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福建茶叶》
2006年第4期31-32,共2页
Tea in Fujian
同被引文献82
-
1王平盛,何青元.建设生态茶园 促进云南茶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10(6):26-28. 被引量:3
-
2廖琼满,宋建设.安溪县生态茶园建设进展情况[J].福建茶叶,2008,31(4):38-39. 被引量:5
-
3林新坚,郑仲登,黄东风,罗涛.生态茶园基地建设中的能源循环模式[J].中国沼气,2004,22(3):35-37. 被引量:2
-
4唐小林.对我国茶园生态建设的思考[J].茶叶,2004,30(3):130-131. 被引量:15
-
5董水平,蒋玉根,马国瑞.不同氮、磷、钾配比对茶树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茶叶,2004,30(3):148-149. 被引量:7
-
6明平生.茶林间作对茶园生态的影响[J].茶叶通讯,2003,30(4):26-29. 被引量:23
-
7苏印泉,逄焕明,杨吉安,李百莹,邱直赞,田元成.椿-茶天然混交茶园生理生态研究初报[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4,9(2):9-13. 被引量:6
-
8叶春华.加快象溪镇茶叶产业化发展进程的思考[J].丽水农业科技,2005(2):16-17. 被引量:1
-
9王利溥.生态茶园的气候学特征[J].热带作物科技,1995(2):22-26. 被引量:3
-
10黄寿波,姚国坤.从生态农业角度试论提高我国茶叶质量的途径[J].中国农业科学,1989,22(6):50-58.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10
-
1罗华标,谢立红.浅谈“猪—沼—茶”生态茶园建设模式的应用[J].茶叶科学技术,2008(2):43-44. 被引量:3
-
2杨江帆,谢向英,徐清,李灵.福建茶叶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08,27(6):3-11. 被引量:11
-
3杨如兴,吴志丹,张磊,尤志明.福建人工复合生态茶园的构建技术与模式[J].茶叶科学技术,2010(1):21-24. 被引量:13
-
4段永春,刘加秀,董书强,薛花余.山东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0):281-286. 被引量:11
-
5黄东风,李卫华,范平,邱孝煊,林新坚.低碳经济与中国茶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5):1110-1115. 被引量:34
-
6廖彩虹.安溪县西坪镇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97-98. 被引量:2
-
7杨如兴,张磊,陈芝芝,吴志丹.闽东红绿茶产区生态茶园建设技术[J].茶叶科学技术,2014(2):28-30. 被引量:2
-
8周外,孙涛,何立群,王咏梅,李胤.茶农的认知意识对生态茶园建设的影响研究[J].福建茶叶,2015,37(1):25-26. 被引量:1
-
9李卫雁,孙涛,周外,丁云秀,白秀兰,李芳,张晋鸿,玉帅.生态茶园建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茶农的认知意识[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5):322-323. 被引量:5
-
10苏秋芹,李春维,郑作芸,范光南,谢业春,张桃英.斜背茶高山仿生态茶园模式分析及建设方案[J].现代农业科技,2021(3):68-70.
二级引证文献80
-
1林艺珊,周巨根,蔡烈伟,黄国辉,王同和,叶秋萍,蒋芳市,李华钧.闽南茶叶产业化发展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茶叶加工,2010(2):9-11. 被引量:4
-
2葛晋纲,刘海洋.茶树栽培及茶园管理技术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5):13659-13662. 被引量:18
-
3丁德恩,董书强,陈常田,王吉奎.日照市有机茶园生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68-69. 被引量:1
-
4毛加梅,唐一春,玉香甩,汪云刚,何青云,冉隆珣,刘德和.我国生态茶园建设模式研究进展[J].耕作与栽培,2010,30(5):9-10. 被引量:21
-
5段永春,孙云先,薛花余,张艳艳.山东无性系茶园建园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1,8(7):133-133.
-
6张磊,杨如兴.福建红茶的生产现状与技术创新[J].茶叶科学技术,2011(2):12-15. 被引量:4
-
7吕军,刘声传,梁远发,王家伦,胡华健,陈正武,段学艺.贵州生态茶园建设及其发展模式探讨[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2,31(3):250-254. 被引量:4
-
8杨如兴,江福英,吴志丹,尤志明.提高福建茶园生态系统固碳潜力的技术构建模式[J].福建农业学报,2012,27(6):630-634. 被引量:5
-
9黄毅彪,林燕萍,林翠兰,洪永聪,彭华,张见明.福建省低碳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6):329-330. 被引量:3
-
10杨芳英,廖合群,廖军凯.基于计量地理模型的浙闽两省茶叶生产态势比较[J].价格月刊,2012(12):80-83.
-
1陈荣冰.加快推进福建茶业标准化 进一步提升茶叶质量安全[J].福建茶叶,2010,33(5):2-5. 被引量:6
-
2庄渝霞,雷登云.推进福建茶业区域优势的思考[J].福建茶叶,2002,25(1):44-46.
-
3张文锦,翁伯琦,张应根,李慧玲,吴志丹.福建良性生态茶园建设的模式选择及关键技术[J].福建农业学报,2010,25(6):792-795. 被引量:12
-
4叶乃兴,杨如兴,郭吉春,杨江帆.福建茶树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和品种创新[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2):174-177. 被引量:24
-
5秦明,王志刚.福建省茶业发展分析及展望[J].农业展望,2014,10(9):48-53. 被引量:6
-
6陈荣冰.福建茶业应对入世的思考[J].福建农业科技,2002,33(6):5-6. 被引量:2
-
7姚颂恩.福建茶树生长的地理环境与茶业可持续发展[J].茶叶科学技术,2000(2):6-9. 被引量:4
-
8徐晓望.唐末五代福建茶业考[J].福建茶叶,1991,14(1):38-42. 被引量:5
-
9庄渝霞.推进福建茶业区域优势的思考[J].茶叶科学技术,2001(4):23-27. 被引量:5
-
10张俊玲.浅谈发展循环农业 建设现代农业[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11):136-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