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黑木耳菌种选育比较试验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黑木耳产业在辽宁省有较大规模发展。而近年来由于菌种混杂,产量急速下降。选育优良菌种是当前的主要工作。试验表明,从21个菌株中筛选出05号、15号、20号3个新的菌株,分别比拟设计指标:15kg/m3提高了48%、62.7%、63%,可进入复选阶段和决选阶段,经进一步验证后,可大面积推广,成为主栽品种。
作者
周传震
贺业宽
张颖
周薇
机构地区
丹东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林副特产》
2007年第2期34-35,共2页
Forest By-product and Speciality in China
关键词
黑木耳
优良菌种
耳木分离
选育
分类号
S646.6 [农业科学—蔬菜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1
1
苏延,陶玉良.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共引文献
1
1
苏延.
优良黑木耳菌种丹林5号选育[J]
.辽宁林业科技,2001(2):14-16.
同被引文献
18
1
郭晓帆,陈艳秋.
黑木耳品种比较试验[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5,27(1):40-43.
被引量:6
2
付立忠,吴学谦,魏海龙,吴庆其,李海波,张新华,贾亚妮.
我国食用菌育种技术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
.食用菌学报,2005,12(3):63-68.
被引量:45
3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4
陈宗泽.食用菌栽培技术[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0.134~136.
5
赵厚坤,李云龙,刘柱.
黑木耳杂交育种试验[J]
.中国食用菌,2008,27(1):19-19.
被引量:7
6
谭金莲,刘长庚.
金针菇担孢子特性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3(6):548-551.
被引量:7
7
陈娟,苏开美.
食用菌遗传育种及种质鉴定研究进展[J]
.中国食用菌,2008,27(5):3-8.
被引量:22
8
张水旺,康源春,蒋宝贵,崔转玲,赵付安.
野生毛木耳Au119的驯化栽培研究[J]
.中国食用菌,1998,17(4):16-17.
被引量:1
9
王杰,林俊芳,赖进土,郭丽琼.
草菇担孢子萌发条件的研究[J]
.食用菌,2009,31(4):16-17.
被引量:2
10
闫丽华,王丽,陈学全,严玉顺,王素艳.
液体菌种袋栽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37(5):127-128.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4
1
宋小亚,李阳,刘德云.
野生木耳担孢子萌发特性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10,29(5):12-13.
被引量:2
2
何容,罗孝坤,尚陆娥,徐丕曦,郭永红.
24个黑木耳栽培品种比较试验[J]
.中国食用菌,2014,33(4):28-31.
被引量:9
3
陶梅,刘彬昕,李春晓.
寒地黑木耳栽培菌种紫外线诱导技术研究[J]
.中国林副特产,2017(3):23-24.
4
李红,刘国丽,刘岩岩,张敏.
黑木耳单孢杂交菌株选育研究初报[J]
.园艺与种苗,2019,39(2):26-2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富强,韦君,吴广成.
黑木耳大棚挂袋出耳关键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15,35(3):83-83.
被引量:1
2
苏飞.
德江山区林间吊袋挂栽黑木耳选育及管理技术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0(12):58-58.
3
刘晓婷,郭九峰,王淑妍,李亚娇,袁丽丽,那日.
蒙古口蘑担孢子萌发及初生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J]
.北方园艺,2016(16):136-141.
被引量:5
4
贺国强,吴尚军,刘瑞梅,戴雨婷.
黑木耳菌株栽培比较试验[J]
.食用菌,2017,39(2):27-29.
被引量:3
5
甄文爽,董锡文,杜春梅,柏广波,王也,韩月新.
4种抗生素对黑木耳黑29菌丝生长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3):57-59.
被引量:2
6
陈雪凤,吴圣进,王灿琴,吴小建,韦仕岩.
23个广西野生云耳菌株比较试验[J]
.食用菌,2018,40(3):28-31.
被引量:1
7
谢海彬,王帮庆,解修超,赵赟鑫,马明元,邓百万.
秦巴山区黑木耳新菌株森盛1号选育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18,37(5):7-10.
被引量:3
8
陈辉,郝海波,赵静,顾忆龙,汪虹,王倩,陈明杰,张津京.
五株工厂化栽培的黑木耳生理特性比较[J]
.食用菌学报,2020,27(1):42-48.
被引量:3
9
和耀威,向准,王虹,李鹏,万诚,黄静,熊雪.
黑木耳栽培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J]
.贵州科学,2023,41(2):31-37.
被引量:1
10
刘岩岩,李红,王红,赵玉梅,曹君,刘贺,刘俊杰.
温度胁迫对黑木耳菌丝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食用菌,2023,42(2):40-44.
被引量:1
1
郭琳.
如何实现黑木耳产业化发展[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1):225-225.
被引量:1
2
方亚雷.
竹(木)签种制作及在地栽黑木耳中的应用[J]
.食用菌,2010,32(3):57-57.
3
刘敬春,霍金宝,李艳华,张仁义,徐连堂.
绿色黑木耳小孔栽培技术[J]
.中国林副特产,2009(2):55-56.
4
姚方杰,张友民,陈影.
我国黑木耳产业发展形势[J]
.北方园艺,2010(18):209-211.
被引量:31
5
程金良,周丽洁,陈艳秋.
不同培养料栽培黑木耳比较试验初报[J]
.食用菌,2008,30(3):33-34.
被引量:9
6
金玉姬.
浅析吉林蛟河市黑木耳产业的发展[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22(10):106-107.
被引量:4
7
刘贤侠,张勇,何高明,娄哲,徐奇,陶兴洋,王志胜.
新疆部分地区牛场牛舍部分设计指标对奶牛疾病的影响[J]
.北京农业,2007(27):56-60.
被引量:6
8
陈本辉,郭有宽.
云南梁河县黑木耳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
.农业工程技术,2017,0(2):10-10.
被引量:2
9
张介驰,戴肖东.
黑木耳产业和应用技术分析[J]
.黑龙江科学,2012,3(1):23-25.
被引量:13
10
小小黑木耳致富大产业[J]
.农民致富之友,2007(9):36-36.
中国林副特产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