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参考文献11
-
1沈洪波.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J].云南社会科学,2004(4):114-117. 被引量:2
-
2克拉克.S.贾奇,初习.美国的文化霸权[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2(8):27-30. 被引量:2
-
3杜维明.文明的冲突与对话[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
-
4可口可乐成饮料大赢家[N].北京青年报,2002-09-04.
-
5参考要闻[N].新华通讯社,2000—01—10.
-
6李资政.东西方文化与现代化[N].李慧玲,译,(新加坡)联合早报,2004-04-22.
-
7(英)A·J.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
-
8Joseph S. Nye . Soft Power . Foreign Policy,Issue 80-Fall.
-
9Joseph S. Nye . The Challenge of Soft Power,Time Magazine,Feb. 22,1999.
-
10亨廷顿,张铭,谢岳,周士琳.文明的冲突?(二)[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4(9):20-22.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35
-
1钟帆.美国文化战略的镜像理论解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S2):104-106. 被引量:4
-
2胡晓慧.小议城市形象建设——以温州为例[J].消费导刊,2008,0(14):31-32. 被引量:1
-
3张玉芝.国内学者关于软权力的研究综述[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27(1):65-67. 被引量:2
-
4舒盛芳.体育软实力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08(2):67-69. 被引量:23
-
5苏娟.编辑政治意识与国家文化安全[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8(1):63-67. 被引量:5
-
6陈娟,刘韵清.论抗震救灾与中国文化软实力[J].现代商贸工业,2008,20(9):41-42.
-
7陈剑峰.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和中”要素[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12):55-60. 被引量:1
-
8种晓明,王权.文化安全视域下的编辑创新[J].新闻世界,2009(3):72-73.
-
9杨新洪.深圳在珠三角城市群中竞争力及政策建议[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9(3):13-16.
-
10向琴,陈世联.关注儿童文化安全——抵御来自成人文化的威胁[J].基础教育研究,2010(2):3-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172
-
1刘志华,刘慧.文化软实力研究:国外经验及借鉴[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4):15-19. 被引量:7
-
2谢建明.文化传播:模式及其过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120-122. 被引量:28
-
3林毓君.汪曾祺的读者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3):361-362. 被引量:6
-
4孙有中.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J].国际论坛,2002,4(3):14-21. 被引量:294
-
5邹定宾.走出“泛娱乐化”的审美误区[J].当代电视,2004(10):74-75. 被引量:5
-
6董立人,寇晓宇,陈荣德.关于中国的“软实力”及其提升的思考[J].探索,2005(1):143-146. 被引量:24
-
7徐世丕.全球文化产业大扫描(之三)[J].中外文化交流,2003(12):23-25. 被引量:4
-
8王树槐.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思考[J].中国翻译,2001,22(5):36-38. 被引量:87
-
9王忠明.论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本[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39-45. 被引量:2
-
10韩源,王磊.全球化时代的新闻传播与国家形象宣传战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3):269-272.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24
-
1董中锋.出版业与文化软实力[J].出版发行研究,2007(12):14-18. 被引量:3
-
2文佳.走向产业化的大众传媒[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1):55-57.
-
3刘艳君.“引进来与走出去”——浅谈英译汉与汉译英的不对等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357-358. 被引量:5
-
4陈章梅,肖宗志.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中国的和平崛起[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1-3.
-
5王维.加强文化建设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8):189-190. 被引量:1
-
6廖丽星.硬出版打造软文化[J].新闻知识,2008(10):63-65.
-
7张画录.创意经济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商场现代化,2009(11):338-339.
-
8谢雪屏.论文化软权力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5):41-45. 被引量:11
-
9屈永刚,魏乐仪.儒学与中国文化软实力[J].丝绸之路,2009(22):51-54. 被引量:1
-
10刘翠玉.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5):103-10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55
-
1李宝贵,李慧.2007~2018年汉语国际传播的研究热点主题及其演进[J].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2019(1):189-209. 被引量:3
-
2阮晓勇.文化软实力与青少年、少儿读物出版[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2):149-150.
-
3郭绍兴.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J].黑龙江史志,2013(23):367-368.
-
4王雅坤,王小艳.从《狼图腾》版权输出谈出版原创力[J].出版发行研究,2008(12):32-34. 被引量:2
-
5孙元,刘玉珊.提升广州城市社区文化软实力的三个重要环节[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9-12.
-
6戴丽娜.基于“软权力”构建的国家形象广告研究[J].新闻记者,2010(3):9-12. 被引量:1
-
7丁忠毅,魏星.孔子学院: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有效平台[J].理论与改革,2011(5):122-125. 被引量:5
-
8黄金辉,丁忠毅.论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比较优势与约束因素——以“资源禀赋—行为能力”为视角[J].教学与研究,2011(10):66-73. 被引量:7
-
9任凤,李豫新.新疆南北疆区域经济差异预警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6):58-65. 被引量:2
-
10吴桂韩.中共十七大以来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述评[J].中共党史研究,2012(6):94-103. 被引量:16
-
1Geoffrey G.Jones,董姗姗(翻译).跨国公司国界的历史演变[J].北大商业评论,2009(3):88-93.
-
2彭翔.论“孔子学院”的国家身份与文化推广[J].青年文学家,2012,0(3X):214-214.
-
3李炳全.文化心理与国家身份[J].阴山学刊,2014,27(3):10-14. 被引量:2
-
4高慧.论文化误读及其对国家间关系的影响[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2(5):95-96.
-
5王立新.在龙的映衬下:对中国的想象与美国国家身份的建构[J].中国社会科学,2008(3):156-173. 被引量:51
-
6张立军.强调文化自觉 培养文化自信[J].参花(下),2014,0(7):158-158. 被引量:1
-
7阿来.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民族文化[J].名人传记,2009,0(11):52-53.
-
8刘鹏.文化软实力竞争与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1(5):101-106. 被引量:15
-
9张红,刘会宝.俄罗斯国家身份的探寻之旅——詹姆斯·比灵顿的俄国文化研究[J].俄罗斯研究,2012(3):34-64.
-
10沈壮海.文化自信的维度[J].求是,2017(5):45-47. 被引量: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