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础隔震技术系列讲座之三建筑基础摩擦滑移隔震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30
摘要
本文对建筑摩擦滑移隔震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给出了工程应用实例。
出处
《工程抗震》
1997年第1期39-43,26,共6页
Earthquake Resistant Engineering
同被引文献128
-
1毛利军,李爱群.建筑结构双线性基础隔震体系地震反应的参数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4,25(3):63-68. 被引量:10
-
2刘晓立,王江,窦远明,刘稚媛.砂垫层厚度及基底压力对地面地震反应的影响[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4,14(2):7-10. 被引量:9
-
3李忠献,刘颖,王健.滑移隔震结构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动力分析[J].工程抗震,2004(4):1-6. 被引量:10
-
4王瑛,史培军,王静爱.中国农村地震灾害特点及减灾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1):82-89. 被引量:73
-
5李黎,樊爱武,孙红虎.滑移隔震结构滑移位移的数值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4,26(6):30-34. 被引量:6
-
6刘晓立,张春梅,窦远明,刘稚媛.砂垫层刚度对地面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4,14(4):12-14. 被引量:7
-
7周福霖,俞公骅,冼巧玲,李向真,王伟.多层和高层建筑结构减震控制新体系[J].工程抗震,1994(3):10-14. 被引量:11
-
8楼永林,王敏权,苏志奇.多层砖房底部滑移减震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4,15(1):24-31. 被引量:23
-
9窦远明,刘晓立,赵少伟,刘稚媛.砂垫层隔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5,26(1):125-128. 被引量:58
-
10李爱群,毛利军.并联基础隔震体系地震反应特征与隔震层参数的优选[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27(2):27-31.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30
-
1宋晓胜,郭小东,王志涛,王威.面向村镇建筑的隔震技术研究进展[J].建筑科学,2011,27(S2):210-212. 被引量:1
-
2李忠献,刘颖,王健.滑移隔震结构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动力分析[J].工程抗震,2004(4):1-6. 被引量:10
-
3张富有,程文瀼,常业军.通成山庄住宅楼并联隔震结构设计研究[J].工程抗震,2004(4):7-11. 被引量:3
-
4樊爱武,李黎.滑移支座对结构地震响应的控制[J].建筑技术开发,2005,32(1):8-10.
-
5李爱群,毛利军.并联基础隔震体系地震反应特征与隔震层参数的优选[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27(2):27-31. 被引量:11
-
6钱国桢,高立民,楼卓,王金昌.浅述各种结构控制技术及其适用性[J].结构工程师,2005,21(3):77-81. 被引量:2
-
7毛利军,李爱群,艾军.基础隔震体系地震反应特征与方案优选[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37(4):504-508. 被引量:3
-
8王伟刚,盛宏玉.橡胶垫隔震支座的一种弹塑性计算模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2):193-196. 被引量:3
-
9杨树标,杨艳秋,高天宝,邹景磊.框架复合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6,23(1):23-26. 被引量:8
-
10徐庆阳,李爱群,张志强,王昌兴.某大跨网架结构屋盖隔震整体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7,29(6):20-24.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90
-
1乐风江,马风龙,邵将.风雨操场建筑屋盖与基础隔震效果对比[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21,43(2):78-87. 被引量:2
-
2干洪,高飞.建筑结构隔震体系的动力反应[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7):761-764. 被引量:5
-
3王姿琦.层间隔震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动力分析[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2,34(S2):161-164. 被引量:1
-
4白雪娟.隔震支座在电厂煤斗结构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43(S1):311-314.
-
5王建华,毛利军.滑移基础隔震体系多目标优化研究[J].江苏航空,2009(S1):118-121.
-
6马玉宏,赵桂峰,王焕定.梯队式变刚度滞变-摩擦隔震体系的抗震设计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24(5):79-83.
-
7钱国桢,高立民,楼卓,王金昌.浅述各种结构控制技术及其适用性[J].结构工程师,2005,21(3):77-81. 被引量:2
-
8张富有,陈雪昕.奎山小区住宅楼并联基础隔震结构设计研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5,12(7):3-4. 被引量:2
-
9王伟刚,盛宏玉.橡胶垫隔震支座的一种弹塑性计算模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2):193-196. 被引量:3
-
10杨树标,杨艳秋,高天宝,邹景磊.框架复合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6,23(1):23-26. 被引量:8
-
1李翔,刘高强.农村自建多层砌体房屋简易抗震技术研究[J].中外建筑,2012(7):143-144. 被引量:1
-
2田锦邦,陈贵平,王志强,孙俊生.对某建筑模型摩擦滑移隔震振动台试验的讨论[J].山西建筑,1998,24(1):21-23.
-
3王永卫,王群伟,杜杰.隔震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山西建筑,2009,35(27):75-76. 被引量:4
-
4王晴晴.我国基础滑移隔震的发展与研究[J].山西建筑,2015,41(9):32-33.
-
5魏霖静,刘军生,曹晓辉.基础摩擦滑移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计算分析[J].价值工程,2016,35(22):200-203. 被引量:1
-
6振动与波[J].中国学术期刊文摘,2006,12(23):18-20.
-
7姚侃,赵鸿铁.木构古建筑柱与柱础的摩擦滑移隔震机理研究[J].工程力学,2006,23(8):127-131. 被引量:57
-
8孙静,余聪杰.带限位装置的简易农居摩擦滑移隔震做法[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4,36(2):21-26.
-
9吴兵,冯沛芸.中国隔震技术浅析[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20(2):79-84. 被引量:13
-
10别慧中,王金光,黄宝平.并联复合隔震技术研究[J].煤炭工程,2003,35(8):59-61. 被引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