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参考文献12
-
1俞正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际政治新秩序[J].学习与探索,1996(4):73-76. 被引量:16
-
2[美]亚历山大·温特 秦亚青译.《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40-445页.
-
3(日)山本吉宣:《国际相互依存》(桑月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年.
-
4Lipschutz: Global Civil Society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he Politics of Nature from Place to Planet, Albany: SUNY Press,1996
-
5[美]戈兰·海登.《公民社会、社会资本和发展:对一种复杂话语的翻折》.周红云译.何增科主编.《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第114页.
-
6[美]杰基·史密斯.《全球性公民社会?》.徐洋译.何增科主编.《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第137页.
-
7David Callahan, “What is ‘Global Civil society’”? in Civnet Journal, January-February 1999 Vol.3,No.1
-
8Cyril Ritchie,“NGOs-Fools or Angels?”, Transnational Associations, No.3,2000,99.132-134.
-
9戈登·怀特.《公民牡会、民主化和发展:廓清分析的范围》[J].民主化杂志(英国),1994,1(3):375-390.
-
10Peter Waterman, “Is Global Civil Socicty Down to Earth?”,in Transnational Associations,No,2,1999,pp.100-103
共引文献31
-
1张旗,白云真.中国国际关系规范理论与多元世界的秩序构建[J].国际观察,2023(6):35-58. 被引量:1
-
2王苹.治理五性:近年来国内治理研究状况简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48-50.
-
3方长平.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问题与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5(6):46-51. 被引量:6
-
4李广一,凌云志.国际气候变化合作:中国的参与和抉择[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26(5):36-39.
-
5周俊.全球公民社会:理论模式与研究框架[J].现代哲学,2006(2):25-34. 被引量:6
-
6郁建兴,周俊.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的新进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58(3):36-45. 被引量:48
-
7黄真,夏安凌.世界经济治理的政治模式及其启示[J].长江论坛,2006(6):70-74.
-
8马小京,璩静.论多边主义框架下国际反恐合作的有效性[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2):20-23. 被引量:2
-
9范明林,程金.核心组织的架空:强政府下社团运作分析 对H市Y社团的个案研究[J].社会,2007,27(5):114-133. 被引量:22
-
10杨卓.全球治理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5):39-42. 被引量:2
-
1奉献.硝烟中的“无国界医生”[J].法制与社会,2011(21):15-17.
-
2史晓东,张姝.全球化背景下的INGO与国家体系变革[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12):79-81.
-
3曹霞富.正确认识社会环境影响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22(1):94-97. 被引量:2
-
4郑焕清,郄霜涛.欧盟加速司法一体化[J].瞭望,1999(43):54-55.
-
5伍庆玲,杨坤璞.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云南的慈善活动及影响[J].思想战线,2008,34(S4):10-13. 被引量:1
-
6八桂要闻 2003年6月[J].传承,2003,0(4):46-46.
-
7吴芃.浅析非政府国际组织在国际法中的角色[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11):234-234.
-
8王强.试论国际非政府组织(INGO)在中国的民事诉讼权利能力[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8):110-111.
-
9周昌岐.化解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的对策探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6(1):29-32.
-
10赵会荣.2011年中亚地区国际关系[J].俄罗斯学刊,2012,2(2):35-43.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