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南方文物》
2006年第4期53-63,共11页
Cultural Relics in Southern China
二级参考文献21
-
1张明华.良渚文化突然消亡的原因是洪水泛滥[J].江汉考古,1998(1):62-65. 被引量:22
-
2黄宣佩,张明华.青浦县崧泽遗址第二次发掘[J].考古学报,1980(1):29-58. 被引量:26
-
3路易斯.宾福德,陈淳.论新考古学[J].东南文化,1992(1):41-46. 被引量:7
-
4谷建祥,贺云翱.中国新石器时代海洋文化体系中不同文化圈之形成与交融[J].东南文化,1990(5):96-107. 被引量:12
-
5萧家仪.江苏吴江县龙南遗址孢粉组合与先民生活环境的初步研究[J].东南文化,1990(5):259-263. 被引量:6
-
6林志方.江南地区夏商文化断层及原因考[J].东南文化,2003(9):29-34. 被引量:5
-
7曹兵武.环境考古学论纲[J].东南文化,2001(1):25-30. 被引量:7
-
8封卫青.福泉山考古遗址孢粉组合与先人活动环境分析[J].上海地质,1994(1):40-46. 被引量:7
-
9许雪珉,刘金陵.11000年以来太湖地区的植被与气候变化[J].古生物学报,1996,35(2):175-186. 被引量:42
-
10朱诚,宋健,尤坤元,韩辉友.上海马桥遗址文化断层成因研究[J].科学通报,1996,41(2):148-152. 被引量:57
共引文献73
-
1侯侃,林留根,甘恢元,闫龙,朱晓汀.江苏兴化蒋庄遗址良渚文化墓地的古人口学[J].人类学学报,2021(2):239-248. 被引量:4
-
2韩莹莹,戴玲玲.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末期江淮东部地区的生业研究[J].南方文物,2023(1):170-177. 被引量:1
-
3甘恢元.江淮东部史前文化格局与相关问题探讨[J].南方文物,2023(1):119-131.
-
4赵今.环太湖地区后良渚时期的文化动态[J].边疆考古研究,2021(2):145-156.
-
5李岩.夏商时期青铜文化大背景下的多样性格局概论——兼谈岭南的印纹陶与原始瓷[J].广州文博,2020(1):18-40.
-
6郭立新,郭静云.从古环境与考古资料论夏禹治水地望[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2):136-153. 被引量:3
-
7杨爱国.兴化历史文化浅析[J].文教资料,2006(15):130-131. 被引量:1
-
8高蒙河.良渚文化住居的结构形态[J].南方文物,1997(4):34-38. 被引量:1
-
9杨振彬.长江下游史前刻划符号[J].东南文化,2001(3):15-21. 被引量:5
-
10冯小妮,高蒙河.宁绍地区早期遗址群的量化分析[J].东南文化,2004(6):31-37.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231
-
1高蒙河,潘碧华.上海冈身以西史前遗址分布东缘线的东扩[J].历史地理研究,2019,0(2):6-14. 被引量:2
-
2向云驹.论“文化空间”[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81-88. 被引量:340
-
3杨肇清,张西焕.略论河南境内史前稻作农业[J].中原文物,2000(5):15-17. 被引量:3
-
4耿俊德.上海地区地貌发育的差异性[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0,16(5):35-40. 被引量:2
-
5蒋乐平.钱塘江史前文明史纲要[J].南方文物,2012(2):86-97. 被引量:11
-
6王毅,孙华.宝墩村文化的初步认识[J].考古,1999(8):60-73. 被引量:17
-
7袁靖.论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J].考古学报,1999(1):1-22. 被引量:107
-
8刘成基,杨少祥.广东博罗县园洲梅花墩窑址的发掘[J].考古,1998(7):28-44. 被引量:20
-
9苗霞.大汶口文化尉迟寺类型及其年代与分期[J].考古与文物,1998(6):33-49. 被引量:9
-
10郑云飞,藤原宏志,游修龄,俞为洁,刘斌,丁金龙,王才林.大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水稻(O.sativa L.)硅酸体形状特征及其稻种演变初探[J].农业考古,1998(1):156-162. 被引量:7
引证文献19
-
1常兴照.舜窜三苗与禹征三苗再认识——兼谈良渚文化族属[J].东方考古,2022(1):19-38.
-
2蒋乐平.钱塘江史前文明史纲要[J].南方文物,2012(2):86-97. 被引量:11
-
3陈杰,陈中原,李春海.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的环境分析[J].考古,2007(7):71-79. 被引量:12
-
4陈杰.文化生态史观视野下的文明化进程——中原地区与太湖地区的比较研究[J].中原文物,2010(1):21-30. 被引量:2
-
5蒋乐平.史前浙江--一个区域性的文化格局[J].浙江社会科学,2012(2):131-135. 被引量:7
-
6王海玉,翟杨,陈杰,靳桂云.广富林遗址(2008年)浸水植物遗存分析[J].南方文物,2013(2):139-147. 被引量:7
-
7乔梁.关于广富林晚期遗存的思考[J].文物,2014(1):45-49. 被引量:3
-
8姚庆,张童心.论广富林文化的起源[J].史志学刊,2015(6):30-35. 被引量:2
-
9曹芳芳.岭南地区良渚风格玉器研究[J].博物院,2019,0(2):35-43. 被引量:2
-
10赵翠,钱永宁.广富林文化元素在旅游衍生品设计中的开发探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8(9):103-10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50
-
1王景会,潘天波,胡玉康.史前工匠的时间观念及其体系[J].艺术学界,2020(1). 被引量:1
-
2严骏.浅析印纹硬陶与原始瓷工艺交集中的物质基础和工艺条件的核心[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56(12):80-81.
-
3郭立新,郭静云.从古环境与考古资料论夏禹治水地望[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2):136-153. 被引量:3
-
4李春海,陈杰,王伟铭.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的孢粉记录[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6,23(2):175-181. 被引量:7
-
5陈杰.文化生态史观视野下的文明化进程——中原地区与太湖地区的比较研究[J].中原文物,2010(1):21-30. 被引量:2
-
6王海玉,翟杨,陈杰,靳桂云.广富林遗址(2008年)浸水植物遗存分析[J].南方文物,2013(2):139-147. 被引量:7
-
7汪洋.良渚先民的体质特征与经济、环境适应关系研究——以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出土人骨的体质人类学研究为例[J].南方文物,2014(2):177-180. 被引量:1
-
8朱诚,吴立,李兰,郑朝贵,李中轩,马春梅,谭艳,赵泉鸿,王坤华,林留根,江章华,丁金龙,孟华平.长江流域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进展[J].地理学报,2014,69(9):1268-1283. 被引量:23
-
9肖宇,钱耀鹏.中国史前石锛研究述评[J].南方文物,2015(2):113-120. 被引量:6
-
10姚庆,张童心.论广富林文化的起源[J].史志学刊,2015(6):30-35. 被引量:2
-
1宋建,周丽娟,陈杰.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1999~2000年发掘简报[J].考古,2002(10):31-48. 被引量:38
-
2陈杰,陈中原,李春海.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的环境分析[J].考古,2007(7):71-79. 被引量:12
-
3翟杨.广富林遗址广富林文化的分期和年代[J].南方文物,2006(4):64-72. 被引量:14
-
4赵恬君.广富林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J].上海文化年鉴,2009(1):262-262.
-
5上海挖掘4000年前广富林文化遗址[J].文化市场,2008(3):48-48.
-
6今年广富林遗址考古发掘15000平方米[J].今日上海,2012(4):61-61.
-
7于慎忠.广富林小史[J].上海文博论丛,2010(3):89-95.
-
8宋建,周丽娟,陈杰,翟杨.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2001~2005年发掘简报[J].考古,2008(8):3-21. 被引量:22
-
9周丽娟.广富林遗址良渚文化遗存[J].南方文物,2006(4):44-52. 被引量:2
-
10广富林遗址考古发掘的新成果[J].文物天地,2001,0(3):35-36.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