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模式述论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哲学史学科形成并初步发展。从中西交流和互动的视角看,此时的中国哲学史大致存在四种研究模式:以胡适和冯友兰为代表的西方化研究模式,以钟泰为代表的中国化研究模式,以梁启超、张岱年为代表的中西结合的研究模式和以李石岑、范寿康为代表的初级马克思主义研究模式。而这种研究模式的多元化情境在其后并没有保持下去,所以我们倡导它在当今的再现。西方化研究模式强调近现代转型的“世界化”,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历史的变异性;中国化研究模式则重视“还原”传统民族性征,从而保持了历史的延续性。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应该是在“世界化”和“还原化”的互动中前进的。所以,西方化和中国化的研究模式仍有继续存在的合理性,但由于二者都失之偏颇,因此中西结合的研究模式将会处于主导地位。
作者 曹树明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3,共9页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 1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页.
  • 2胡适在.《中国哲学的线索》[J].教育杂志,1921.
  • 3.《尚书·洪范》[M].,..
  • 4冯友兰.《自序(一)》,第1页,载《中国哲学史》上卷,中华书局,1984年.
  • 5金岳霖.《审查报告二》[A].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附录[C].中华书局,1961年新1版.第6页.
  • 6金松岑.《序》,载钟泰.《中国哲学史(一)》.
  • 7梁启超.《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A]..《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八》[C].中华书局,1989.第60-61页.
  • 8梁启超.《附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载《中国历史研究法》,东方出版社,1996年,第307页.
  • 9梁启超.《治国学的两条大路》[A]..《饮冰室合集》第5册[C].中华书局,1989年版..
  • 10梁启超.《人生观与科学(对于张丁论战的批评)》,《饮冰室合集3·文集之四十》,第23页.

二级参考文献5

  • 1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M]东方出版社,1996.
  • 2[英]R·G·柯林武德 著,何兆武,张文杰 译,边金魁,刘福堂 责任编.历史的观念[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 3[美]霍尔特(E·B· Holt)等 著,伍仁益.新实在论[M]商务印书馆,1980.
  • 4[德]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M]人民出版社,1962.
  • 5[德]黑格尔(G·W·F·Hegel) 著,贺麟等.哲学史讲演录[M]三联书店,1956.

共引文献95

同被引文献17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