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51,共5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参考文献4
-
1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
2戴斯·贾丁斯.《环境伦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序6-7.
-
3《荀子·王制》,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
-
4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关文运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页.
共引文献172
-
1张胜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J].中国文化研究,2004(2):110-118. 被引量:10
-
2王韬洋.有差异的主体与不一样的环境“想象”——“环境正义”视角中的环境伦理命题分析[J].哲学研究,2003(3):27-34. 被引量:56
-
3张弘.战国秦汉时期商人及商业资本与城市经济的关系[J].理论学刊,2001(1):108-110. 被引量:2
-
4桑保军.关于宪法至上的几点思考[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1(4):19-22. 被引量:1
-
5李晓榕.试论我国先秦思想家的政治思维方式[J].求实,2001(2):38-41.
-
6熊梅.论春秋时期的联盟战略与霸权迭兴[J].军事历史研究,2004,18(3):90-99. 被引量:3
-
7于云瀚.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居民组织及其管理[J].安徽史学,2000(4):16-20. 被引量:1
-
8许斌龙.人性、人格与法制建设——法律伦理学的视野[J].法学,2002(12):21-24. 被引量:2
-
9曹德本,方妍.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研究[J].政治学研究,2002(1):50-59. 被引量:13
-
10周家洪.论我国传统文化对国民确立法律意识的负面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05(7):136-13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47
-
1E.温克勒,陈一梅.环境伦理学观点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2(6):57-59. 被引量:15
-
2星一,季成叶,曹若湘,段佳丽.北京市中小学生1985~2000年超重和肥胖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7):529-531. 被引量:44
-
3周治华.环境伦理学中的“生态化”人生观[J].伦理学研究,2006(2):34-38. 被引量:5
-
4林春逸.发展伦理学的基本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1):14-17. 被引量:14
-
5宣兆凯.以现实生活为原点的应用伦理学研究方法[J].哲学动态,2007(1):60-64. 被引量:6
-
6肖群忠.伦理学基本问题新论[J].道德与文明,2007(1):17-21. 被引量:22
-
7曹凤月.企业道德责任的三重依据[J].哲学动态,2007(2):35-39. 被引量:9
-
8袁振辉,曹丽丽.发生主体论: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复杂性视野[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1):21-26. 被引量:9
-
9刘福森.发展合理性的追寻——发展伦理学的理论实质与价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30-136. 被引量:23
-
10戴兆国.德性伦理论要[J].伦理学研究,2007(2):30-35.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8
-
1孙迪亮.《逸周书》中的生态美德探微[J].道德与文明,2012(3):141-143. 被引量:1
-
2张炎.生态文明时代的人格诉求——生态人格的探寻与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7):15-16.
-
3郭弘光.生物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探析[J].中学生物学,2014,0(8):11-12. 被引量:1
-
4王阳.回归美德伦理——生态伦理的反思与重构[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35(5):53-57. 被引量:1
-
5李勇强.马克思主义生态历史观与“美丽中国”的理论基石[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5):66-71. 被引量:1
-
6王晓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大学生环境美德教育[J].教育探索,2014(11):123-124. 被引量:2
-
7郭弘光,王琳琳,王玉涛.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初探[J].时代教育,2015,0(6):30-30.
-
8李勇强.生态自然观的双重意蕴:生态文明理论的本体之维[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3):70-74.
-
9李际.我国PX项目邻避事件的伦理审视[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6,8(1):63-72.
-
10李钟麟.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生态美德培育的路径探微[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7(4):84-86.
-
1朱雨晨.罗尔斯顿关于生态伦理的辨析和批判[J].读天下,2016,0(21):349-350.
-
2颜中军.殊型句与真值承担者[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9(9):10-12.
-
3顾浩梁.青年自信心理[J].家庭医学(上半月),1994,0(2):18-19.
-
4唐竹.道德的双重作用与自然界的权利、利益和价值[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81-84.
-
5真月.世界和平运动中大乘佛教的领导作用——韩国佛教代表团基调发言[J].法音,2005(11):6-11.
-
6葛永林.生态系统能量本体论[J].系统科学学报,2007,15(1):44-47. 被引量:8
-
7蕫辉,袁祖社.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的价值理性追求及其意义[J].山东社会科学,2010(7):11-16. 被引量:3
-
8子叶.生命起源的新理论——艾根超循环理论评述[J].哲学动态,1991(3):32-3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