Application
参考文献6
-
1范愉.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J].法律适用,2005(2):2-8. 被引量:155
-
2范愉.调解的重构(上)——以法院调解的改革为重点[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10(2):113-125. 被引量:132
-
3张文显.规则·原则·概念——论法的模式[J].现代法学,1989,11(3):27-30. 被引量:54
-
4江伟,孙邦清.略论民事诉讼法的修订[J].法学家,2004(3):1-5. 被引量:7
-
5占善刚.对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之初步检讨[J].法学评论,2000,18(3):50-53. 被引量:11
-
6何文燕.调解和支持起诉两项民诉法基本原则应否定[J].法学,1997(4). 被引量:34
二级参考文献35
-
1徐继强.我国民事诉讼法应确立辩论主义原则[J].法学,1997(4):28-30. 被引量:2
-
2何文燕.调解和支持起诉两项民诉法基本原则应否定[J].法学,1997(4). 被引量:34
-
3张卫平.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重述[J].法学研究,1996,18(6):46-56. 被引量:146
-
4范愉.浅谈当代“非诉讼纠纷解决”的发展及其趋势[J].比较法研究,2003,17(4):29-43. 被引量:96
-
5范愉.社会转型中的人民调解制度——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调解组织改革的经验为视点[J].中国司法,2004(10):55-62. 被引量:97
-
6.《借鉴国内外经验加强民商案件调解》[N].《人民法院报》,2003—05—12报道.
-
7强世功 赵晓力.《双重结构下的法律解释—对8名中国法官的调查》[A].梁治平编.《法律解释问题》[C].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27—228页.
-
8警世功.《“法律不入之地”的民事调解》[A].强世功编.《调解,法制与现代性.中国调解制度研究》[C].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533页以下.
-
9黄培良.[D].中国人县大学法学院,2003年11月.
-
10.《道·琼斯官司庭外调解内幕》[N].《北京青年报》,2003—09—24.
共引文献384
-
1胡骁.战略部署与法律视阙下的大调解[J].社会科学家,2019,0(10):127-133. 被引量:1
-
2王龙,赵辉.民事检察支持起诉的制度检视与立法完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2(6):86-92. 被引量:1
-
3龙慧琦,徐建焕.三治融合视域下农村多元解纷机制的完善探究——以云浮市新兴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21):221-224.
-
4曾一珩.论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区分[J].刑法论丛,2022(1):158-190. 被引量:1
-
5黄骅.论作为国际法渊源的一般法律原则[J].法律方法,2021,27(4):400-415. 被引量:2
-
6薄燕.全球气候治理机制适用“共区原则”方式的变化[J].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21(2):88-114. 被引量:5
-
7刘君博.民事执行权“侦查化”的内在逻辑与制度重塑[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2,40(6):93-107. 被引量:5
-
8郭星华,郑丁华.实践中的纠纷处警策略[J].公安学研究,2021,4(6):52-67. 被引量:3
-
9陈周旺,申剑敏.当代中国政治学重大命题的知识表达[J].复旦政治学评论,2020(1):39-66.
-
10刘琼.中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社科纵横,2007,22(6):88-9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12
-
1张亮,黄茂醌.我国民事审判重心全面下沉的体系性应对[J].河北法学,2022,40(7):149-168. 被引量:5
-
2姚龙兵,马青连.对当代中国调解存因的经济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1):35-36. 被引量:6
-
3范愉.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J].法律适用,2005(2):2-8. 被引量:155
-
4张卫平.诉讼调解:时下势态的分析与思考[J].法学,2007(5):18-27. 被引量:142
-
5陈瑞华.司法过程中的对抗与合作——一种新的刑事诉讼模式理论[J].法学研究,2007,29(3):113-132. 被引量:153
-
6缪彦珍.对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弊端与改革的几点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6):38-40. 被引量:8
-
7李喜莲.法院调解优先的冷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28(2):12-20. 被引量:47
-
8李德恩.覆盖与节制:一个有关“审判阴影”的悖论[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16(2):92-100. 被引量:7
-
9李兰英,蒋凌申.论“因侵权而犯罪”与“因犯罪而侵权”[J].现代法学,2012,34(5):123-136. 被引量:14
-
10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李勇,马莉莉,于军波,刘晓梅,马强,孙永一,田越洋,颜峰,李宏军,于志涛,颜峰.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的法经济学分析[J].人民司法,2018,0(34):71-75. 被引量:4
-
1崔东日.浅议我国行政处分程序法律制度[J].延边党校学报,2006,21(4):41-44.
-
2汪全胜.立法听证初论[J].法学杂志,2002,23(4):60-61. 被引量:4
-
3郑尚元.略论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的定位与价值取向[J].行政法学研究,2007(3):33-41. 被引量:5
-
4郑丽珍.试析我国法律程序缺失的成因及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3):114-118. 被引量:5
-
5丁寰翔.论程序法治及其实施[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10):23-28. 被引量:9
-
6江国青.国际法实施机制与程序法律制度的发展[J].法学研究,2004,26(2):133-134. 被引量:3
-
7虞宏达,章美林.程序公正的价值研究[J].行政与法,2003(11):83-86. 被引量:3
-
8郑丽珍.试析我国法律程序缺失的表现、后果及对策[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2):29-34. 被引量:8
-
9闫娟,周义程.完善我国听证制度的战略思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8(5):104-107. 被引量:3
-
10李倩.继承公证中遗漏继承人问题之探析[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13):278-279.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