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药性理论的来源看现代药理研究
被引量:
2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作者
王晓红
苗明三
郭艳
尹俊涛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
河南中医学院
出处
《河南中医》
2007年第6期6-8,共3页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攻关项目(编号:04-05ZP42)
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编号:205096)
关键词
药性理论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性学
分类号
R285.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361
引证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307
参考文献
3
1
丁选胜 王碧花.介绍药性理论新内容-功能[J].基层中药杂志,1996,2(10):51-52.
2
王米渠,许锦文.
中药分子药性学的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2,4(6):51-54.
被引量:20
3
张其成.
中医理论模型的特征、意义与不足[J]
.医学与哲学,2000,21(2):45-47.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黄璐琦.
展望分子生物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1):643-645.
被引量:88
2
严仪昭,陈祥银,吴康健,李红兵.
川芎嗪和764-3对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6,18(2):126-128.
被引量:22
3
刘德磷,金香兰,杨威.
从分子作用把握整体效应──中药分子药理学理论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6):13-19.
被引量:5
4
伊.普利高津.从混沌到有序[M].曾庆宏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5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的发展概况、特点与成就.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0:297.
6
王米渠.中医遗传学.中药的药理遗传学思想.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241.
7
王刚 张学斌 王米渠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中的应用[J].中医药杂志,2001,.
8
杨学鹏.阴阳五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72.
9
陆广莘.中医生生之道[J].传统医学文化与传统生命科学,1998,20.
10
王雨田.控制论v信息论v系统科学与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89~90.
共引文献
34
1
沈艺.
中医藏象术语的英译[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S1):5-6.
被引量:4
2
王爱成,周继曾,王玉来,李柏.
“证”与“辨证”之我见[J]
.医学与哲学,2004,25(9):54-54.
被引量:3
3
张其成.
“象”模型:易医会通的交点──兼论中医学的本质及其未来发展[J]
.周易研究,2002(2):71-80.
被引量:57
4
孟静岩,张伯礼,胡永军.
从复杂性科学角度研究中医药学的概况[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1):878-880.
被引量:15
5
张冰,翟华强,林志健,倪莉.
从“三要素”理念探讨中药药性之核心构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0):656-657.
被引量:33
6
张冰,林志健,翟华强,黄建梅.
基于“三要素”假说研究中药药性的设想[J]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221-223.
被引量:47
7
仝小林,李洪皎,于波.
试论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成果的临床回归[J]
.江苏中医药,2008,40(3):16-17.
被引量:45
8
王振国,王鹏,李峰,张永清,齐冬梅.
中药四性理论现代研究回顾与展望[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2):94-97.
被引量:22
9
季晓慧,俞仲毅.
中药四气与药物成分关系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3):86-88.
被引量:12
10
王伽伯,金城,肖小河,赵艳玲.
中药药性研究回顾与思考[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7):572-576.
被引量:44
同被引文献
361
1
武晏屹,许二平,左艇,苗明三.
中药临床外用技术规范研制的思考[J]
.中医杂志,2020,0(3):193-196.
被引量:16
2
刘群,杨晓农.
中药四气五味的现代认识[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5):981-985.
被引量:60
3
刘群,杨晓农.
中药升降浮沉之现代认识[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6):1215-1218.
被引量:13
4
陈两绵,王锦玉,仝燕,彭新君.
黏膜给药原位凝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8):76-80.
被引量:19
5
苗明三,郭艳,张瑜,崔瑛.
中药外治理论、外用功效及存在问题[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6):13-15.
被引量:47
6
宁世荣,宁春磊.
行气活血化瘀法在骨伤科的应用[J]
.山西中医,2004,20(S1):22-23.
被引量:2
7
许蓬娟,辛晓林,艾洪滨.
中药鸡血藤的镇痛实验研究[J]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08,27(4):291-293.
被引量:56
8
仝小林,李洪皎.
糖络并重治疗2型糖尿病[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1):6-7.
被引量:13
9
杨莉,赵志刚,齐宪荣.
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4,1(1):11-14.
被引量:2
10
黄璐琦.
论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方向[J]
.中药与临床,2011(2):1-3.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28
1
罗淼辉.
活血化瘀类中药在治疗骨科疾病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34):119-120.
2
常惟智.
基于不同配伍环境的中药药性及功效变化规律研究浅析[J]
.中药与临床,2011,2(4):60-61.
被引量:5
3
仝小林,李洪皎,于波.
试论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成果的临床回归[J]
.江苏中医药,2008,40(3):16-17.
被引量:45
4
崔瑛,刘菊,冯静,丁岗,杨云.
对中药药性研究的思考[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4):28-29.
被引量:9
5
刘仁慧,许利平,王秀娟,张永兴,赵宇昊.
中药药性理论新课程的构建[J]
.药学教育,2008,24(4):10-12.
被引量:3
6
苗明三,尹俊涛,杨亚蕾.
对2005版中国药典(Ⅰ部)中中药外用功能的商榷[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6):1480-1481.
被引量:5
7
苗明三,张玉林,杨亚蕾,尹俊涛.
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8):2013-2015.
被引量:21
8
任雪梅,杨光福.
中药药性理论之四气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5):89-91.
被引量:9
9
赵艳玲,史文丽,山丽梅,王伽伯,赵海平,肖小河.
左金丸及其类方对胃寒证大鼠的影响(Ⅱ)[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12):62-64.
被引量:9
10
山丽梅,赵艳玲,孔维军,肖小河.
左金丸及其类方对胃热证大鼠胃黏膜损伤及相关因子的影响[J]
.解放军药学学报,2010,26(2):99-103.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
307
1
凌霄,王盼盼,马静,李学林,孟菲,张博.
临床功效反推法在中药药性研究中的作用[J]
.中医杂志,2020,61(5):396-399.
被引量:5
2
蔡丽雪,谢尧臣,孙靖,邵江娟.
基于专利的半夏有效成分技术领域分布与趋势分析[J]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0,44(1):68-71.
被引量:2
3
孙鹏辉,袁普卫,李堪印.
名老中医李堪印运用藤类药物治疗痹症的经验[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0,0(3):75-78.
被引量:24
4
刘耸峰,于红,李研,王岩.
基于数据挖掘探索2020年末沈阳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药用药规律[J]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2):96-100.
被引量:1
5
韩森,王佃勋,魏佩煌,李立,赵雨坤,李健,姜淼.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的中药寒/热性药物特异性作用分子机制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8):186-189.
被引量:7
6
何莉莎,宋攀,赵林华,仝小林.
态靶辨证——中医从宏观走向精准的历史选择[J]
.辽宁中医杂志,2020,47(1):1-4.
被引量:76
7
王阶,王永炎,郭丽丽.
基于病证结合的中药组方模式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2-5.
被引量:30
8
唐永鑫,曾南,倪彩霞,王建,夏厚林.
芳香开窍药抗小鼠脑缺血缺氧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药与临床,2011,2(1):31-32.
被引量:7
9
高腾,王强松,董天骄,崔元璐.
左金丸总生物碱胃黏附缓释微球研究[J]
.天津中医药,2013,30(9):561-563.
被引量:2
10
贾锐馨,彭定国,李国永,王朋倩.
仝小林治疗糖尿病经验[J]
.中医杂志,2010,51(S2):141-142.
被引量:6
1
郭旭光.
怎样正确贴膏药[J]
.医药与保健,2012(3):43-43.
2
李仪奎.
“四气”实质的本质属性问题探讨[J]
.时珍国药研究,1993,4(3):4-6.
被引量:29
3
张理平.
苦味与活血[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6,19(1):7-9.
被引量:6
4
吕士选.
西药中药化研究有助于促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33(9):4-6.
被引量:2
5
钟鑫.
《药性赋》释义[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1(6):36-36.
6
常章富,颜正华.
影响中药有毒无毒的药物因素[J]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14(6):17-20.
被引量:1
7
石柱国.
要想长寿又滋补每天要吃“三四五”[J]
.东方食疗与保健,2012(1):23-26.
8
尹明珊,杨溪琳.
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对策[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2):76-77.
被引量:5
9
宋小莉.
中药药性中“有毒无毒”问题探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1):81-81.
被引量:1
10
黄尚.
中药毒性来源[J]
.中国执业药师,2008(3):17-19.
被引量:2
河南中医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