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沉默螺旋”与法西斯主义的关联辨析
被引量:
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91年以后,“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主要阐发者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早年曾从事法西斯宣传工作的历史被揭示。她的这一理论中是否存在与法西斯主义思想上的关联,成为一个有分歧的问题。作者认为,诺依曼的这一理论本身是中立的,问题在于如何合理的运用、用于何种目的。这里涉及传播伦理问题:并非有效的、成功的便是道德的。通过讨论诺依曼,目的在于提醒我们警惕法西斯主义传播观。
作者
陈力丹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9,共11页
Journalism Research
关键词
沉默螺旋
诺埃勒-诺依曼
法西斯主义
合音
孤立的恐惧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41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97
参考文献
19
1
陈力丹.舆论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86-187,189.
2
Elisabeth Noelle-Neumann's 'Spiral of Silence' and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communication theory.
3
Political correctness and academic principles:A reply to Simpson.
4
潘忠党.舆论研究的新起点[M].新闻与传播评论:2001年卷,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5
翁秀琪.民意与大众传播研究的结合--诺尔诺曼和她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台湾:新闻学研究,1990,(1):80-80.
6
Leo Bogart,"the Pollster and the Nazis,Commentary" (1991.8):49.
7
German historical institute washington D.C; Letters from Readers:Commentary.(1992.1):17.
8
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第1卷)[M].北京:三联书店.1979.348.
9
贡尼、林古特.霍克海默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4.
10
http://gurukul.ucc.american.edu/radiowave/noelle/noelle.htm.
共引文献
8
1
郭光华.
论网络舆论主体的“群体极化”倾向[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3(6):110-113.
被引量:119
2
路宪民.
社会历史视野中的媒介形态和功能[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2):30-33.
3
郭昊.
浅谈高职院校的影像传播教育[J]
.教育与职业,2007(8):134-135.
4
李甲寅.
再议互联网舆论监督机制的构建和完善[J]
.时代教育,2010(12):279-279.
被引量:3
5
孔惠.
从“非法网络公关”看网络公关服务规范的缺失[J]
.科技信息,2012(7):2-2.
被引量:2
6
闫晋虹.
虚拟生存视域下道德自觉的理性审视[J]
.理论观察,2013(7):44-45.
7
贾延宾.
试论海德格尔的犹太观[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4,16(2):74-76.
8
张大华,陈权.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学思考[J]
.文教资料,2014(24):93-9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41
1
姚珺.
互联网中的反沉默螺旋现象[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3):286-288.
被引量:32
2
姚君喜.
新闻真实性的意义阐释[J]
.社会科学,2007(6):93-101.
被引量:10
3
张金海,周丽玲,李博.
沉默的螺旋与意见表达——以“抵制家乐福”事件为例[J]
.国际新闻界,2009,31(1):45-48.
被引量:11
4
钱培.
“沉默的螺旋”假说在网络空间中的局限性分析——以王石“捐款门”事件为个案[J]
.东南传播,2008(11):68-69.
被引量:5
5
林珊.
美国新闻传播学的教材《舆论学》[J]
.国际新闻界,1986,8(4):32-34.
被引量:6
6
沃尔特.李普曼,林珊.
新闻的性质[J]
.国际新闻界,1979,1(3):43-56.
被引量:3
7
王义祥.
苏联东欧的民意测验[J]
.俄罗斯研究,1988(4):42-44.
被引量:1
8
陈力丹.
沉默的螺旋理论简说[J]
.当代传播,1999(4):32-33.
被引量:31
9
杨保军.
新闻形态论[J]
.国际新闻界,2004,26(4):61-65.
被引量:10
10
希瑟·萨维尼,张文镝.
公众舆论、政治传播与互联网[J]
.国外理论动态,2004(9):39-43.
被引量:60
引证文献
12
1
陈力丹,陈秀云.
2007年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08,30(1):5-10.
被引量:3
2
邢渊渊.
哈贝马斯理论视野下网络的非公众舆论表征[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2):120-123.
被引量:3
3
鲍懿喜.
传播效果理论假说的共性研究——以“知沟”与“沉默的螺旋”为例[J]
.新闻界,2012(16):20-24.
被引量:1
4
朱珉旭.
当代视域下“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反思[J]
.国际新闻界,2014,36(1):66-75.
被引量:31
5
郭小安.
舆论的寡头化铁律:“沉默的螺旋”理论适用边界的再思考[J]
.国际新闻界,2015,37(5):51-65.
被引量:57
6
李赞.
网络背景下关于“沉默的螺旋”传播理论的再思考[J]
.新闻知识,2017(8):51-54.
被引量:1
7
邢渊渊.
论社会心理学视阈下传媒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
.新闻传播,2018(2):52-53.
8
贾超然.
浅析“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微博平台的适用性[J]
.新闻传播,2018(3):18-20.
被引量:3
9
席志武,宋思茹.
网络热点事件中自媒体伦理失范行为分析[J]
.青年记者,2019(12):35-36.
被引量:1
10
单波,李龙腾.
理论旅行的跨文化传播意义:基于《舆论》多语种出版的考察[J]
.现代出版,2024(10):1-16.
二级引证文献
97
1
张秀丽,韩立新.
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30年:知识逻辑与创新取向[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1):83-100.
被引量:2
2
李良荣,周晓红.
2008年中国新闻学研究回顾[J]
.新闻大学,2009(2):9-18.
3
周立.
文化传播研究的立足点及研究趋向[J]
.社会科学辑刊,2010(4):255-258.
4
庄金玉.
2010年网络舆论研究回顾[J]
.兰州学刊,2011(9):134-136.
5
龙媛.
多元参与者角力下的网络舆论暴力[J]
.东南传播,2018(10):91-93.
6
刘晓伟.
狂欢理论视阈下的微博狂欢研究——以新浪微博“春晚吐槽”现象为例[J]
.新闻大学,2014(5):102-109.
被引量:40
7
周莹萍,陈泽虹.
网络流行语在当代大学生中传播的调查与对策[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4(6):90-94.
被引量:4
8
李娟,靡皛.
网络言论自由的非理性扩张及政府引导[J]
.党政研究,2015(2):109-112.
被引量:1
9
郭小安.
舆论的寡头化铁律:“沉默的螺旋”理论适用边界的再思考[J]
.国际新闻界,2015,37(5):51-65.
被引量:57
10
蒲清平,张伟莉,赵楠.
微文化:特征、风险与价值引领[J]
.中国青年研究,2016(1):64-69.
被引量:58
1
董志翹,趙家棟.
《經律異相》(22—28卷)校讀札記[J]
.汉语史学报,2013(1):319-324.
被引量:3
2
李函擎.
网络传播中的“沉默螺旋”现象[J]
.记者摇篮,2014(2):48-48.
3
徐有威.
中国共产党人眼中的法西斯主义──上海时期的《红旗周报》[J]
.上海党史研究,2000(3):35-39.
被引量:4
4
严朝阳.
自媒体时代“沉默的螺旋”效应探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31):159-160.
被引量:3
5
陈文炳.
驻华盛顿的外国记者们[J]
.中国记者,1996,0(7):51-52.
6
辜良仲.
莫把“胜利日”误作“投降日”[J]
.咬文嚼字,2015,0(12):14-15.
7
李宗辉.
建立"非商标"体系的设想[J]
.中华商标,2005(4):30-32.
被引量:1
8
约翰.托兰.
希特勒之死[J]
.全国新书目,2009,0(9):52-53.
9
王燕.
法西斯主义在近代中国传播的历史思考[J]
.资治文摘,2015,0(7):47-49.
10
书与人[J]
.南方人物周刊,2008,0(19):89-89.
新闻大学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