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藏象及脏腑藏泻浅说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藏象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藏指内藏与内脏;象为征象、形象及比象。藏泻是对脏腑功能特点的概括,五脏以藏精气为主,藏中兼泻(输布);六腑传化物以泻为主,泻中兼藏,只是不能久藏而已。
作者
党炳琳
机构地区
陕西中医学院
出处
《陕西中医函授》
1996年第1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藏象
脏腑藏泻
素问
分类号
R223.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2
1
刘可勋.
中医藏象理论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再探讨[J]
.中医研究,1996,9(3):1-4.
被引量:5
2
孙广仁.
精气的概念、源流及结构浅识[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1(5):342-346.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1
1
孙广仁.
藏象的概念及其生成之源[J]
.中医研究,1997,10(5):1-5.
被引量:25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陈丽云.
近年来藏象学说研究进展概述[J]
.中医药学刊,2005,23(8):1394-1396.
被引量:3
2
丁雨.
汉前解剖成就及对中医学理论形成影响研究概况[J]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3):153-154.
被引量:2
3
戴俭宇.
藏象学说与辨证论治[J]
.北京中医,2006,25(1):23-25.
被引量:3
4
张效霞,王振国.
关于“孰主神明”的争鸣与反思[J]
.天津中医药,2006,23(5):360-364.
被引量:6
5
杨威,刘寨华,于峥.
“藏象”概念之探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2):86-87.
被引量:5
6
鉏桂祥,李其忠.
中医之“象”观[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3):249-252.
被引量:3
7
刘小霞.
《内经》藏象理论研究近况[J]
.河北中医,2008,30(4):447-448.
被引量:1
8
黄海波.
中医藏象学说的特点[J]
.江苏中医药,2008,40(12):10-11.
被引量:4
9
孙广仁.
简论五脏精气阴阳[J]
.中医研究,1998,11(1):1-4.
被引量:12
10
赵艳,乔明琦,张惠云.
藏象学说的理论基础、构建与研究方向[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6):447-449.
被引量:2
1
段连友.
脏腑藏泻刍议[J]
.现代中医药,1995,0(2):4-5.
2
邓沂.
脏腑“藏”“泻”辨析[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6,13(2):8-9.
被引量:3
3
吴华强.
析脏腑藏泻[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3):1-3.
被引量:4
4
白正勇,李淼.
《内经》脏腑藏泻理论辨析[J]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1):1-3.
被引量:3
5
李光,李明.
《内经》脏腑藏泻理论及其临床应用[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21(2):19-20.
被引量:2
6
江松平,林霞,马大正.
马大正以脏腑藏泻特点选用经方治疗月经病经验[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2):631-634.
7
陈琳.
《内经》脏腑藏泻理论探讨[J]
.湖北中医杂志,2004,26(6):13-13.
8
常暖,门理章,闫维淑.
浅谈脏腑藏泻理论及其临床应用[J]
.中医药研究,1995,11(3):12-13.
被引量:1
9
畑本平男.
关于三焦心包的解剖学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2002,17(11):699-700.
被引量:7
10
储全根.
三焦功能拾遗[J]
.黑龙江中医药,1997,26(3):6-6.
陕西中医函授
199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