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血脑屏障指数在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HLD患者(初诊29例,复诊6例,初诊病例中包括脑型23例、肝型6例,入选前均未接受青霉胺治疗)进行神经症状评分,对HLD患者及20名正常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检测,并计算血脑屏障指数。35例HLD患者中,16例患者接受青霉胺治疗3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另测定与比较29例HLD初诊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脑脊液铜、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清铜水平。应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分析初诊29例患者血脑屏障指数与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29例HLD初诊患者的血清铜、脑脊液铜、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血脑屏障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其中脑型及肝型HLD患者上述4项指标数值相当。统计学分析显示,初诊29例患者的血脑屏障指数与血清铜含量呈正相关(r=0.319,P〈0.05)。16例HLD患者接受青霉胺治疗3个月后,10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其血脑屏障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HLD患者存在血脑屏障的损伤;血脑屏障指数可反映铜对血脑屏障的损害程度;接受青霉胺治疗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的患者,存在血脑屏障损伤的加重,提示该类患者应避免使用青霉胺,改用其它药物治疗。
出处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8-370,共3页
Journal of New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