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构建历史与道德的二元张力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历史与道德是文学内容的两个主要层面,二者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文学作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深入表现与挖掘二者之间的这种二元张力,建立起二者之间的张力结构。这就要求文学作品有意识地突出自己所表现的生活的历史与道德两个维度,挖掘二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出二者之间的二律背反。
作者
赵炎秋
机构地区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19,共6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张力结构
道德
历史
二元
文学作品
文学内容
相互联系
两个维度
分类号
I024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35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8
1
.《辞海》(缩印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第46页.
2
马克思.《致恩格斯》(1869年4月15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第283—284页,第283页.
3
狄德罗.《拉摩的侄儿》,江天骥等译.《狄德罗哲学选集》,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36页,第264页.
4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6页.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页.
6
张羽佳.
马克思主义关于“恶”的历史作用的思想及其内涵[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4):5-9.
被引量:6
7
李玉铭.
恶的历史作用与文艺创作问题[J]
.文学评论,1992(1):53-61.
被引量:2
8
杨曾宪.《从恶的评价两难论及历史尺度与道德尺度》,http: //www.xslx. com/htm/xssy/xspp/2005 - 07 - 03- 18948. htm
共引文献
235
1
肖兴燕.
“恶”的辩证法——关于“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解读[J]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5):26-28.
2
林尚立.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与战略探讨[J]
.政治学研究,2004(2):34-41.
被引量:9
3
郭小凌.
论唯物史观及其历史命运[J]
.史学理论研究,2003(1):12-21.
被引量:8
4
卫兴华.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形势和新机遇[J]
.南方经济,2004,33(8):5-10.
5
钱振明.
执政党的作风建设与当代中国国家控制的优化[J]
.政治学研究,2002(4):40-43.
被引量:2
6
李小华,王曙光.
民事法律行为不仅为表意行为[J]
.法学,2001(12):43-46.
被引量:3
7
陈荷夫.
试论政治及政治学范畴与体系[J]
.政治学研究,2001(1):19-25.
被引量:6
8
刘伟,魏昌东.
伪证罪比较分析[J]
.当代法学,2003,17(8):117-119.
被引量:1
9
谢晖.
诠释法律的主观性及其原因[J]
.法学,2002(8):7-14.
被引量:9
10
关雪凌.
论俄罗斯经济危机的政治因素[J]
.东欧中亚研究,2002(2):32-40.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38
1
赵炎秋.
论狄更斯长篇小说的多元整一结构[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22(5):88-92.
被引量:4
2
赵炎秋.
论狄更斯小说对人性的探索和表现[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21(3):84-88.
被引量:1
3
赵炎秋.
狄更斯小说人物的类型与发展[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20(5):90-94.
被引量:2
4
赵炎秋.
论狄更斯的道德观在其长篇小说人物塑造中的作用[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6(4):74-81.
被引量:3
5
赵炎秋.
论狄更斯小说人物形象的基调化倾向[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19(4):104-106.
被引量:4
6
赵炎秋.
论人物在狄更斯长篇小说中的位置[J]
.求索,1995(4):102-106.
被引量:4
7
赵炎秋.
论狄更斯笔下的双重人格人物[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23(6):89-92.
被引量:6
8
赵炎秋.
狄更斯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其成就[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5(4):75-79.
被引量:2
9
赵炎秋.
从语言到思想:再论文学形象的内部构成[J]
.文艺研究,2004(6):34-41.
被引量:11
10
赵炎秋.
试论文学形象的分层评价标准[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4(1):92-9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
1
张剑.
在历史与道德的张力中——对于沈从文小说的一种阐释[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4(5):52-55.
2
张剑.
沈从文小说的道德困境及其审美表现[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5):11-15.
被引量:2
3
周水涛.
主流农民工文学形象塑造的价值判断[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6):117-123.
4
何林军.
让学术成为一种生存方式——赵炎秋学术研究略记[J]
.创作与评论,2016(20):20-29.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张永刚,朱奇琼.
文学记忆中的城市文化审思——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学中的昆明为例[J]
.学术探索,2012(11):145-148.
被引量:1
2
付元红,李振凌.
沈从文研究综述[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6):96-101.
被引量:1
1
荆学民,李旭炎.
论信仰价值的结构[J]
.天津社会科学,1999(5):30-36.
被引量:15
2
张健.
在政治与哲学之间:政治哲学的意义域及价值[J]
.岭南学刊,2006(2):41-44.
3
吴志翔.
“不是我,而是风”:80年代人的怕和爱[J]
.金色年华,2008(2):31-32.
4
黄琴.
大学生“生活世界”与“意义世界”的联结[J]
.教育评论,2011(5):69-71.
被引量:3
5
朱立元,李琳琳.
殊途互话——试论中英审美现代性的若干差异[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2):73-83.
被引量:1
6
余卫东,戴茂堂.
伦理学何以可能?——一个人性论视角[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6):648-650.
被引量:1
7
解斌.
虚假和真实:马克思意识形态的两极张力[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9-21.
被引量:1
8
韩星.
《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章疏解[J]
.江淮论坛,2015(6):103-108.
被引量:3
9
赵彦芳.
“以审美代宗教”与“以审美代伦理”[J]
.文学评论,2012(5):189-194.
被引量:1
10
玉芳.
企业管理的中华文化机制[J]
.东方企业文化,2013(23):98-101.
文学评论
200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