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型隐球菌的毒性因子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隐球菌病是一种严重的真菌病,主要在艾滋病和其他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中发生。新型隐球菌产生数种毒性因子,如多糖荚膜和产黑色素等。隐球菌毒性因子的分子研究有助于对该酵母致病生物学的理解,也为抗真菌治疗提供新的靶目标。
作者
顾菊林
机构地区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科
出处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9-32,共4页
关键词
隐球菌
毒性因子
分类号
R379.5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26
1
赵俊丽,骆志成,武三卯,周晓黎,薛晓云,石磊,李文竹.
八角茴香挥发油抗念珠菌活性的体外研究[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8):475-477.
被引量:46
2
熊英,傅颖媛,况南珍,张文平.
黄芩苷抗白念珠菌作用及机制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12):1404-1407.
被引量:72
3
张学诚,杨国晶,朱慧明,赵春娜,陈歆,王辉奇.
复方苦槿霜抑制皮肤浅部真菌的试验研究[J]
.激光杂志,2006,27(3):91-91.
被引量:3
4
万力,朱敬山,李志锋,李伟.
山苍子油对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的影响[J]
.中国真菌学杂志,2006,1(4):211-214.
被引量:10
5
张国施 摘.新型胞型球菌第2类荚膜基因CAP64是其毒力基础[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97,20(2):45-45.
6
徐文刚.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白色念珠菌性肺炎50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07,39(9):22-23.
被引量:4
7
邱莹,于腾.
20种中药及其复方抗真菌实验研究[J]
.济宁医学院学报,2007,30(3):237-238.
被引量:37
8
陈淑敏,傅冠峰,刘苏,吕增春,霍云燕.
医院真菌感染34例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7,7(1):21-23.
被引量:70
9
陆德源.医学微生物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9-60.
10
Ali I,Sharma P,Suri KA,et al.In vitro antifungal activities of amphotericin B in combination with acteoside,a phenylethanoid glycoside from Colebrookea oppositifolia[J].Med Microbiol,2011,60(9):1326.
引证文献
4
1
马廉兰,钟有添,谢水祥,刘泉英.
20种中草药对新型隐球菌的抑菌实验[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8):1757-1758.
被引量:1
2
马廉兰,钟有添.
六种中草药对深部感染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01,21(1):1-3.
被引量:25
3
范国君.
中药抗真菌研究进展[J]
.四川中医,2014,32(8):185-186.
被引量:10
4
李靖,范治国.
中药材的抗真菌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2014,25(35):3355-3356.
二级引证文献
36
1
谷群英,牛光良.
中西医结合治疗义齿性口炎疗效观察[J]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1,9(3):158-159.
被引量:7
2
熊英,傅颖媛,况南珍,张文平.
黄芩苷抗白念珠菌作用及机制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12):1404-1407.
被引量:72
3
孙海峰,王喜军,周磊,王苏艳.
中药提取物对龙胆斑枯病病原菌抗菌活性的筛选[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33(2):96-97.
被引量:13
4
马廉兰,张文平,刘志春,谢水祥,曾祥凤.
15种中草药对小鼠吞噬细胞吞噬白假丝酵母菌的影响[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05,25(5):577-578.
被引量:3
5
蔡德海,王奕飞,查斯娜.
中草药抗真菌研究十年回顾[J]
.河北医学,2006,12(1):94-96.
被引量:19
6
刘志春,马廉兰.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27(2):308-310.
被引量:5
7
孙海峰,王喜军,王苏艳,杨婷.
中药提取物对龙胆叶枯病病原菌抗菌活性的筛选[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2899-2900.
被引量:7
8
党小利.
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513-1515.
被引量:2
9
崔立勋.
中药抗真菌作用的研究[J]
.黑龙江医药,2008,21(3):97-98.
被引量:3
10
王小丽,钟有添,马廉兰.
黄连等6种中草药对都柏林念珠菌抗菌活性的比较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9):2212-2213.
被引量:9
1
金榕兵.
细胞粘附分子研究的某些进展[J]
.战创伤参考资料,1997,26(2):26-32.
2
冯锦山,迟宏罡,郑学宝.
人体调节性B细胞表型及相关功能分子研究[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3,29(3):320-323.
被引量:11
3
曹瑞华,温海.
新生隐球菌磷脂酶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2,28(5):297-300.
被引量:2
4
张箭,翁心华.
腰椎隐球菌病一例[J]
.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3(4):230-230.
被引量:1
5
李莉.
自然环境中新型隐球菌的调查[J]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99,22(2):25-27.
6
刘端.
霍乱弧菌O139多糖荚膜的研究进展[J]
.疾病监测,1996,11(7):265-268.
被引量:1
7
廖勇,杨蓉娅.
伏立康唑治疗隐球菌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真菌学杂志,2011,6(3):180-185.
被引量:8
8
陈裕充,廖万清.
新生隐球菌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J]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2004,5(2):18-23.
被引量:1
9
吴建华,廖万清,柴建华.
A型新生隐球菌质粒克隆库的构建及其特征分析[J]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5,28(6):388-389.
10
郝莉,孙国平.
miRNA作为大肠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安徽医药,2013,17(2):183-185.
被引量:7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199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