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日常生活:和谐社会的本体论基础——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法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列菲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在继承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基础上,对日常生活这一普通、平凡而又处于基础地位的生存领域做了开创性的探索。该理论在强调日常生活本体论地位的前提下,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日常生活的异化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批判,提出了通过日常生活革命实现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理想。不仅开辟了哲学研究的新思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也立足现实,揭露了社会之所以不和谐的日常生活根源,强调了日常生活革命对批判地改造世界、争取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的意义,对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作者 赵保红
出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42,共4页 Studies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陈学明等编.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品[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
  • 2Henri Lerebbvre. EveRyday life in the modem world[M].New York: Harper&Row,1971.
  • 3[德]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A].时代精神的精华[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2,203.

同被引文献6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