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硅谷人才聚集效应的探析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硅谷是高技术产业聚集的代名词,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才聚集的代名词,它是美国吸引人才政策优势的普遍性和硅谷科技创新优势的特殊性相结合的产物。做好人才吸纳和开发工作事关全局工作的成败,因此,我们要在加大人才吸引力度、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大力引进国外人才智力、加快人事人才信息化建设上下工夫,进一步形成人才聚集优势,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作者
李景山
雷金屹
机构地区
黑龙江科技学院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5-177,共3页
Study & Exploration
关键词
硅谷
人才
聚集效应
分类号
F4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104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60
参考文献
6
1
刘胜天,崔玉珠.
沈阳浑南新区大学城硅谷效应研究[J]
.辽宁教育研究,2003(4):18-21.
被引量:3
2
李忠东.
世人瞩目话硅谷[J]
.广东科技,2005,14(4):53-54.
被引量:2
3
邱永明,朱莲华.
人才强国战略的历史和现实依据[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6):83-86.
被引量:3
4
孙婧,周升起,张然.
硅谷的成功对青岛高新区发展的启示[J]
.经济前沿,2005(2):30-34.
被引量:6
5
王勇,杜学元.
斯坦福大学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启示[J]
.教育与现代化,2005(1):24-26.
被引量:24
6
叶傅升.人才战争[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赵鹏程.
斯坦福大学给我们的启示[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102-105.
被引量:13
2
[1]赵鹏程.世界十大学府[M].四川民族出版社,1995.
3
孙中山.孙中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0.7.
4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
斯蒂文.利维.
热门的新科技城挑战硅谷[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3):63-66.
被引量:3
6
钱颖一.
硅谷的故事[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1):28-35.
被引量:56
7
郑宗.
高科技园区的两种命运——剖析美国硅谷的成功和128公路高科技园区的失败[J]
.沿海经贸,2002(6):19-21.
被引量:1
8
季斌.
硅谷神话的启示[J]
.江苏经济,2002(6):59-60.
被引量:1
9
李健文.
硅谷管理模式之我见[J]
.新企业,2002(6):33-34.
被引量:1
10
程萍,许正中.
高新区管理模式与发展目标的矛盾[J]
.中国高新区,2003(9):55-57.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32
1
张国安.
刍议学研产一体化是高校对高新科技园区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4):136-141.
被引量:3
2
丁芸,鲍燕宁.
关于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与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探讨[J]
.法制与社会,2008(27):300-301.
被引量:3
3
李志恒.
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探析[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25(2):139-142.
被引量:5
4
王雯.
对我国研究型大学产学研相结合的思考[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21(1):116-118.
被引量:5
5
郑灵芝.
美国高校的管理理念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启发[J]
.科技信息,2006(02S):34-34.
被引量:4
6
胡海建.
试论国外大学城的主要类型[J]
.高教探索,2007(3):58-62.
被引量:11
7
李鸣.
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的界定与提升策略[J]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27(2):143-145.
被引量:3
8
周排飞.
硅谷成功的因素分析[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24(3):145-147.
9
李俊松.
论国际化进程中我国人才安全制度的构建[J]
.生产力研究,2009(9):72-73.
10
卢戎,于丽英.
创新集群模式的发展机理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8):1-2.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04
1
牛冲槐,唐朝永.
中国区域人才聚集力比较分析[J]
.机械管理开发,2007,22(S1):138-140.
被引量:23
2
吴贵明,周碧华.
产业集群人才优势形成机理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07(17):93-94.
被引量:2
3
罗婕.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S3):105-106.
被引量:3
4
陈渝华,税国洪.
构筑人才聚集高地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6):172-173.
被引量:3
5
刘长明.
硅谷之路[J]
.学术界,2001(5):183-202.
被引量:14
6
王琦.
对企业人才聚集方法的探讨[J]
.生产力研究,2005(4):199-200.
被引量:5
7
李淑,赖明勇.
硅谷创新制度结构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2005(9):81-85.
被引量:5
8
王建强.
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
.中国人才,2005(08S):26-27.
被引量:20
9
牛冲槐,张敏,张洪潮,李刚.
人才聚集效应研究[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2):16-19.
被引量:24
10
牛冲槐,接民,张敏,段治平,李刚.
人才聚集效应及其评判[J]
.中国软科学,2006(4):118-123.
被引量:190
引证文献
10
1
张敏,陈万明,邹治.
基于信息化管理的中小企业人才聚集效应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9):181-185.
被引量:6
2
孙其军,王詠.
北京CBD人才聚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
.人口与经济,2008(5):25-31.
被引量:19
3
张敏,陈万明,刘晓杨.
人才聚集效应关键成功要素及影响机理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8):494-497.
被引量:12
4
张敏,陈万明,刘晓杨.
中小企业人才聚集效应的虚拟化实现[J]
.管理学报,2010,7(3):386-390.
被引量:13
5
张敏,陈万明.
抗震救灾过程中人才聚集效应探析——以汶川8.0级地震和玉树7.1级地震为例[J]
.华南地震,2010,30(2):54-60.
6
马建龙,刘兵,张培.
新兴工业区人才聚集关键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曹妃甸工业区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7):147-151.
7
宋磊,牛冲槐,黄娟.
我国各省人才聚集效应非均衡评价研究——基于相对偏差模糊矩阵法[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6):103-109.
被引量:1
8
黄德春,吴海燕.
美国硅谷成因及其对“世界水谷”建设的启示[J]
.水利经济,2016,34(1):51-54.
9
聂鲲,刘冷馨.
硅谷人力资本与产业集群互动研究[J]
.宏观经济管理,2016(7):87-92.
被引量:2
10
曾红颖,吴佳.
政府与市场作用视角下人才集聚模式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35(4):118-125.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60
1
张樨樨,韩秀元.
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集聚发展环境综合评价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94-105.
被引量:20
2
翁清雄,杨书春,曹威麟.
区域环境对人才承诺与根植意愿的影响[J]
.科研管理,2014,35(6):154-160.
被引量:23
3
查成伟,陈万明,唐朝永,牛冲槐.
区域人才聚集预警模型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6):152-156.
被引量:10
4
陈楠.
人才聚集的规模效应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6):47-48.
5
张敏,陈万明,沈国琪.
中小企业虚拟人才管理研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26(10):6-11.
被引量:2
6
李宾.
广东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开发研究[J]
.特区经济,2010(11):43-44.
7
王勇.
科技人才集聚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的数据[J]
.科技管理研究,2011,31(5):153-157.
被引量:13
8
张敏,陈万明,刘晓杨.
面向角色的中小企业虚拟人才管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0):141-146.
9
陈楠.
新农村建设中人才聚集效应的虚拟化实现[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5):515-518.
被引量:2
10
王勇.
人才集聚研究综述[J]
.生产力研究,2011(9):205-208.
被引量:15
1
胡国兴,李岩松,等.
发展园区经济 营造聚集优势—江苏省江阴市乡镇企业发展的最新调查[J]
.新企业,2002(1):49-50.
2
袁晓刚.
人力资本积累的对策分析[J]
.中国商界,2010,0(3X):95-96.
3
郭先臣.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之我见[J]
.中国信息导报,2002(3):61-63.
被引量:5
4
焦影.
中国PK印度:未来电子制造业谁执牛耳?[J]
.电子经理世界,2006,0(3):14-14.
5
池宇.
江苏电子信息产业:以聚集优势打造竞争优势[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4):11-13.
6
卢现国,彭相霞,李庆龙.
聚集优势 发展优势 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农业与技术,2008,28(3):11-13.
7
刘建磊,刘杰.
对我国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几个问题的思考[J]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4,20(7):45-46.
被引量:4
8
盖波.
借别人的智慧 兴自已的科技:胜利炼油厂引进国外人才受益显著[J]
.石油化工技术经济,1990,6(2):63-64.
9
赵竞.
成长型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要素[J]
.中国计算机用户,2008(19):40-41.
10
陈杰,黄其振.
农学会服务现代农业建设的作用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
.山西农经,2015(10):50-51.
学习与探索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