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增长极理论视角下政府干预政策的选择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政府应强化增长极与周边环境相关联的政策意识,制定有关新的增长中心建立和原有增长极产业转移的宏观政策。
作者
赵放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25,共2页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关键词
增长极
区域经济
极化效应
扩散效应
分类号
F061.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02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39
参考文献
2
1
陈记旺.地域分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26-35.
2
任军.
增长极理论的演进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2):51-55.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1
1
佩鲁.略论增长极概念[J].经济学译丛,1988,(9).
共引文献
16
1
喻新安,杨兰桥.
我国内陆地区增长极的培育与形成——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背景下的区域布局与政策选择[J]
.区域经济评论,2013(1):75-82.
被引量:5
2
罗志慧,甘巧林,黄定华.
从增长极角度思考区域非均衡发展[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6):48-52.
被引量:1
3
任军.
增长极理论的非均衡发展观与我国中西部经济增长极构建[J]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6):72-75.
被引量:17
4
范方志.
“增长极”理论的国际实践及其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启示[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8(6):94-100.
被引量:6
5
褚淑贞,孙春梅.
增长极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综述[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10(1):4-7.
被引量:17
6
肖艳秋,杨德刚,张新焕,潘伟,唐宏.
新疆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
.中国沙漠,2012,32(1):244-251.
被引量:38
7
肖艳秋,杨德刚,唐宏,张新焕.
塔里木河流域人口-经济分布不均衡特征分析[J]
.干旱区地理,2012,35(2):309-317.
被引量:26
8
肖奎喜,杨岩.
纽约增强城市辐射力研究——兼论对广州的启示[J]
.城市观察,2013(5):54-63.
被引量:7
9
罗清和,许新华.
经济特区与非特区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思考[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1(1):77-83.
被引量:3
10
罗清和,许新华.
转型时期经济特区与非特区如何协调发展的思考[J]
.广东社会科学,2014(3):30-3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02
1
王花荣.
产业跨区域转移中的动力机制分析[J]
.金融经济,2007(18):89-91.
被引量:5
2
邱泽奇.
乡镇企业改制与地方威权主义的终结[J]
.社会学研究,1999(3):84-94.
被引量:61
3
夏禹龙,刘吉,冯之浚,张念椿.
梯度理论和区域经济[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3,4(2):5-6.
被引量:36
4
李小建,苗长虹.
增长极理论分析及选择研究[J]
.地理研究,1993,12(3):45-55.
被引量:28
5
李具恒.
广义梯度理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视角[J]
.社会科学研究,2004(6):21-25.
被引量:26
6
张孝锋,喻俊.
产业集群的成因溯源及其对地方政府集群规划的启示[J]
.企业经济,2004,23(11):30-33.
被引量:5
7
聂华林,赵超.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对西部产业发展的影响[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5):11-15.
被引量:41
8
任军.
增长极理论的演进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2):51-55.
被引量:17
9
洪银兴,曹勇.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政府功能[J]
.经济研究,1996,31(5):22-28.
被引量:117
10
高军.
青岛城市发展战略探讨——从经济增长极核理论与规模效益理论角度[J]
.规划师,2005,21(9):96-9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8
1
范方志.
“增长极”理论的国际实践及其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启示[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8(6):94-100.
被引量:6
2
向晓梅.
产业转移中的政府行为研究述评[J]
.学术研究,2011(5):89-95.
被引量:16
3
赵凯,颜究生.
基于推拉力模型的产业转移研究——以广东高碳产业为例[J]
.税务与经济,2012(6):36-40.
被引量:3
4
王云平.
产业转移问题研究的有关观点综述[J]
.经济管理,2013,39(6):175-187.
被引量:10
5
向晓梅.
区域产业转移中政府行为及效率研究——基于广东省“双转移”战略的案例分析[J]
.广东经济,2013(6):23-28.
被引量:1
6
陈礼,孟颖.
发挥极核作用 构建省会经济圈——以海口省会经济圈为例[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4(2):88-92.
被引量:1
7
金永玲,张素蓉,毕玉辉.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会计服务业“极化效应”研究[J]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4,24(6):43-44.
8
何小三.
经济增长极理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J]
.时代金融,2012(05X):98-10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9
1
武音茜,戴新春.
贵州水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刍议[J]
.贵州民族研究,2010,30(4):80-84.
2
褚淑贞,孙春梅.
增长极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综述[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10(1):4-7.
被引量:17
3
李辉.
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经济机理与路径分析[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2(1):59-63.
4
朱文萍,张国政.
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制度优化研究——基于交易费用视角[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8):52-54.
5
王云平.
产业转移问题研究的有关观点综述[J]
.经济管理,2013,39(6):175-187.
被引量:10
6
覃利春,杨建文.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中央政府行为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2013,35(5):61-66.
7
陈礼,孟颖.
发挥极核作用 构建省会经济圈——以海口省会经济圈为例[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4(2):88-92.
被引量:1
8
赵伟.
沿海产业中部地区转移行为与承接环境评价调查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4):11-13.
9
邱小云,彭迪云.
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定位对产业转移意愿的影响研究——以赣南为例[J]
.学术论坛,2014,37(4):48-53.
被引量:5
10
肖红.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区位商分析[J]
.管理观察,2014(36):42-44.
被引量:1
1
钟坚.
中国应选择效率兼公平的改革与发展模式[J]
.审计与理财,2005(7):60-60.
2
赵放,吴宇晖.
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与政府区域干预政策的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2009,31(3):48-54.
被引量:3
3
宋国友.
国际贸易政治的研究方法、政策意识和中国取向——评《国际贸易政治经济学》[J]
.国际政治研究,2011,32(2):178-184.
4
第五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大会演讲[J]
.中国绿色画报,2013(4):27-30.
5
韩晓明,范德成.
区域创新环境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及促进对策[J]
.现代管理科学,2010(5):64-65.
被引量:3
6
马炳成.
西部大开发要树立新观念[J]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2(2):57-58.
7
熊勇清,冯韵雯.
产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11(12):85-92.
被引量:2
8
莽景石.
下村治的高速增长理论与哈罗德—多马模型[J]
.日本研究,1991(3):1-7.
被引量:3
经济纵横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