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中国轿车工业 被引量:29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系统化地考察了中国两类轿车制造企业的学习行为和创新策略。本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本土企业获得“渔鱼”能力的过程,发现本土企业目前尚存的弱点,以防止对本土企业的“捧杀”。该研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通过合资方式培育技术能力的局限性,将有助于未来轿车工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本文的学术贡献是识别了本土和合资企业在学习行为和创新策略方面的五项关键差异:(1)合资企业创新是“当地适应”型的,合资企业所建立的创新能力是“针对本土市场的设计变动”能力;本土企业创新是“无中生有”型,其在创新能力建立方面,首先建立的是整车和关键子系统的集成及匹配能力,处于轿车产品开发过程的前端;(2)在结盟对象方向,合资企业结盟的是国外整车制造商,本土企业结盟的是国外独立技术供应商;(3)本土企业采用了更为开放的零部件配套圈;(4)本土企业的生产能力学习机制更多地具有非正式机制的特点;(5)本土和后发合资企业采用了低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策略。
作者 谢伟
出处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7-87,103,共22页 Journal of Management World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资助号:70373005和7057306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5JA630030)。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5

  • 1广汽总裁曾庆洪,“广汽从来不是跨国公司的附庸”,http://auto.sina.corn.cn/news/2006—01—16/1056163804.shtml.
  • 2自主品牌应正视差距,http://www.chetx.com/0512_26_105877.html.
  • 3自主品牌与合资并非水火不容,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464/11140/1009029.html.
  • 4《泛亚实践发展自主品牌新模式》,《上海汽车报》,2005年7月3日
  • 5《中国汽车产品本土化探索汽车自主晶牌的新模式》,《市场报》,2004年2月12日
  • 6《自主创新把汽车业带入新的历史机遇》,《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10日
  • 7《以市场换技术,汽车自主晶牌的新“洋务运动”》,《中国经营报》,2005年11月16日
  • 8华普汽车董事长徐刚:“脱离博弈自主创新”,http://www.sina.com.cn.2005年12月26日
  • 9全国政协委员尹明善,《创新才有力量》,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20061h/1142867.htm.
  • 10杨云高.汽车业,被挟持的起飞[J].董事会,2005(12):59-61.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109

  • 1林毅夫,蔡昉,李周.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1999(5):4-20. 被引量:478
  • 2陈标杰.知识产权之矛[J].IT经理世界,2005(7):62-62. 被引量:2
  • 3柯武刚.《制度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2000..
  • 4金麟洙.《从模仿到创新—韩国技术学习的动力》[M].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 5纳尔森.《经济增长的源泉》[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出版..
  • 6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 7阿特拜克.《把握创新》[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 8齐曼主编.《技术创新进化论》[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 9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M].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 10克里斯腺森.《创新者的窘境》[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版..

共引文献487

同被引文献555

二级引证文献40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