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青少年去个性化状态与不道德行为分析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个体处于群体中时会表现出一种个体独处时不会产生的特有的社会心理现象——“去个性化”。去个性化现象往往与不道德的消极行为联系在一起。青少年的一些心理特点使他们比其他年龄阶段的个体更容易产生去个性化状态。本文从去个性化状态的产生条件出发,结合青少年心理特点分析了去个性化状态如何导致不道德行为,并提出避免青少年去个性化状态引发不道德行为的对策。
作者
赵景杨
刘大文
机构地区
鲁东大学心理与教育学院
出处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
2007年第2期32-34,共3页
Youth & Juvenile Research
关键词
青少年
去个性化状态
不道德行为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3
1
李春桥.
去个性的教育倾向与以个性为基础的教育——对现行教育本质论的反思与改造[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17(4):5-7.
被引量:1
2
张胜康.
论亚文化群体对青少年毒品使用行为的影响[J]
.青年探索,2002(2):50-53.
被引量:8
3
Mary Louise Arnold. Stage, Sequence, and Sequels: Changing Conceptions of Morality, Post-Kohlberg[J] 2000,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4):365~383
二级参考文献
2
1
[美]道格拉斯,[美]瓦克斯勒 著,张宁,朱欣民.越轨社会学概论[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2
(苏)巴拉诺夫等编,李子卓等译.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共引文献
7
1
李文君,聂鹏.
毒品文化辐射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1):122-127.
被引量:8
2
方成智.
社区青少年教育的几点思考[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5(3):95-97.
被引量:5
3
石爱军,王丽娟,孔燕.
新型毒品与海洛因依赖者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初探[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4,23(2):121-124.
被引量:4
4
李平,邓红霞,秦光明,陈均,王勇胜,王丽艳,张大鹏,刘刚,宁传艺,梁浩,吕繁,邵一鸣.
四川省乐山市强戒所吸毒人员收戒情况季节性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5,31(8):575-581.
5
林臻,张潮.
“减压阀”到“朋友圈”:台湾青少年毒品防治的发展与经验[J]
.中国青年研究,2016(7):74-78.
被引量:7
6
刘忠成,江红义,何阳.
青少年吸毒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海南省的实证调查[J]
.中国青年研究,2016(11):68-74.
被引量:10
7
易笑霞.
毒品亚文化对青少年涉毒行为的影响[J]
.法制博览,2018(35):280-280.
同被引文献
19
1
侯晓红.
从网络社会的去个性化现象看网络道德建设[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6(2):48-50.
被引量:14
2
肖盟.
网络文化对青年道德的影响及对策[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8(1):19-22.
被引量:6
3
侯怀银,王霞.
论教育研究的叙事学转向[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3):6-10.
被引量:22
4
谭勇.
浅议暗示教育的艺术[J]
.青少年研究,2006,6(5):13-13.
被引量:2
5
王椿阳,杨鹏,李春莉.
网络情境中去个性化现象浅析[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19(1):48-50.
被引量:8
6
[德] 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7
[美]伯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
沈燕清.
论网络中去个性化的负面影响及防范[J]
.新西部(理论版),2007(10X):85-86.
被引量:2
9
[美]艾略特·阿伦森.社会心理学第五版[M].侯玉波,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11.
10
崔秋灏.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原因及对策[J]
.青年探索,2007(6):29-3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6
1
郑艳.
心理学理论视角的网络去个性化现象分析——从弗洛姆到罗洛梅的分析[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30(2):28-31.
被引量:5
2
杜丽,卢钢.
叙事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反思——基于社会心理学的视野[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9(3):10-14.
被引量:1
3
朱淑贞.
去个性化研究综述[J]
.才智,2011,0(3):210-210.
被引量:1
4
盛创,陈选华.
大学生群体心理与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初探[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2):105-107.
5
侯光海.
大学生网络去个性化与微博暴力的相关研究[J]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8(8):136-137.
6
刘嘉.
青少年在网络情境中去个性化状态与不道德行为的分析[J]
.青春岁月,2010,0(18):115-115.
二级引证文献
7
1
王兆芬,刘海刚.
“去个性化”在社交困难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探索[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2):17-19.
被引量:1
2
韩启振.
网络极高量词语探析[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51-55.
被引量:2
3
姜娜,孙梦霞,付娟,胡玲,代玉.
叙事教育在高职“老年护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9(4):70-73.
被引量:7
4
朱淑贞.
去个性化研究综述[J]
.才智,2011,0(3):210-210.
被引量:1
5
马志杰,陈伊唯.
小学校园霸凌的社会心理学探析和解决策略[J]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0(3):78-84.
被引量:4
6
侯光海.
大学生网络去个性化与微博暴力的相关研究[J]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8(8):136-137.
7
章玲玲.
大学生网络去个性化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J]
.校园心理,2018,16(5):374-375.
1
李玫瑾.
有组织犯罪的心理学研究[J]
.公安教育,2001(7):28-32.
被引量:7
2
王二平.
铲除滋生谣言的土壤[J]
.求是,2013(18):53-54.
被引量:4
3
徐前权,王宜萍.
谈在仲裁程序中对当事人消极行为的处理[J]
.荆州师专学报,1998,21(3):37-39.
被引量:1
4
张亚来,杨旭华.
团省委开展舟曲灾区农民工子女慰问活动[J]
.新一代,2011,0(A3):65-65.
5
李根江.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
.理论导刊,1993(8):8-10.
6
李满兴,张浩.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条件与分析[J]
.北方经济(内蒙),1996(5):47-48.
7
王超.
论新时期党的群众观[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7(6):110-112.
被引量:1
8
黄俊辉.
论相对性是权利的基本特征[J]
.社科纵横,2008,23(10):142-143.
被引量:10
9
李晓明.
论有组织犯罪的社会基础[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1999,12(5):1-4.
被引量:1
10
郭迎.
浅谈政府信息公开与服务型政府的创建[J]
.活力,2010(16):27-27.
被引量:1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