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有中国特色的STS道路——殷登祥著《科学、技术与社会概论》的启示
被引量:1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3-124,共2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2
-
1潘仁.苏联“科学技术革命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概述[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1988,25(1):72-74. 被引量:1
-
2王顺义.苏联东欧学派的“科学技术革命”概念[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1987,24(3):83-87. 被引量:1
-
3徐春.苏联学者对生态问题的哲学研究——兼谈现代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8(2):87-91. 被引量:6
-
4刘泽芬.苏联科学学研究概况[J].科学管理研究,1983,1(2):62-65. 被引量:1
-
5安起念.科学哲学及科学伦理学研究的回顾(1987—1994)与展望[J].国外社会科学,1995(4):40-45. 被引量:4
-
6郑文范.关于建立科学技术学的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6):395-398. 被引量:3
-
7万长松,陈凡.走向多元化的俄罗斯技术哲学[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252-256. 被引量:1
-
8姜振寰.苏联时期的技术史研究[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7,28(4):417-425. 被引量:1
-
9白夜昕.苏联技术哲学述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7):72-74. 被引量:2
-
10安启念.从苏联解体看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教训[J].理论视野,2010(7):14-17. 被引量:8
-
1庄穆,詹志华.福建省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海峡科学,2013(1):129-135. 被引量:3
-
2梁玲玲,王丹云.浅析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研究现状[J].科技资讯,2015,13(3):218-218. 被引量:1
-
3云波.“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由粤教社推出[J].中国出版,2007(6):63-64.
-
4孔.《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J].哲学动态,2007(8):57-57.
-
5艾理.《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J].学术动态(北京),2007(21):21-22.
-
6东辉.《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前沿——技术的社会形廊》出版[J].学术动态(北京),2005(24):18-18.
-
7本刊为增设《科学、技术与社会》专栏而敬告读者[J].国际物理教育通讯,1992(9):37-37.
-
8荐书录[J].中外书摘,2007(5):31-31.
-
9冯鹏志.对象、主题与特色——关于我国“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学科发展的几点思考[J].学术界,2002(6):92-98. 被引量:2
-
10周檬檬.以广东教育出版社为例讨论如何建设微信公众号[J].新闻研究导刊,2016,7(5):22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