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黄帝内经》痿病源流及名实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痿病名源于“萎”。在《内经》之前的文献中已见到关于痿、躄的记载。《内经》论痿,以肢体症状为主,具有筋急而挛和弛缓而不收的双重表现,已基本完成了脏腑分证,并与偏枯(中风)和痱进行鉴别诊断。《内经》关于情志因素致痿的认识,后世医家并未予以应有的重视,但“治痿独取阳明”的治法一直为历代医家所宗。
作者
刘光华
吴振起
赵明山
机构地区
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中医研究》
2007年第3期12-14,共3页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关键词
《内经》
痿/中医病机
源流
中医药学发掘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666
同被引文献
102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44
参考文献
1
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共引文献
666
1
姜耕玉.
物质形式结构:对比效果与和谐的深度[J]
.艺术百家,2004,20(4):58-65.
2
陈绂.
从“枚”与“个”看汉语泛指性量词的演变[J]
.语文研究,2002(1):33-35.
被引量:26
3
韩伟.
汉字所蕴涵的酒文化信息[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5):134-138.
被引量:7
4
李兰芝.
焦循的易学诠释学[J]
.周易研究,2001(1):10-20.
被引量:1
5
姚永铭.
顾野王之《说文》研究索隐[J]
.古汉语研究,2002(1):24-27.
被引量:1
6
钟明立.
段玉裁转注理论试析[J]
.古汉语研究,2002(1):28-31.
被引量:3
7
王培光.
香港一些地名用字考[J]
.方言,2000,22(2):186-190.
被引量:2
8
林方明.
也论词的“相因生义”[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3(1):66-71.
被引量:3
9
吴峥嵘.
《左传》中“请”与“求”的词义差异及其语用选择[J]
.北方论丛,2005(2):35-39.
10
郑桦.
动量词的来源[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2):19-24.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
102
1
孙明周,张济永.
不同病因所致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J]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3):200-201.
被引量:6
2
冷艳枫,张晓辉,杨旭.
《素问·痿论》疑难考辨三则[J]
.中医药学报,2005,33(3):72-73.
被引量:5
3
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4
王宇卉,邵福源.
提高对维生素B12缺乏性神经病变的认识[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20(4):241-244.
被引量:16
5
明·张介宾.类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6
符友丰.《素问·痿论》.训诂札记[J].陕西中医1985,(6)8:370.
7
东汉·赵哗.吴越春秋[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132.
8
布的尔坡,张兴明.
穴位埋线疗法的治疗原理与临床应用价值[J]
.西部医学,2009,21(5):852-854.
被引量:112
9
张红.
穴位磁疗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J]
.山东中医杂志,2009,28(6):438-439.
被引量:18
10
汪双双,杨晓军,邓铁涛,刘小斌.
邓铁涛教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经验整理[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3):310-312.
被引量:32
引证文献
10
1
刘续征.
两相可混溶驱动问题中近似压力方程的一种新方法[J]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2000,22(1):16-22.
2
刘洋,刘华生.
痿躄病名探赜[J]
.中医药学报,2014,42(1):120-122.
被引量:4
3
廖伟龙,姜文斐,高鹏琳,袁奕珂,桂丽卿,潘卫东.
基于中医基础理论从脾论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7):1029-1031.
被引量:5
4
徐晓栋,方昉,杨强,汪瑶,刘玉良.
论《黄帝内经》痿证指导慢性萎缩性胃炎辨治思路[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8(5):438-441.
被引量:3
5
高振梅,丁元庆.
基于营卫理论的痿证康复机制探讨[J]
.浙江中医杂志,2020,55(6):399-400.
被引量:4
6
高振梅,徐东娟,丁元庆.
基于营卫理论探讨痿证发病机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2):6185-6188.
被引量:22
7
苗艳敏,黄子天,陈凯佳.
从中医心身角度探析痿病之病因病机[J]
.中医文献杂志,2021,39(3):55-57.
被引量:4
8
张艳林,王海军,闫敏,刘江,曹玉霞.
新九针优势技术组合治疗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案[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12):1370-1373.
9
刘灵,高龙霞,李萌,李辰,赵汉青.
基于数据挖掘的《医案类聚》痿证用药规律分析[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3,36(2):88-94.
被引量:1
10
高莺平,曹小勇.
浅论五痿与重症肌无力的关系[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8):162-16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4
1
林佳成,郑煊璐,王呈蕙,潘卫东.
基于网络药理学原理探讨健脾补肾方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机制[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6(S01):180-186.
被引量:1
2
俞叶娜,蒋婉,徐新宇,王允琴.
孙一奎辨治痿证用药特色探析[J]
.四川中医,2022,40(9):22-25.
被引量:3
3
潘卫东,王厹东,郑煊璐,司马旦旦,SCHRODER Joana,王明哲.
肌萎缩侧索硬化中医疗效评价量表(ALS-SSIT量表)的效能评价[J]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21,17(1):13-18.
被引量:3
4
李雅青,骆丽娜,沈谏卿.
穴位敷贴配合健脾益肺方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5):169-172.
被引量:3
5
刘铄.
陈以国“全息胚-锁骨针”与多经多穴针刺治疗痿证[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5):11-13.
被引量:4
6
武锋,张阳普,宋爱群.
雷火灸联合药物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2021,40(2):157-162.
被引量:8
7
丁元庆,陈哲,李佳静,高振梅.
建立中风病证结合诊疗防治康复体系考量[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5):571-575.
被引量:4
8
晏显妮,江其龙,刘小斌.
刘小斌教授辨治脊髓延髓性肌萎缩经验[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1(10):1620-1624.
被引量:1
9
王宝亮,王鑫鑫,郭亚萌,陈媛朋,关运祥.
从病机入手察舌诊脉辨治运动神经元病[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1,30(21):110-112.
10
牛媛媛,汪龙德,毛兰芳,胥文娟,张萍,靳三省,李正菊.
汪龙德运用“痿证必先重脾胃,湿化则肉坚骨强”理念论治重症肌无力经验[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1,33(12):2295-2299.
被引量:8
1
王永刚,尤金枝,崔淑兰,鱼富丽.
当代名老中医医案的个性化特征研究思路[J]
.陕西中医,2013,34(8):1035-1037.
被引量:2
2
钱超尘.
《伤寒论》名实考略[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1):56-58.
3
乔智胜,苏中武,李承祜.
巴戟天应用的名实沿革考[J]
.广西植物,1993,13(3):252-256.
被引量:10
4
刘含,王洪琦.
论《黄帝内经》脏腑分证论治疾病的思想[J]
.光明中医,2012,27(12):2402-2403.
被引量:3
5
武志富.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炎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12,34(4):545-546.
被引量:3
6
刘效栓,宋平顺,卫玉玲,张伯崇,丁永辉.
甘肃习用药材名实及历史沿革初考[J]
.中国中药杂志,2001,26(11):751-754.
被引量:1
7
丁玫,佟伟.
“一国两妻”的名实、困惑和化解[J]
.中国性科学,2005,14(5):36-39.
8
蒋泽述.
石莲子名实辨[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6,12(1):54-55.
被引量:1
9
王家葵,孙启明.
苦菜思辨录[J]
.中国中药杂志,1993,18(8):451-453.
被引量:3
10
孙建峰.
白蒺藜名实演变小考[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4):346-346.
被引量:2
中医研究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