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回汉杂居地区民族文化融合现象解读——以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白阳镇为个案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回族在我国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在历史的发展中,回汉杂居地逐渐出现了民族文化融合的现象。通过对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白阳镇的实地调查,我们发现,从服饰、饮食、婚俗以及葬礼等方面当地回汉民族文化出现了融合现象。
作者
张俊明
机构地区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出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73,共4页
Journal of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回汉杂居地区
民族文化融合
解读
分类号
G03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61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3
1
李龙海.
民族融合、民族同化和民族文化融合概念辨正[J]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1):14-17.
被引量:28
2
张济容.
浅析地理环境对民族融合的影响[J]
.历史学习,2004(10):3-5.
被引量:3
3
[美]乔纳森·弗里德曼.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范文澜.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斗争与融合[J]
.历史研究,1980(1):3-9.
被引量:42
2
纳日碧力戈.
民族与民族概念辨正[J]
.民族研究,1990(5):11-17.
被引量:26
3
孙进己.
论民族融合的不同类型及中华民族融合的不同状况[J]
.史学集刊,2003(1):10-15.
被引量:24
4
梁启超.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A]..饮冰室专集(四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9..
5
杨建新 贺卫光.也论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良性发展模式”.民族研究,2000,(5).
6
范文澜.中国历史简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7
新华社.第五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今天公布我国准确人数[N].北京晚报,2001-3-28.
8
徐杰舜.雪球汉民族人类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9
白寿彝.回回民族的形成和初步发展[A]..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10
谷苞.论中华民族的共同性[A]..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C].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89..
共引文献
32
1
汪新建,吕小康.
时尚消费的文化心理机制分析[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55-160.
被引量:18
2
傅华.
论优秀的民族国家文化[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10(1):94-99.
被引量:1
3
陆幸福.
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探析[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8(2):10-14.
被引量:2
4
马存芳.
民族文化交融中的人际适应研究——以青海高原文化圈中的大学生为例[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3):116-120.
被引量:4
5
郭孟秀.
论中华民族的多元民族文化观[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6):134-138.
被引量:9
6
刘达科.
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及其文学意义的思考[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5):60-65.
被引量:1
7
张俊明,刘有安.
多民族杂居地区文化共生与制衡现象探析——以河湟地区为例[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26-31.
被引量:10
8
贺艳洁,孙玉凤,杨波,何云峰.
促进我国民族团结面临的挑战[J]
.决策与信息(下旬),2013(12):143-143.
9
杨晶伟.
竞技武术之境遇——基于文化空间的启示[J]
.山东体育科技,2014,36(2):26-28.
被引量:4
10
沈奕辰.
民族同化与美利坚民族——读塞缪尔·亨廷顿《谁是美国人?——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J]
.社会科学论坛,2014(6):251-25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61
1
张大毛,张艋.
浅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民族性格差异[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S2):50-52.
被引量:7
2
姜明,雷家军.
论民族文化交融及其社会功能[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19(4):89-92.
被引量:3
3
黄淑娉,龚佩华.
试以黔东南民族文化变迁论民族文化交融的过程和条件[J]
.广西民族研究,1992(4):58-63.
被引量:8
4
程地宇.
巫山神女:巴楚民族历史文化融合的结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3):40-46.
被引量:8
5
叶峰,罗庆春.
彝汉文化交融的活化石——论博什瓦黑岩画的文化内涵[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2):15-17.
被引量:3
6
王永生.
“高昌吉利”钱币考——兼论隋唐之际高昌地区的文化融合[J]
.西域研究,2007(1):57-64.
被引量:16
7
刘荣,马宝龙.
回汉农民的政治认知与政治参与研究——以宁夏华一村为例[J]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41-45.
被引量:2
8
Costa P T, McCrae lk R.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 tory manual, 1985 [J].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Odessa, FL.
9
刘志强.
历史上廉州、钦州与越南北部地区的文化互动[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4):86-92.
被引量:2
10
张玉霞.
宁夏回汉社区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5):103-10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6
1
谭辉晔,刘永.
回汉民族性格差异分析——以银川市为例[J]
.社会心理科学,2014,29(11):18-20.
被引量:1
2
刘玉玖.
彭阳县任河村回汉杂居下的村落民俗特征研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13):52-52.
3
刘玉玖.
宁夏彭阳回汉杂居的村落民俗文化现象分析[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14):47-47.
4
曹能秀,张飞.
民族文化互动的研究方法述评与探新[J]
.学术探索,2016(8):112-117.
被引量:1
5
汤夺先,王增武.
互嵌与共享:新时代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交融研究[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5-16.
被引量:14
6
杨晓丽.
浅谈民族文化融合对幼儿家庭教育的影响[J]
.课程教育研究,2017,0(14):27-27.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马晓翠,马国亮.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作用[J]
.理论观察,2023(10):76-79.
2
张积家,于宙,乔艳阳.
语言影响人格:研究证据与理论解释[J]
.民族教育研究,2017,28(4):74-82.
被引量:13
3
陈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国有企业嵌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以柳钢集团为例[J]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6):66-74.
被引量:5
4
陈丁漫.
藏舞的在地化:城市民族文化的交往、发展及其文化生态壁龛——基于成都市双流区的田野调查[J]
.民族学刊,2022,13(12):118-126.
被引量:2
5
薛晨浩,王生鹏,白永平.
多重饮食叙事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甘肃临夏州打平伙风俗为例[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7-54.
被引量:1
6
迟燕琼,薛其龙.
生生不息 代代相传——基于云南红河源彝族、回族艺术传承的个案调查[J]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3,20(2):5-13.
7
罗沛.
族际文化的差异与共识——从云南鹏鸟形象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
.西部学刊,2023(18):11-14.
被引量:1
8
崔红茶,陈新,陈辞,王涛,王静,师岱.
长江流域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异质性及形成机理[J]
.经济地理,2023,43(9):160-171.
被引量:2
9
冯国蕊.
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民族音乐文化互动模型的构建——以滇中罗婺鼓吹乐的在地化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4(12):30-39.
被引量:1
10
马会.
万里茶道茶商故事的民族文化交流内涵分析——以“旅蒙商”故事为中心[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5(2):61-64.
1
吴军.
加强历史教学的现实意义[J]
.新课程导学(下旬刊),2009(6):54-54.
2
张万有.
以示范区创建工作为契机,构建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的实践[J]
.文化月刊,2014,0(12Z):118-120.
被引量:1
3
李静,戴宁宁.
回汉民族杂居地区民族族际交往心理与文化互动[J]
.兰州学刊,2010(10):195-198.
被引量:13
4
王善才.
“巴楚文化”的称谓不宜再使用[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6):20-21.
被引量:6
5
王浪.
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城市地理,2014,0(6X):199-199.
6
沙阿代提.库尔班.
古代维吾尔族与蒙古族文化交流研究[J]
.中华文化论坛,2016,0(2):111-115.
被引量:1
7
宝音.
民族文字: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J]
.中国民族,2006(5):67-68.
8
姜德军.
试论“马”、“龙”文化及二者关系[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2(S1):73-76.
9
田萍.
民间舞种对民族文化融合的影响[J]
.才智,2016(20).
10
白璐.
动漫产业发展与民族特色文化融合发展趋势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7(7):30-32.
被引量:1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