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间套作持续健康发展之对策
被引量: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间套作是我国农业重要的发展道路。要使间套作这项符合国情的农业措施能得以持续健康发展,需注意采取以下发展对策:(1)因地制宜发展;(2)协调好与粮食和主导作物生产的关系;(3)科学增加投入,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4)重视商品生产,产销对路,提高经济效益;(5)处理好农机农艺结合的问题;(6)加强间会作的理论研究与配套育种工作;(7)重视新理论、新技术的应用。
作者
赵秉强
李凤超
王成超
机构地区
山东农业大学
郯城县农业局
出处
《耕作与栽培》
1997年第1期5-8,共4页
Tillage and Cultivation
关键词
间套作
发展对策
中国
分类号
S344.2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S344.3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26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24
参考文献
3
1
赵秉强,谢胜利.
论我国多作种植的发展及其机械化[J]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5,16(3):202-204.
被引量:1
2
李凤超,李增嘉,陈雨海.
山东省高效立体种植的理论模式[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21(2):9-15.
被引量:7
3
信迺诠,佟屏亚.我国的多熟制及其发展方向(综述)[J]中国农业科学,1986(04).
二级参考文献
1
1
黄佩民.
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共建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体系[J]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3,14(5):311-313.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6
1
李彩虹,吴伯志.
玉米间套作种植方式研究综述[J]
.玉米科学,2005,13(2):85-89.
被引量:40
2
黄生元,徐宗进,刘巧,苏兴智,冒布厂,于松溪.
麦田间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7(12):112-112.
被引量:1
3
赵秉强,余松烈,李凤超,于振文.
带状种植小麦带型-群体-产量相关规律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9,32(1):33-39.
被引量:30
4
赵秉强,李凤超,李增嘉,张保仁.
粮菜间套作带型运用规律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9,25(3):356-363.
被引量:5
5
赵秉强,余松烈,李凤超,于振文.
带状种植小麦带型—群体—产量相关规律的研究[J]
.作物学报,2000,26(3):278-284.
被引量:12
6
王丽霞,黄大野,何应对,井涛,丁哲利,刘永霞,韩丽娜,吴斌.
韭菜-番木瓜间作模式对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土壤性状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7,56(18):3444-344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26
1
郑顺林,袁继超,李德林,郝客伟,杨重云.
马铃薯、玉米套作模式下田间配置及群体优化[J]
.中国马铃薯,2010,24(2):80-83.
被引量:27
2
左明玉.
旱地绿肥品比及播量试验[J]
.贵州农业科学,2004,32(4):63-64.
被引量:5
3
梁泉,尹元萍,杨通新.
玉米大豆间作试验初步研究[J]
.耕作与栽培,2004(5):16-19.
被引量:19
4
孙淑荣,吴海燕,刘春光,张桂芝.
玉米连作对中部农区主要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特征影响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4,12(4):67-69.
被引量:33
5
黄洁,吴焕林,李开绵,叶剑秋,许瑞丽,林世欣.
“农民参与式”研究与推广的木薯栽培技术[J]
.热带农业科学,2004,24(5):42-47.
被引量:8
6
马骥,马淑云,程寅生,毛建昌,白世斌.
玉米大豆间作效应分析[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22(4):80-84.
被引量:37
7
肖靖秀,郑毅.
间套作系统中作物的养分吸收利用与病虫害控制[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3):150-154.
被引量:58
8
马春梅,刘侃,唐远征,季尚宁.
作物定位轮作体系长期试验研究(Ⅲ)——轮作与连作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6(2):147-152.
被引量:17
9
王希群,马履一,贾忠奎,徐程扬.
叶面积指数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
.生态学杂志,2005,24(5):537-541.
被引量:281
10
唐劲驰,Ismael A.Mboreha,佘丽娜,廖红,陈怀珠,孙祖东,严小龙.
大豆根构型在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的营养作用[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6):1196-1203.
被引量:53
引证文献
14
1
梁泉,尹元萍,杨通新.
玉米大豆间作试验初步研究[J]
.耕作与栽培,2004(5):16-19.
被引量:19
2
周可金,邢君,博毓红,桑亚松,吴社兰,宋国良.
油菜与紫云英间混作系统的生理生态效应[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8):1477-1481.
被引量:15
3
周可金,牛运生,许承保,李远景,吴社兰,宋国良.
施磷对油菜与紫云英间混作系统的生理效应[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28(3):16-21.
被引量:2
4
薛进军,王淑凤,赵凤平,田自武,台社珍.
关于我国苹果园耕作制度改革的思考[J]
.河北果树,1999(1):3-3.
5
严炜,刘光华,娄予强,刘倩,李月仙,郭容琦,段春芳.
木薯间套作栽培研究概况及产业发展对策[J]
.南方农业学报,2011,42(4):391-394.
被引量:17
6
刘艳昆,闫旭东,徐玉鹏,岳明强,肖宇,刘忠宽.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与经济效益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12,16(3):23-26.
被引量:16
7
樊丽生,郑联寿,王俊,郭耀东,温日宇,卢建伟,郭耀文.
玉米套种绿肥模式对连作田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3(20):221-222.
被引量:2
8
宋莉,韩上,席莹莹,鲁剑巍,吴礼树,曹卫东,耿明建.
间作对油菜和紫云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4,36(2):231-237.
被引量:14
9
宫明波,宋朝玉,郝俊杰,王圣健,李红卫,李振清,张晓艳.
“夏玉米—绿豆全程机械化间作模式”试验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9):77-81.
被引量:1
10
王彧超,李洪,王瑞军,郗小倩,王梦飞.
晋北地区玉米/蔬菜不同套作模式效益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8):7-1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24
1
刘勇,马祥,秦燕.
油草混播种类对油菜生产和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8):43-49.
被引量:2
2
林绍森,唐永金.
玉米密度、行距和穴距对间作大豆光合速率的效应分析[J]
.大豆科学,2007,26(2):149-153.
被引量:14
3
童存泉,牛运生,周可金,黄秋云,宋国良.
提高油菜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安徽油菜产业提升[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1-3.
被引量:1
4
陈颖,王绍旋.
玉米大豆间作体系沼液浸种的产量效应分析[J]
.种子,2005,24(8):29-33.
被引量:6
5
梁泉,郭华春,尹元萍,罗成凯,杨丹.
云南省豆类作物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
.大豆通报,2008(1):40-43.
被引量:6
6
吴社兰,周可金.
油菜与紫云英混作系统的密度效应研究[J]
.作物杂志,2008(2):57-59.
被引量:10
7
刘天学,张绍芬,赵霞,李潮海.
我国玉米主要间作技术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2008,37(5):14-17.
被引量:22
8
高阳,段爱旺,刘祖贵,申孝军.
玉米和大豆条带间作模式下的光环境特性[J]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6):1248-1254.
被引量:63
9
王树立.
大豆与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4):188-188.
被引量:7
10
徐永琪,杨国安.
昌吉州玉米间作黄豆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59-59.
被引量:2
1
杨盛琴.
不同国家精准农业的发展模式分析[J]
.世界农业,2014(11):43-46.
被引量:22
2
林继雄.
国产复合肥发展要符合国情[J]
.农资科技,2003(1):11-13.
被引量:1
3
仇倩倩,梁栋.
木薯茎秆再利用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
.大众科技,2012,14(4):187-188.
被引量:3
4
张桃林: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之路[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2).
5
陈熙.
对话河北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燕国胜 用有机农业改良农业生产方式更符合国情[J]
.中国农资,2014(2):21-21.
被引量:1
6
龙超海.
“麻类生产机械化学术研讨会暨苎麻剥麻机展示会”在长召开[J]
.中国麻业科学,2009,31(6):387-387.
7
连艳鲜,张晓静.
推广饲用玉米促进畜牧业发展[J]
.河南畜牧兽医,2003,24(11):32-32.
8
吴普特,冯浩,牛文全,高建恩,汪有科,范兴科.
我国北方地区节水农业技术水平及评价[J]
.灌溉排水学报,2003,22(1):26-30.
被引量:27
9
重基础 强科研 发展符合国情的农机产业[J]
.吉林农业,2013(8):52-53.
10
《农村实用技术》杂志社读者服务部新书推荐[J]
.农村实用技术,2008(6):63-63.
耕作与栽培
199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