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我国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思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学在社会的进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着眼于中国实情,研究世界一流大学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方面的办学经验,对于指导我国如何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
吕雯
周艳球
机构地区
华中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出处
《理论观察》
2007年第3期136-137,共2页
Theoretic Observation
关键词
一流大学
学科建设
师资队伍
创新素质
分类号
G52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马万华.
研究型大学建设:伯克利加州大学成功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3):1-7.
被引量:14
2
赵惠君,邓跃玲.
战略规划与机遇成功结合的范例——浅析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成功办学经验[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28(2):97-100.
被引量:2
3
刘继安,储召生.
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些什么——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特别报道[J]
.管理观察,2002(11):52-55.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EB/OL].http://www. cmu. edu/,.
2
杰瑞德·柯亨.提高质量、改变职能:以卡内基-梅隆大学为例[Z]..中外大学校长论坛[C].,2002..
3
薛澜.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借鉴从AAU[Z].科学网,2003-04-09.
4
C. Kerr. Who Will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Future of California Higher Education?. California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Commission.. Commission Report 93-21. 1993.
5
.[EB/OL].http://www. berkeley. edu./about/honors.,.
6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Almanac Issues. 2003,4.
7
V. Stadtman.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868-1968.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70, 365,p.365,p.370.
8
.[EB/OL].http://www. lbl. gov/LBL-PID/index. html.,.
9
V. Stadtman.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868-1968. 372.
10
.[EB/OL].http://www. berkeley. edu/academics/departments/g. html.,.
共引文献
23
1
郭学庆.
多校区大学中层领导干部执行力研究[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9):8-10.
2
李喆.
创建省内一流大学 努力实现跨越发展[J]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119-123.
3
张林.
试论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5(5):36-39.
被引量:7
4
马涛.
美国加州大学教师评估政策及启示[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7):90-94.
被引量:10
5
赵红梅.
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的启示[J]
.中国冶金教育,2006,11(5):47-49.
被引量:7
6
江红岩,张艳(校对).
从伯克利管理视角谈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师绩效评估[J]
.高等农业教育,2007(1):88-91.
被引量:11
7
李立生,李忆华.
略论高校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意义[J]
.西北医学教育,2007,15(2):212-212.
被引量:3
8
闫丽君.
感悟世界一流大学[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5):9-10.
9
穆瑞杰.
国外一流大学发展模式研究[J]
.许昌学院学报,2007,26(4):155-156.
被引量:2
10
王晶晶.
地方高校“现代服务观”的建构与实施策略——以宁波为例[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9(4):5-9.
1
高凤文.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J]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2,0(2):46-46.
2
文颖丰.
论创新教育的本质特征[J]
.湖南教育(综合版),2001,0(12):9-9.
3
闫朕鸿.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J]
.信息教研周刊,2014(7):114-115.
被引量:1
4
刘广辉.
论创新素质在开拓型人才成长中的作用[J]
.教育与职业,2005(18):36-37.
被引量:2
5
胡慧英.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安徽教育,2007,0(7):36-36.
6
杨馨,黄智科.
创新素质教育的探索[J]
.中国商界:上半月,2011(4):178-178.
7
邹燕.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小学),2010(9):23-23.
8
刘映芳.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几条途径[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3,20(3):13-13.
被引量:2
9
丁国侠.
谈学生创新素质在地理教学中的培养[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10):95-95.
10
杨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J]
.新课程导学(下旬刊),2015,0(4):76-76.
理论观察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