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城市农民工形象建构与歧视集中效应
被引量:
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城市主体对农民工形象的认识多来自阅读和感性的体验,对农民工形象的贬低性认知构成了城市主体的社会记忆,这些记忆通过媒介、图像、话语或各种集体活动得到了延续、重温或强化,催化了城市主体歧视的集体意识和歧视惯习的形成,产生了歧视集中效应,这对于城市主体和农民工群体之间的社会交往、农民工的城市适应以及相关制度的作用效果都存在着影响。
作者
王星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学习与实践》
2006年第11期97-103,共7页
Study and Practice
关键词
形象建构
歧视集中效应
城市农民工
社会交往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1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87
同被引文献
118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71
参考文献
6
1
符平.
青年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实践社会学研究的发现[J]
.社会,2006,26(2):136-158.
被引量:103
2
张文.
民族关系视野中的传统族群形象问题浅议[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2):32-36.
被引量:4
3
王文卿,潘绥铭.
男孩偏好的再考察[J]
.社会学研究,2005(6):165-193.
被引量:43
4
张文.
地域偏见和族群歧视:中国古代瘴气与瘴病的文化学解读[J]
.民族研究,2005(3):68-77.
被引量:61
5
朱力.
群体性偏见与歧视——农民工与市民的磨擦性互动[J]
.江海学刊,2001(6):48-53.
被引量:159
6
李强.
关于城市农民工的情绪倾向及社会冲突问题[J]
.社会学研究,1995(4):63-67.
被引量:165
二级参考文献
131
1
唐斌.
“双重边缘人”:城市农民工自我认同的形成及社会影响[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S1):36-38.
被引量:115
2
李树茁,马科斯.费尔德曼.
中国农村男孩偏好文化的传播和演化:背景与主要研究结果[J]
.人口与经济,1999(S1):7-18.
被引量:22
3
李南,马科斯.费尔德曼,李树茁.
男孩偏好文化传播:基于中国两个县调查的估计[J]
.人口与经济,1999(S1):48-58.
被引量:2
4
周晓虹.
流动与城市体验对中国农民现代性的影响——北京“浙江村”与温州一个农村社区的考察[J]
.社会学研究,1998(5):60-73.
被引量:204
5
陈俊杰,陈震.
农民生育研究:理论的反思与展望[J]
.人口研究,1997,21(3):22-25.
被引量:8
6
解振明.
中国农民生育需求的变化[J]
.人口研究,1997,21(2):13-19.
被引量:29
7
梅莉,晏昌贵,龚胜生.
明清时期中国瘴病分布与变迁[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12(2):35-46.
被引量:27
8
朱国宏.
传统生育文化与中国人口控制[J]
.人口研究,1992,16(1):25-31.
被引量:18
9
董辉.
中国农民家庭功能及成员活动社会化与生育行为的思考[J]
.社会学研究,1992(1):102-107.
被引量:15
10
景跃军.
农村生活方式对生育行为的影响[J]
.人口学刊,1991,13(4):24-27.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487
1
董琳.
“药气蒸为瘴”:大黄隐喻与清代士人的边地观[J]
.新史学(北京),2018(1):73-94.
2
王君.
大学生对农民工的偏见及其影响因素[J]
.心理月刊,2021(20):71-72.
3
赵巍.
从留守儿童到三和青年——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化与自我认同[J]
.求索,2021(2):90-97.
被引量:10
4
张恩迅,申玲玲.
瘴气、瘟疫与成瘾:地方社会变迁中槟榔食俗的传播与重构[J]
.民俗研究,2021(1):89-104.
被引量:7
5
李树,邓睿.
乡俗惯性与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经验研究[J]
.财经研究,2021,47(11):109-123.
被引量:8
6
韩宏伟.
论农民工权益的缺损与法律保障[J]
.兰州学刊,2007(S1):63-65.
被引量:13
7
张红,李淑乾,石春霞.
外出农民工对农村教育观念的影响[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1):373-376.
被引量:3
8
朱树敏,陈志峰.
略论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J]
.现代商业,2008(2):264-265.
9
曾国良,王永鸣.
农民工歧视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形象建构[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3):70-74.
10
史晓浩,王毅杰.
流动儿童城市社会适应结构与策略选择——以个案叙事中时间指向为视角[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52-58.
被引量:19
同被引文献
118
1
许传新,许若兰.
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实证研究[J]
.人口与经济,2007(5):39-44.
被引量:66
2
何宝平,高云鹏,景国成.
农民工犯罪心理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分析[J]
.社会心理科学,2007(Z2):141-145.
被引量:11
3
周衍露,韦国,王羚,刘赟.
构建“金字塔”式农民工住房模式——基于合肥市农民工住房问题调查研究[J]
.劳动保障世界,2009(9):70-73.
被引量:6
4
李强.
中国大陆城市农民工的职业流动[J]
.社会学研究,1999(3):95-103.
被引量:229
5
李强.
关于城市农民工的情绪倾向及社会冲突问题[J]
.社会学研究,1995(4):63-67.
被引量:165
6
袁亚愚.
对近年来歧视进城务工农民现象的思考[J]
.社会科学研究,1997(6):49-55.
被引量:53
7
谷初.
都市“盲流”面面观[J]
.社会,1990,10(1):7-9.
被引量:2
8
田凯.
关于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
.社会科学研究,1995(5):90-95.
被引量:312
9
李培林.
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
.社会学研究,1996(4):42-52.
被引量:781
10
张宛丽.
非制度因素与地位获得——兼论现阶段中国社会分层结构[J]
.社会学研究,1996(1):64-73.
被引量:122
引证文献
11
1
方菲.
社会排斥视野下农村低保对象的生活图景探究——基于湖北省X村和T村的调查[J]
.中国农村观察,2012(2):86-96.
被引量:12
2
周明光.
“反推-拉”作用下的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障碍[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3):45-47.
被引量:1
3
姜乐军.
农民工的生存困境及其出路——以南通市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3009-3011.
4
王毅杰,王开庆.
流动农民与市民间社会距离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2008(5):92-98.
被引量:22
5
王毅杰,刘海健.
家庭背景与流动儿童的留城意愿——一项基于家庭教育内容的实证研究[J]
.南方人口,2008,23(4):38-44.
被引量:14
6
王毅杰,王开庆,韩允.
市民对流动儿童的社会距离研究[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6(6):88-92.
被引量:16
7
胡荣,陈斯诗.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公平感[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0(4):97-105.
被引量:44
8
金崇芳.
农民工人力资本与城市融入的实证分析——以陕西籍农民工为例[J]
.资源科学,2011,33(11):2131-2137.
被引量:28
9
王星.
市场与政府的双重失灵——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政策分析[J]
.江海学刊,2013(1):101-108.
被引量:36
10
何惬.
弱势群体在大众媒介中的话语权缺失[J]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7(4):15-1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71
1
王进.
破局建筑业“用工荒”:制度救助与伦理救助协同互补[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37-47.
被引量:2
2
孙伯驰,段志民.
农村低保制度的减贫效果——基于贫困脆弱性视角的实证分析[J]
.财政研究,2020,0(2):113-128.
被引量:44
3
陆杰华,肖周燕,薛伟玲.
2008年: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J]
.人口研究,2009,33(1):104-112.
被引量:2
4
王毅杰,王开庆,韩允.
市民对流动儿童的社会距离研究[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6(6):88-92.
被引量:16
5
史晓浩,王毅杰.
流动儿童城市社会交往的逻辑——指向一种质量互释的混合研究[J]
.南方人口,2010,25(2):32-41.
被引量:31
6
王毅杰,史晓浩.
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融合:理论与现实[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97-103.
被引量:45
7
周永康,秦雯.
教师表征对进城农民工子女身份认同的影响[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2):117-123.
被引量:2
8
陈新,刘杨.
我国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研究述评[J]
.社会心理科学,2010(11):62-67.
被引量:10
9
马瑞,章辉,张森,徐志刚.
农村进城就业人员永久迁移留城意愿及社会保障需求——基于四省农村外出就业人口的实证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11(7):55-65.
被引量:25
10
史溪源.
对农民工城市归属感缺乏的原因分析——以社会流动的视角[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5):4-7.
被引量:10
1
燕道成,黄果.
网游青少年:网络负面形象的建构与实证[J]
.当代青年研究,2014(2):70-74.
被引量:5
2
郑兴刚,葛亚坤.
舆情与社会发展研究新动向——第二届“舆情与社会发展论坛”综述[J]
.长江论坛,2015(2):64-67.
被引量:1
3
刘保庆.
新生代农民工形象研究述评及其相关问题[J]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3,15(2):68-71.
4
刘金祥.
论城市文明与主体素质[J]
.中国名城,2013(4):26-30.
5
陈尚荣,郑朝成.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媒介形象建构及其变迁[J]
.阴山学刊,2015,28(6):50-55.
6
闫然.
社会保障框架下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路径[J]
.前沿,2012(7):110-112.
被引量:1
7
秦德君.
把握时机提升领导形象[J]
.决策,2005(5):52-53.
被引量:3
8
叶南客.
当代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现状和评估[J]
.社会,1991,11(7):29-31.
被引量:6
9
马丽敏.
热播电视剧中“剩女”媒介形象建构探析[J]
.东南传播,2011(9):103-104.
被引量:4
10
王雅琪,李敏.
危机传播视野下的政府形象建构——以“安庆市委书记高价矿泉水”事件为例[J]
.视听,2015(5):161-162.
被引量:1
学习与实践
2006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