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用镜质体反射率法恢复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沙四段地层剥蚀厚度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Dow在1977年提出的利用上下构造层镜质体反射率(Ro)差值来估算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的方法,在国内仍有广泛的应用。使用镜质体反射率法,首次系统地恢复了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沙四段地层剥蚀厚度。沙四段地层剥蚀量介于100-400m,平均剥蚀量为250m,最大剥蚀区在鲁西隆起西北侧的斜坡边缘,最大剥蚀量近600m,但范围较小,在凸起区则只有较小的剥蚀厚度。
作者
康恒茂
许新明
王志英
机构地区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2007年第5期30-34,共5页
Marine Geology Letters
关键词
沙四段
镜质体反射率
剥蚀厚度
惠民凹陷
渤海湾盆地
分类号
P5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8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22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11
1
Dow W G. Kerogen studies and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s [J].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1977,7 :79-99.
2
胡圣标,汪集晠,张容燕.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数据估算地层剥蚀厚度[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26(4):42-45.
被引量:92
3
陈增智,柳广弟,郝石生.
修正的镜质体反射率剥蚀厚度恢复方法[J]
.沉积学报,1999,17(1):141-144.
被引量:53
4
柳益群,周立发,冯乔.
用镜质体反射率法确定吐鲁番-哈密盆地的古地温梯度和估算地层剥蚀厚度[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7(3):253-258.
被引量:13
5
李荣西,张锡云,金奎励.
用镜质体反射率重建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特征[J]
.矿物学报,2001,21(4):705-709.
被引量:20
6
李伟.
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方法综述[J]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6,10(3):167-171.
被引量:85
7
佟彦明,宋立军,曾少军,程涛,危宇宁.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新方法[J]
.古地理学报,2005,7(3):417-424.
被引量:48
8
Aoyagi K. Palaeotemperature analysis by authigenic mineral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etroleum exploration[J]. AAPG,1984, 68: 903-913.
9
Katz B J , Pheifer R N , Schunk D J. Interpretation of discontinuous vitrinite reflectance profiles[J] AAPG, 1988, 72 (8) : 926-931.
10
何生,王青玲.
关于用镜质体反射率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问题讨论[J]
.地质论评,1989,35(2):119-126.
被引量:56
二级参考文献
38
1
何生,王青玲.
关于用镜质体反射率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问题讨论[J]
.地质论评,1989,35(2):119-126.
被引量:56
2
胡圣标,汪集.
沉积盆地热体制研究的基本原理和进展[J]
.地学前缘,1995,2(4):171-180.
被引量:139
3
赵孟为.
划分成岩作用与埋藏变质作用的指标及其界线[J]
.地质论评,1995,41(3):238-244.
被引量:24
4
赵孟为,Behr,HJ.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镜质体反射率与地热史[J]
.石油学报,1996,17(2):15-23.
被引量:69
5
郭随平,施小斌,王良书,王捷,周光甲.
胜利油区东营凹陷热史分析──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6,17(1):32-36.
被引量:33
6
真柄钦次著 童晓光 贾承造译.石油圈闭的地质模型[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88-95.
7
Burham A K, Sweeney J J. 1989. A chemical kinetic model of vitrinite maturation and reflectance.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53:2649~ 2657.
8
Dow W G. 1977. Kerogen studies and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s.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7: 79~ 99.
9
Hood D,Gutjahr C C M , Heacock R L. 1975. Organic metamophism and generation of petroleum. AAPG Bulletin, 59: 986~996.
10
Kappelmeyer O , Haenel R. 1974. Geothermic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Application. Gebr der Borntraeger Berlin - Stuttgart, 85.
共引文献
222
1
陈刚,赵重远,李丕龙,任战利,李向平,李宗亮.
合肥盆地热演化特征[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6):644-649.
被引量:4
2
ZHAO Ming1, CHEN XiaoMing1, JI JunFeng1, ZHANG Zhe1 & ZHANG Yun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Mineral Deposits Research,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2 Jiangsu Survey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Physics, Nanjing 210008, China.
Evolution of chlorite composition in the Paleogene prototype basin of Jiyang Depression, Shandong, China,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paleogeothermal gradient[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07,50(11):1645-1654.
被引量:10
3
李丽贤,李延,李国辉,王冶,常文鑫,杨星星.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及应用探讨[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3):43-45.
被引量:3
4
陈登钱,龙安林,赵国忠,沈晓双,王洪华.
柴达木盆地九龙山地区侏罗系储层特征研究[J]
.青海石油,2014(2):20-27.
被引量:4
5
李儒峰,杨永强,张刚雄,阮小飞.
松辽北部徐家围子白垩系不整合剥蚀量系统恢复[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37(S2):47-54.
被引量:4
6
Chen Liqiong Jiangsu Oilfield Company,SINOPEC,Jiangsu 225009,China.
Estimation of the amount of erosion at unconformities in the last stage of the Eocene Sanduo period in the Subei Basin,China[J]
.Petroleum Science,2009,6(4):383-388.
被引量:2
7
杨怀辉,李忠惠.
从古热流值和剥蚀量的研究来判断地热的发育——以四川盆地川合100井为例[J]
.四川地质学报,2004,24(3):180-185.
被引量:13
8
邵济安,张履桥,牟保磊.
构造体制转折是岩石圈尺度的行为[J]
.地质通报,2004,23(9):973-979.
被引量:32
9
韩用兵,王良书,刘绍文.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沙四段和孔店组地层剥蚀厚度恢复[J]
.高校地质学报,2004,10(3):440-450.
被引量:24
10
王彬,柳保军.
潜江凹陷潜江组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研究[J]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4):16-1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9
1
谭开俊,牟中海.
塔西南地区上寒武统-奥陶系剥蚀厚度恢复[J]
.河南石油,2004,18(3):4-6.
被引量:11
2
任战利,肖晖,刘丽,张盛,雷利庆,秦勇,韦重韬.
沁水盆地新生代抬升冷却事件的确定[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1):109-113.
被引量:17
3
任战利,肖晖,刘丽,张盛,秦勇,韦重韬.
沁水盆地中生代构造热事件发生时期的确定[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1):43-47.
被引量:36
4
何生,王青玲.
关于用镜质体反射率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问题讨论[J]
.地质论评,1989,35(2):119-126.
被引量:56
5
佟彦明,宋立军,曾少军,程涛,危宇宁.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新方法[J]
.古地理学报,2005,7(3):417-424.
被引量:48
6
李伟,张枝焕,朱雷,韩立国,杨永才.
山西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生排烃史分析[J]
.沉积学报,2005,23(2):337-345.
被引量:18
7
任战利,肖晖,刘丽,张盛,秦勇,韦重韬.
沁水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的裂变径迹证据[J]
.科学通报,2005,50(B10):87-92.
被引量:36
8
李明诚,李伟.
利用平衡浓度研究天然气的扩散——扩散量模拟的一种新方法[J]
.天然气工业,1996,16(1):1-4.
被引量:13
9
赵力彬,黄志龙,高岗,李君.
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一种新方法——包裹体测温法[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1):15-19.
被引量:16
10
孙占学,张文,胡宝群,潘天有.
沁水盆地大地热流与地温场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2006,49(1):130-134.
被引量:36
引证文献
2
1
于晓菲,张金功,惠涛,吴小宁,王海妹.
陆相含油气盆地地层沉积相与剥蚀厚度恢复方法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35(10):160-165.
被引量:3
2
林玉祥,刘虎,郭凤霞,闫晓霞,韩继雷,钱铮,刘建军.
沁水盆地地层剥蚀量研究[J]
.地质与勘探,2014,50(1):114-121.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杨磊,程科扬,黄小慧.
麻黄山西区块中新生界砂泥岩压实规律与剥蚀厚度恢复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19):109-110.
被引量:1
2
王明健,张训华,张运波,何登发,孙衍鹏,李文涛.
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东部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剥蚀量恢复与原型盆地[J]
.古地理学报,2012,14(4):499-506.
被引量:11
3
孟元库,汪新文,陈杰.
太行山新生代构造隆升的地质学证据——来自沁水盆地沁参1井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5,35(1):15-28.
被引量:11
4
丁文龙,梅永贵,尹帅,刘忠,赵冬,刘建军.
沁水盆地煤系地层孔-裂隙特征测井反演[J]
.煤炭科学技术,2015,43(2):53-57.
被引量:16
5
郑翔天,刘建军,王彦春,路璐.
沁水煤田南部走滑断裂系统构造背景分析[J]
.煤炭技术,2016,35(1):125-127.
被引量:3
6
张敏,丁文龙,尹帅.
沁水盆地南部地区石炭-二叠系古构造恢复及对煤层气的控制作用[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16(21):34-40.
被引量:5
7
姜天阳,王广达.
沁水盆地储层特征及潜在损害因素分析[J]
.矿冶,2017,26(5):90-94.
被引量:3
8
尹帅,赵威,范子宜.
沁水盆地南部地区古构造恢复及其油气意义[J]
.岩性油气藏,2017,29(6):43-50.
被引量:6
9
钟雨彤,刘大锰,姚艳斌,蔡益栋,侯月华.
沁水盆地安泽区块煤储层含气性特征及其构造控制[J]
.地学前缘,2017,24(6):342-352.
被引量:3
10
李康宁.
沉积学研究方法[J]
.城市地理,2017,0(7X):92-92.
1
陈守田,刘招君,于洪金.
海拉尔盆地热演化史研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34(1):85-88.
被引量:23
2
孟庆龙,薛林福,滕菲,陈长伟,徐兴科.
三江盆地白垩纪—第三纪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研究[J]
.吉林地质,2007,26(1):33-38.
被引量:1
3
胡迪,沈传波,刘泽阳.
川东北地区埋藏–剥露历史分析——来自盆地模拟和热年代的制约[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6,40(6):1145-1153.
被引量:6
4
柳益群,冯乔,吴涛,崔旱云.
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的古地温梯度及地质热历史[J]
.中国科学(D辑),1997,27(5):431-436.
被引量:25
5
谢志清,闫小雄,周立发.
三塘湖盆地下白垩统剥蚀量恢复及其对油气生成的影响[J]
.石油实验地质,2001,23(1):52-55.
被引量:6
6
柳益群,周立发,冯乔.
用镜质体反射率法确定吐鲁番-哈密盆地的古地温梯度和估算地层剥蚀厚度[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7(3):253-258.
被引量:13
7
金维浚,张旗,焦守涛.
寻找隐伏岩体的新方法:镜质体反射率法[J]
.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30(5):2171-2175.
被引量:2
8
任战利,刘池阳,蒲仁海,李进步,冯建辉.
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热演化史研究[J]
.石油学报,2000,21(4):42-45.
被引量:13
9
韩立国,柳忠泉,徐佑德,许世红,任凤楼,周丽.
济阳坳陷新生代地温场特征研究[J]
.海洋石油,2008,28(1):19-25.
被引量:2
10
关振良,张博全.
南华北中区地层剥蚀厚度的计算[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3,20(A00):65-70.
海洋地质动态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