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课程话语的历史透析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课程话语实质是课程领域中的思维方式,它反映了人们在课程问题上的本体论和价值观。追溯我国近几十年来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中的话语变迁,可以清晰地发现我国课程研究对课程本质和课程价值的理解脉络。超越封闭的课程理解,达成多元的课程价值认同,实现课程的核心育人价值,是我国新时期课程话语所昭示的课程理论研究与课程改革实践动向。
作者
伍雪辉
郭元祥
机构地区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江西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7-110,共4页
Jiangxi Educational Research
关键词
课程话语
课程观
历史透析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98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6
1
[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 郭洋生(译).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66-67.
2
张灵芝.
试析当代中国课程理论的失语现象[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4):36-39.
被引量:27
3
[美]威廉F·派纳等.理解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79、377、542.
4
李小伟.新课改,你说我们该听谁的[EB/OL].http://blog.cersp.com/10000/94671.aspx.
5
张华.
走向课程理解:西方课程理论新进展[J]
.全球教育展望,2001,30(7):40-48.
被引量:109
6
[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79.
二级参考文献
8
1
荆学民.
文化困境:社会转型期信仰迷茫的文化因探察[J]
.求是学刊,1999,26(2):3-9.
被引量:12
2
王志耕.
“话语重建”与传统选择[J]
.文学评论,1998(4):85-96.
被引量:24
3
叶娟丽.
浅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6(2):36-39.
被引量:1
4
张华.
美国当代批判课程理论初探(上)[J]
.全球教育展望,1998,28(2):18-23.
被引量:7
5
陈震.
中介、转化率与现代教学论的命运[J]
.中国教育学刊,1997(4):43-45.
被引量:2
6
张华.
美国当代“存在现象学”课程理论初探[J]
.全球教育展望,1997,27(5):9-14.
被引量:22
7
张华.
活动课程的“概念重建主义”理论探究[J]
.全球教育展望,1996,26(1):55-61.
被引量:11
8
张华 石伟平 等.课程流派研究(第10章)[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共引文献
398
1
钱雨.
“课程游戏化”:童年的诗性旅程[J]
.教育发展研究,2021(2):58-64.
被引量:24
2
强建周,赵军.
教育本质研究:基于方法论的反思[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8(1):108-113.
被引量:4
3
李东.
我国课程编制的文化性缺失——一种社会学视角的反思与建构[J]
.教育发展研究,2005,25(14):58-62.
被引量:15
4
刘文军,李臣之.
课程研究民族化的基本路径[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21(2):47-49.
被引量:1
5
王娟娟.
课程概念的泛化及其危害[J]
.教育学术月刊,2007(7):94-97.
被引量:2
6
菅国坤.
论教师在课程开发与诠释中角色的新发展[J]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34-37.
7
何永成.
外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话语历程与现实迷思[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6):209-212.
被引量:1
8
杜尚荣.
教师理解课程:误区与重构[J]
.课程教学研究,2012(3):23-27.
被引量:3
9
申景玉.
“五步探究模式”在中学地理活动课程中的应用[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3(2):61-62.
被引量:1
10
岳欣云.
师生互动:从形式走向实质[J]
.当代教育科学,2004(14):24-27.
被引量:27
同被引文献
16
1
黄甫全.
新中国课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教育研究,1999,20(12):21-28.
被引量:48
2
靳玉乐,师雪琴.
课程论学科发展的方向[J]
.课程.教材.教法,1998,18(1):3-7.
被引量:22
3
王策三.
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3):5-23.
被引量:546
4
郭元祥.
课程观的转向[J]
.课程.教材.教法,2001,21(6):11-16.
被引量:136
5
钟启泉.
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1):48-57.
被引量:223
6
崔允漷,洪志忠.
第八届两岸三地课程专家论坛综述[J]
.教育研究,2007,28(4):94-95.
被引量:2
7
黄兴涛.
“话语”分析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J]
.历史研究,2007(2):149-163.
被引量:70
8
邓志伟等.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简报第一期(2003)[OB/OL].http://wwwkcs.ecnuedu.cn/hyjj.Detailasp?hyjj_id=19.
9
威廉 F 派纳,等.理解课程[M].张华,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0
王治河.福柯,1999.
引证文献
2
1
王一军.
我国课程改革的价值超越——一种意义分析[J]
.当代教育科学,2010(2):6-10.
被引量:5
2
赵淑梅.
话语分析与中共党史研究[J]
.宁夏党校学报,2010,12(1):29-3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吴志军.
学术史:中共党史研究学术化进程的史学书写[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2(5):18-26.
被引量:14
2
于建明.
点面结合的课改课程考核评价体系[J]
.内江科技,2010,31(10):8-8.
被引量:2
3
于建明.
课改课程的学习能力培养探索[J]
.中国冶金教育,2011,16(1):53-54.
被引量:4
4
孙静怡.
话语分析:语言转向的归宿[J]
.外语学刊,2012(2):10-14.
被引量:10
5
于建明.
高职课例教学研究简论[J]
.职业教育研究,2012(12):29-31.
被引量:3
6
钱伟荣,黄盈.
综合职业发展观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思考[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22(1):72-75.
被引量:4
7
毛珠峰.
中共“七大”至“十八大”政治报告研究综述[J]
.高校社科动态,2014(3):13-19.
被引量:1
8
李晓玉,杨道宇.
我国超常教育课程建设中的阻力及其超越[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6):54-58.
被引量:2
9
姬德强,朱泓宇.
党际、国际与命运共同体: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的三维向度及其交叉关系[J]
.全球传媒学刊,2021,8(3):48-68.
被引量:6
1
伍雪辉,郭元祥.
我国课程话语的历史透析[J]
.全球教育展望,2006,35(11):22-26.
被引量:4
2
李会先,周慧梅.
个别化教学的历史透析[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6(4):87-88.
被引量:4
3
缪文慧.
课程视野中师生关系的历史透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2):49-52.
4
周慧梅,李会先.
个别化教学的历史透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1(3):67-70.
5
刘建银.
我国私立学校组织形态演变的历史透析——基于非营利组织的视角[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10-117.
被引量:2
6
赵长林.
知识论发展与课程知识观的嬗变[J]
.教师教育研究,2004,16(4):26-30.
被引量:2
江西教育科研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