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美国汉学界的地方史研究——以学术地缘化研究为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方史与区域史理论在美国汉学界开始流行。文章在全面厘清汉学区域研究及地方史视角兴起原因的基础上,分析该现象在思想文化研究中的利弊,以期展现中国研究的复杂性并反思我们引进汉学成果的态度。
作者
陈倩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6期124-126,共3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地方史
区域史
地缘化
美国汉学
分类号
K06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28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1
[美]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2
J.哈贝马斯.
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答问[J]
.社会学研究,1999(3):37-38.
被引量:210
3
Philip C·C· Huang.Public Sphere / Civil Society in China?[J].Modern China:April,1993.
4
Frederic Wakeman,Jr.The Civil Society andPublic Sphere Debat[J].Modern China:April,1993.
5
[英]伯克.历史学与社会理论[M].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
[英]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M].李金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7
[美]吉尔兹.地方性知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8
[美]艾尔曼.经学、政治和宗族[M].赵刚,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9
罗威廉.晚清帝国的"市民社会"问题[A].邓正来.国家与市民社会[C].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405.
10
程美宝.
区域研究取向的探索——评杨念群著《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J]
.历史研究,2001(1):127-139.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科大卫.
国家与礼仪:宋至清中叶珠江三角洲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5):65-72.
被引量:73
2
许纪霖.
没有过去的史学危机[J]
.读书,1999,0(7):65-71.
被引量:30
3
林毓生 莫善培.《中国意识的危机》[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5页.
4
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5
.《陈献章集》[M].中华书局排印本,1987年版.275页.
6
程美宝.《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8,(23):53-58.
7
陈献章.《恩平县儒学记》.《陈献章集》,36-41、877页.
8
《新迁电白县儒学记》.《陈献章集》,36-41、877页.
9
阮榕龄.《白沙门人考》,香港白沙文化教育基金会印行,1965年.
10
《明史·儒林二》,中华书局,1974年,7267页.
共引文献
282
1
高小平.
公共领域的“转换态”性状及治理[J]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2(6):52-65.
被引量:3
2
常启云.
论互联网群体传播的情感公共空间[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0(1):213-225.
被引量:3
3
张朕.
“章太炎与鲁迅”研究历史述略[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4):203-216.
4
戴磊.
史地教育委员会与抗战时期的史学[J]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0(1).
5
王贤.
网络公共领域的理论基础、表现样态及建构措施——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视角[J]
.社会科学家,2024(3):90-95.
6
谢安民.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交往转向及当下意义[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1(6):54-62.
被引量:5
7
叶俊,王苑奇.
重构公与私的界线:近代上海小报对另类公共领域的建构及其特征——以“驱逐棚户”报道为例[J]
.国际新闻界,2023,45(9):163-176.
被引量:2
8
杨庆伟.
网络在公共领域“去封建化”潜力分析[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8,10(2):11-14.
被引量:1
9
唐小兵.
水木清华的流光碎影[J]
.书屋,2006(6):22-25.
被引量:1
10
邹振环.
“五四”前后江浙地区的“杜威热”及其与江南文化的关联[J]
.社会科学研究,2009(6):131-141.
被引量:6
1
陈倩.
美国汉学界区域史、地方史研究的兴起[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91-96.
2
惠俊芳.
唐三彩的特点及兴起原因[J]
.卷宗,2012(1):2-2.
被引量:2
3
崔锐.
论西汉三大外戚豪门[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2):155-158.
被引量:1
4
张俊英,刘蓉.
六十年来中国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研究综述[J]
.中国史研究动态,2013(2):13-29.
被引量:3
5
蒋秀松.
明代建州女真兴起原因略探[J]
.东北史地,2008,0(5):68-70.
6
李金玉.
略论中国古代的婚礼[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1):51-53.
被引量:2
7
陈健.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的新进展与新走向——纪念胡思庸先生逝世2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J]
.史学月刊,2014(10):131-134.
8
光晓霞,包平.
晋商兴起原因浅谈[J]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6,24(3):44-47.
被引量:2
9
陈院.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兴起原因的分析[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27(3):102-106.
10
王海亭.
一九八○年代台湾社会运动兴起原因探析[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1):78-86.
被引量:1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