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议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的歧义凸显度问题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引言 歧义现象是指会让人产生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理解的语言现象,它常常会给我们的交际带来某些不便。但歧义又是现代汉语中很常见的语言现象,而且我们发现有的歧义现象比较容易辨识,而有些歧义现象却很难被发现。这就牵涉到了歧义现象歧义凸显度的问题。所谓歧义凸显度,简言之就是指歧义现象中歧义的明显程度或者说歧义被辨识的难易度。
作者
戴黎红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年第4期51-52,共2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歧义现象
现代汉语
语言现象
难易度
辨识
引言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王健平.
从逻辑看歧义的产生及其解决途径[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9.
被引量:3
2
尤庆学.
论歧义句例歧义度的变化[J]
.襄樊学院学报,2001,22(1):44-47.
被引量:4
3
尤庆学.
歧义度的调查与分析[J]
.汉语学习,2000(5):15-19.
被引量:24
4
曹永金.
句法结构歧义现象产生的因素[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9(2):54-57.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杨敬宇.
“人称代词+指人名词”结构的歧义[J]
.汉语学习,1998(3):55-58.
被引量:16
2
张伯江.
领属结构的语义构成[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2):68-78.
被引量:52
3
邢凯.
歧义现象和语言的不确定性[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7-55.
被引量:20
4
肖奚强.
“连”字歧义句补议[J]
.汉语学习,1992(1):21-24.
被引量:13
5
任海波.
“都”的语义功能与“都”字歧义句[J]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5(2):101-106.
被引量:12
6
肖奚强.
“更”字歧义句及其相关句式[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4):109-113.
被引量:12
7
钱树人.
歧义、系统歧义和语境[J]
.中文信息学报,1993,7(2):18-26.
被引量:7
8
吕叔湘.歧义类例[J].中国语文,1984,(5).
9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商务印书馆,1980.P59.
10
王建华.语境歧义分析[J].中国语文,1987,(1).
共引文献
31
1
郭鸣.
句式“只有+Np+Vp1,才+Vp2”的歧义分析[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09,30(S1):99-101.
2
陈一民.
歧义源[J]
.广西社会科学,2004(8):165-167.
被引量:3
3
尤庆学.
汉语歧义研究综述[J]
.汉语学习,2001(4):41-50.
被引量:41
4
于晓日.
近五十年来汉语歧义研究综述[J]
.教学与科研(钦州),2004,19(3):56-59.
被引量:6
5
何洪峰.
论双重歧义因素组合的结构[J]
.语言研究,2002,22(3):39-48.
被引量:5
6
孔祥敏,欧阳贵望.
论歧义与谬误形成的原因[J]
.大连干部学刊,2006,22(10):46-47.
7
邵平和.
歧义的消解[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6(8):74-74.
8
熊赛男.
论歧义格式“NP_1+连+NP_2+都/也+VP”[J]
.晋中学院学报,2007,24(1):8-11.
被引量:1
9
梁晓玲.
从“Vp+Np1+的+Np2”歧义结构语感倾向研究看问卷调查和语频分析[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2):167-169.
10
马明艳.
“每隔+数量+VP”的语用歧义认知研究[J]
.汉语学习,2008(2):50-58.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9
1
张义.
现代汉语歧义现象说略[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7(2):34-37.
被引量:9
2
甘淑燕.
再谈汉语中的语法歧义现象[J]
.科教文汇,2007(02X):45-46.
被引量:1
3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M]{H}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
云虹.
英语歧义现象的语音学阐释[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4):257-260.
被引量:3
5
乔俊杰.
汉语语言表达中的歧义现象探析[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2):71-74.
被引量:2
6
张黎.
简论汉语歧义现象[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5(5):133-135.
被引量:1
7
马腾.
浅谈汉语歧义现象及其运用[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5):51-53.
被引量:1
8
姜颖.
汉语中连谓谓语句的歧义现象[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1(5):57-59.
被引量:1
9
张雪涛,張德岁.
认知语言学理论观照下的汉语歧义现象[J]
.江淮论坛,2010(2):170-17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董琼瑜.
汉语歧义现象的语音学分析[J]
.神州,2013(26):141-141.
1
乐雷汉,陈(赤兒)娥.
翻译中的“叛逆”[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2):148-149.
2
李远.
“成语烂,古文半”[J]
.学语文,2009(1):42-42.
3
孙建清.
新闻用词不可随意[J]
.中国记者,2008(12):88-89.
4
胡红辉.
模糊语言与“合作原则”[J]
.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7(4):84-88.
被引量:1
5
罗园.
5种简单句基本句型[J]
.第二课堂(A),2016(10):24-25.
6
马艳彬,史珠子.
英语学习与习语翻译[J]
.文学教育(中),2011(8):74-74.
7
常晓晋.
“i+1”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体现[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8):129-130.
被引量:4
8
倪秀英.
会话分析与听力理解[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2(5):108-111.
被引量:3
9
庄苏.
基于二语学习方法研究的英语教学[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6):172-173.
10
吴干.
有些特点的“书房”[J]
.阅读与写作,2000(10):40-40.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