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第三系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2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通过以有机碳含量(TOC)为主、生油潜量(PG)和氯仿沥青“A”含量为辅的综合分析之后,确定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有效烃源岩的有机碳下限值为0.4%,并由此进一步地建立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评价标准。在应用该标准的基础之上,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更精细地指出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第三系烃源岩的主力层段与有效生油凹陷。
出处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43,共3页 Journal of Oil and Gas Techn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Jincai Tuo,R.Paul Philp.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hydrocarbon in selected non-marine source rocks from the Liaohe,Qaidam and Tarim Basins,China[J].Organic Geochemistry,2003,34 (1):1543~1558.
  • 2金强,查明,赵磊.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盐湖相有效生油岩的识别[J].沉积学报,2001,19(1):125-129. 被引量:81
  • 3Barker C.Pyrolysis technicals for source rock evolution[J].Am.Assoc.Petro.Geol.Bull,1974,58 (2):2349~2361.

二级参考文献9

  • 1邬立言 顾信章 等.生油岩快速热解定量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 2金强 黄醒汉.东濮凹陷早第三纪盐湖成因的探讨:一种深水成因模式[J].华东石油学院学报,1985,9(1):1-11.
  • 3程克明 石油勘探开发.生油岩的定量评价.中国陆相油气生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175-188.
  • 4黄杏珍 邵宏舜 等.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形成与找油油气田方向[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 5黄杏珍,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形成与寻找油气田方向,1993年
  • 6邬立言,生油岩快速热解定量评价,1986年,23页
  • 7金强,华东石油学院学报,1985年,1期,1页
  • 8黄第藩,陆相有机质演化和成烃机理,1984年,7页
  • 9程克明,中国陆相油气生成,1982年,175页

共引文献80

同被引文献321

引证文献23

二级引证文献25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