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0世纪20年代的高师转型及其借鉴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许多师范学校的升格或转型与20世纪20年代“高师改大”运动中师范学校的转型有诸多相似之处。分析当时南北高师的改革和发展,对当今高师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
吕春辉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高教所
出处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7年第3期56-59,共4页
关键词
高等师范学校
转型
分类号
G649.29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53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13
1
霍益萍.
郭秉文和东南大学[J]
.教师教育研究,1995,10(2):47-53.
被引量:14
2
李剑萍.
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争论问题的透视[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14(3):23-31.
被引量:16
3
王建军.
论中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模式的演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6(1):45-51.
被引量:10
4
朱斐.
郭秉文创办东南大学[J]
.民国春秋,1999(1):10-14.
被引量:4
5
王运来.
略论郭秉文“四个平衡”的办学思想[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0,4(4):38-41.
被引量:4
6
刘捷.
“高师改大运动”及其现代价值研究[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3(3):31-35.
被引量:12
7
许士荣.
郭秉文的高等教育办学思想及其启示[J]
.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2(4):15-18.
被引量:3
8
刘正伟.
国立东南大学与江苏教育近代化[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3):25-29.
被引量:4
9
张彬,唐晓明.
李建勋的高等师范教育思想[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5(3):62-65.
被引量:1
10
彭时代.
中国近代关于师范大学存废的两次大论争[J]
.教育与职业,2004(26):18-19.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阿部详,钟启泉.
保尔·孟禄与中国的近代教育[J]
.全球教育展望,1996,26(1):14-21.
被引量:9
2
汪兆悌,蔡振生.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独立体制的历史考察[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4):8-19.
被引量:9
3
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编写组.北京师范大学校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22.
4
李友芝 等.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内部资料)[M].,.156.
5
王淑芳 等.北京师大逸事[M].辽宁:辽海出版社,1998.35.
6
刘问柚.中国师范教育简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58.
7
李友芝 等.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内部资料)[C].,.156.
8
王淑芳 等.北京师大逸事[C].辽宁:辽海出版社,1998.35.
9
许椿生 等.李建勋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71.272.175.37.274.247.241.242.244.
10
[2]代理校长郭秉文关于本校概况报告书[R].南京大学校史资料选辑[C].上海,1982.
共引文献
53
1
杨晓宏.
高师矩阵结构课程体系的构建[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6(5):87-90.
被引量:4
2
王伯康.
探索高师教育的新模式[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21(1):37-42.
3
耿有权.
“止于至善”与郭秉文的教育理想实践[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3):118-123.
被引量:2
4
黄明东,刘永,郭梅.
试论大学校长任期[J]
.教育研究,2005,26(5):50-53.
被引量:21
5
曾凤英.
中外师范院校转型的历史经验及其分析[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0(3):9-11.
被引量:2
6
张亚群,邓岳敏.
郭秉文的大学理念及其实践探析[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2):34-37.
被引量:3
7
李喆.
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变迁:论争、根源及启示[J]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05-108.
被引量:4
8
王坤,段作章.
我国高师培养模式的历史沿革及其启示[J]
.煤炭高等教育,2006,24(3):13-15.
被引量:4
9
张善飞.
论郭秉文的筹资思想[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48-50.
10
张善飞.
民国时期大学校长的筹资特点及启示——以南开大学、燕京大学、东南大学为例[J]
.医学教育探索,2007,6(8):677-678.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1
1
余绍仁.北京高师改组大学的管见[A].教育丛刊[C].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编.第二卷第三集.
2
南京大学校史编写组.南京大学史[A].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
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组.北京师范大学校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4
李建勋.请改全国国立高等师范为师范大学案[A].教育丛刊[C].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编,第3卷第5期,民国十一年九月出版.
5
教育公报,.
6
云六.现行师范学制的流弊及其改革法.教育杂志,1920,12.
7
云甫.高等师范应改师范大学之理由及办法.实际教育(北京高师实际教育研究社出版),1920,.
8
教育丛刊:第四卷第四集[Z].民国12年5月.
9
邓萃英.北京师范大学开校感言.平民教育,1923,66.
10
罗廷光.师范教育[M].正中书局.中华民国36年3月版.
引证文献
3
1
杨彩丹.
“高师改大”运动中的不同路径分析——以1920年代北京高师和南京高师为中心[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1):125-128.
被引量:7
2
杨天.
袁希涛与东南大学的建立[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22):242-243.
3
秦韦婷,吕春辉.
郭秉文师范教育思想的来源形塑、内涵特征与价值启示[J]
.品位·经典,2024(12):67-70.
二级引证文献
7
1
马彦.
学科规训制度与我国近代体育专业教育[J]
.体育文化导刊,2009(11):104-106.
2
王运来.
学术与事功平衡——郭秉文高等教育思想蠡测[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6-23.
被引量:8
3
刘志文.
综合大学教育学科发展的三维审视[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84-90.
被引量:8
4
刘敏.
再论梁启超与北京师范大学[J]
.教育学报,2018,14(1):105-114.
被引量:1
5
赵建,汪昊宇.
一个非理性的大学发展图景:民国时期北京八校“高专改大”的原因、实践及其影响[J]
.现代教育论丛,2018,0(1):90-96.
6
沈杰.
北高师教育研究科的创办及评价[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9,23(2):32-38.
7
罗仁杰.
中国教师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国际化取向[J]
.教师教育论坛,2023,36(11):39-46.
1
刘襄笃,万学仁.
内江师范学院各个历史时期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情况[J]
.西部教育研究(内江),2015,15(2):18-21.
2
赵长林,赵国强.
地方高师转型的归因、模式与问题[J]
.大学教育科学,2004(4):86-89.
被引量:1
3
地方高师转型后的核心竞争力打造[J]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0(1):3-3.
4
赵丹钰.
转型期高师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
.青春岁月,2016,0(7):67-67.
5
韩天寿,吴霞飞.
对高师专业教育与中小学教师角色问题的思考[J]
.今日科苑,2007(4):116-116.
6
李喆.
地方高师转型后的核心竞争力打造[J]
.理工高教研究,2009,28(1):32-36.
7
刘捷.
“高师改大运动”及其现代价值研究[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3(3):31-35.
被引量:12
8
杨彩丹.
“高师改大”运动中的不同路径分析——以1920年代北京高师和南京高师为中心[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1):125-128.
被引量:7
9
梁烜彬.
高师转型发展背景下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策略研究——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J]
.美术教育研究,2015(21):148-150.
被引量:1
10
孙邦华,姜文.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高师改大运动的偏误与纠正[J]
.教育科学文摘,2015,34(5):74-76.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