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节日:一种特殊的公共文化空间
被引量:
4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平日的角度来看,节日期间人们的生活处于非常状态,带有集体"着魔"的特征。节日以公共的时间和空间为基础,活动过程带有戏剧表演性质。它所追求和创造的,是集体的文化认同、公共的价值观念与和谐的社会环境。
作者
王霄冰
机构地区
新疆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共4页
Henan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节日
仪式
表演性
公共性
文化空间
文化记忆
和谐社会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69
同被引文献
652
引证文献
47
二级引证文献
344
参考文献
9
1
Barbara Mittler.alltagals Fest.Mao als Ikone der chinesischen Kulturrevolution (1966-1976)[J].minima sinica,2006,(2):25-47.
2
Winfried Gebhardt.Fest,Feier und Alltag[M].Frankfurt:Peter Lang,1987.
3
Emile Durkheim.Die elementaren Formen des religi(o)sen Lebens[M].Frankfurt:Suhrkamp,1981.
4
张举文.
重认“过渡礼仪”模式中的“边缘礼仪”[J]
.民间文化论坛,2006(3):25-37.
被引量:40
5
Victor Turner,Das Ritual.Struktur und Antri-Struktur[M].Frankfurt/New York:Campus,1989.
6
黄涛.
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与构建和谐社会[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1(1):56-63.
被引量:51
7
Victor Turner.Dramas,Fields and Metaphors[M].Ithaca & London: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4.
8
王霄冰.
文化记忆、传统创新与节日遗产保护[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1(1):41-48.
被引量:124
9
高丙中.
日常生活的现代与后现代遭遇:中国民俗学发展的机遇与路向[J]
.民间文化论坛,2006(3):6-14.
被引量:63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扬.阿斯曼,王霄兵.
有文字的和无文字的社会——对记忆的记录及其发展[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72-74.
被引量:47
2
卡尔·雅斯贝尔斯.《大哲学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
Jan Assmann. Das kulturelles Gedachtnis. Schri ft, Erinnerung und politische Identitat in friihen Hochkul-turen[M]. Munchen.. C. H. Beck, 1992.
4
Albert Bergesen. Die rituelle Ordnung[A]. David J. Krieger & Andrea Belliger. Ritualtheorien[M]. Wiesbaden:Westdeutscher Verlag, 2003.49- 76.
5
George L Mosse. The Nationalization of the Masses[M]. New York: Howard Fertig, 1975. 100- 112.
6
Eric Hobsbawrn. Mass-Producing Traditions: Europe, 1870- 1914[A]. Eric Hobsbawm & Terence Ranger(ed. ).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7
儒家文化的当下认同[N].浙江日报,2006—09-28,(10).
8
高丙中.《文化自觉与民族国家的时间管理——中国节假日制度的现代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9
陈连山.《春节民俗的社会功能、文化意义与当前文化政策》.
10
黄涛.《清明节的源流、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变迁与功能》.
共引文献
269
1
黎天业.
传统节日心理空间的分析及教育应用[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0(6):123-126.
2
张爱凤.
媒介融合背景下原创文化节目创新与审美代沟弥合[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9(5):107-121.
被引量:2
3
吕微.
社区优先还是社会优先?——民俗学的逻辑出发点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修正案”[J]
.民俗研究,2021(3):78-87.
被引量:7
4
娥满,李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维审视:概念定位、学术运动与日常生活实践[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99-105.
5
何志荣.
象形传播与表情包文化生产:一种文化记忆的视角[J]
.未来传播,2021,28(1):79-84.
被引量:2
6
贾瑞欣.
情景再现·仪式展演·时代感召——探析《典籍里的中国》的守正创新[J]
.北方传媒研究,2022(2):33-36.
被引量:2
7
王华.
阈限[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6):24-29.
被引量:2
8
赵凤玲.
欧风美雨影响下中国近代节日的变革[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5):99-102.
被引量:4
9
陈爱国.
共同性向公共性的转型——陕西省华县皮影戏的个案研究[J]
.文化遗产,2012(4):87-96.
被引量:1
10
萧放.
春节习俗与岁时通过仪式[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50-58.
被引量:26
同被引文献
652
1
王雪丽,王瑞文.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困境:成因与破局——基于“三圈理论”的阐释[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2):19-28.
被引量:22
2
潘利侠.
冒险与现代性 齐美尔思想与生活图景的冒险内核及其现代性意涵[J]
.社会,2022,42(4):1-30.
被引量:2
3
冯琳,赵经纬.
活态共构:社区博物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J]
.西北民族研究,2022(4):93-101.
被引量:13
4
陈永典,于丽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集体主义精神的伦理价值研究[J]
.民族论坛,2022(1):13-20.
被引量:4
5
杨思远,黎明.
中华经济共同体的历史形成[J]
.民族论坛,2022(1):3-12.
被引量:5
6
桂胜,谌骁.
共谋与协力:节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源化实践——以恩施土家女儿会为例[J]
.民俗研究,2021(3):105-114.
被引量:6
7
沈春耀.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草案)》的说明——2020年6月18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20(3):600-605.
被引量:6
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修改意见的报告——2020年6月19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20(3):556-556.
被引量:1
9
钟山.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2019年12月23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20(1):106-107.
被引量:1
10
向云驹.
论“文化空间”[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81-88.
被引量:337
引证文献
47
1
邓亚净,杨文仙.
习近平德治观及其在西藏乡村治理场域中的运用[J]
.西藏研究,2020(3):8-14.
2
陈华泽.
满族传统民俗化发展传承现状——以沈阳静安满族村端午民俗活动为例[J]
.满族研究,2021(4):110-114.
3
韦亮节,黄家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语言文化向度——以广西乡村壮汉语言共生现象为例[J]
.民族论坛,2022(2):12-23.
被引量:4
4
赵咏梅,贾建文.
昌黎地秧歌的文化空间浅析[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1):109-112.
被引量:5
5
张志新,庞辉,臧留鸿.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护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0(3):118-121.
被引量:18
6
陈雁.
“三八”国际妇女节:中国妇女运动的特殊场域与公共文化空间[J]
.妇女研究论丛,2010(2):41-47.
被引量:7
7
罗承松.
民族传统节日的嬗变及其适应——苦聪人畲皅节个案研究[J]
.沧桑,2010(3):44-45.
被引量:1
8
吴芙蓉.
南京节日旅游开发现状分析[J]
.江苏商论,2010(12):102-105.
被引量:2
9
汪孔丰.
民俗学教学视阈下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12):30-34.
被引量:3
10
王丹倩,杨林.
传统节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浙江省安仁镇元宵节为例[J]
.园艺与种苗,2012,32(6):78-80.
二级引证文献
344
1
岳经纶,陈沁.
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政策合作的发展进程及演进逻辑[J]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24(1):88-102.
2
张龙,秦钰雯.
媒体融合背景下微纪录片对城市记忆的建构——基于北京卫视《我爱北京》的节目分析[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4):157-169.
3
杨雪娇.
“逛”街景地图:位置媒介的城市记忆建构[J]
.新媒体研究,2023,9(6):85-88.
4
高艺.
重回生产性的共同体:关于媒体妇女节话语策略的梳理——基于人民日报和天猫官方微博的分析[J]
.新媒体研究,2022,8(23):109-112.
5
孟艳,王平,姚伊,张英杰.
中国文化中的平等思想在本土心理咨询中的应用[J]
.心理月刊,2022(7):210-212.
6
彭珍珍.
湘西泸溪浦市古镇龙舟运动的传承与保护研究[J]
.体育视野,2021(1):11-12.
被引量:1
7
马晓娟,赵志雄.
基于地方认同的大地湾博物馆研学旅行研究[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2,42(4):67-75.
被引量:1
8
王欢.
非遗项目在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导览与体验设计——以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为例[J]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4,37(3):90-93.
9
吴雨川,高丽华,林佳茗,李心诺,袁习羽.
城市文化空间沉浸式体验建构维度研究——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例[J]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3,36(5):59-61.
被引量:1
10
尹晓龙,王育济.
新时代重要传统节日文化继承创新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8(1):145-156.
被引量:4
1
吴安钦.
戏师傅[J]
.福建乡土,2009(4):11-12.
2
王焱超,张丽俊(指导老师).
魔豆成长记[J]
.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2009(3):48-48.
3
CATCH ME IF YOU CAN[J]
.Beijing Review,2014,57(29):3-5.
4
付饶.
论戏剧的特性[J]
.剧作家,2011(3):109-110.
5
中国三个项目列入“非遗”保护目录[J]
.中国新闻周刊,2009(37):18-18.
6
林君.
发掘地域特色 整合人才资源 重铸戏剧辉煌[J]
.戏剧文学,2011(1):4-6.
7
陈燕雯.
乌镇戏剧节:一年一梦——中西文化对话交流的“进步颂”[J]
.文化交流,2014,0(12):16-20.
8
徐刚.
“山寨春晚”越来越像阿斗了[J]
.观察与思考,2009(1):4-4.
9
荣.
大马士革举办第四届大马士革文化遗产节[J]
.阿拉伯世界研究,1998(1):42-42.
10
大年是一出中国文化的全本戏[J]
.国土资源,2009(2):63-64.
河南社会科学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