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省际边缘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省际边缘区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经济发展处于落后状态,文章分析了省际边缘区具有区位边缘性、资源丰富等优势,受行政区划制约、产业结构趋同等劣势,以苏鲁豫皖地区为例,提出在省际边缘区内的中心城市——徐州市发展现代物流业,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增长极,带动腹地发展经济,提升区域竞争力。
作者
王晓明
机构地区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职业圈》
2007年第10X期34-35,共2页
Occupational Circle
关键词
省际边缘区
现代物流业
淮海经济区
分类号
F259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96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朱传耿,王振波,仇方道.
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模式研究[J]
.人文地理,2006,21(1):1-5.
被引量:65
2
徐冽,余劲.
物流发展趋势及对江苏物流发展的启示[J]
.中国储运,2005(2):47-48.
被引量:2
3
肖金成.
省域中心与边缘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现象[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3):22-26.
被引量:37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安树伟,张素娥.
“行政区经济”和“行政区边缘经济”[J]
.生产力研究,2004(7):24-26.
被引量:23
2
姜德波.
论中国统一市场建设中的地区本位[J]
.中国经济问题,2004(5):52-58.
被引量:8
3
李琼.
社会冲突的新视角:边界冲突[J]
.学术探索,2004(10):67-72.
被引量:14
4
冷志明.
中国省区交界地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
.开发研究,2005(4):74-77.
被引量:13
5
方创琳 毛汉英.跨省毗邻区域经济区协作发展重点与对策建议[J].国土与区域经济,1998,(1):8-13.
6
朱传耿.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N].光明日报,2004-5-18.
7
刘君德.
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经济的制度性矛盾与整合研究──中国“行政区经济”的案例分析[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22(1):15-19.
被引量:58
8
张复明.
区域性交通枢纽及其腹地的城市化模式[J]
.地理研究,2001,20(1):48-54.
被引量:38
9
梁双陆.
中国省区交界地带经济发展思考[J]
.改革与战略,1998,14(2):27-29.
被引量:18
10
陆大道.
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
.地理科学,2002,22(1):1-6.
被引量:584
共引文献
96
1
高峰.
省际边缘山地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广东省封开县为例[J]
.房地产世界,2024(8):164-166.
2
张敏燕,韩太祥.
克鲁格曼的不平衡发展模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工业技术经济,2005,24(8):53-55.
被引量:1
3
王凡恩.
我国省际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以豫东地区为例[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2(1):26-28.
被引量:1
4
李俊杰,李海鹏.
省际边界民族地区“边界效应”分析与治理模式初探——以湘鄂渝黔边“土家苗瑶走廊”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3):165-169.
被引量:6
5
陈明星.
城市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科学问题[J]
.地理研究,2015,34(4):614-630.
被引量:145
6
罗锋华,罗新颖,刘颖.
福建边界县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兼与邻省比较[J]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54-57.
7
贾宝军.
边缘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经济学分析[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5(3):3-6.
8
李俊杰.
关于省际边界地区经济协作的思考[J]
.商业时代,2006(9):83-84.
被引量:10
9
王凡恩.
河南省边缘地区农业乡镇经济发展研究[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22(3):130-131.
10
朱传耿,王振波,于涛方.
省际边缘区的就业空间结构模式及动力机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
.世界地理研究,2006,15(3):99-106.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9
1
张海森,李宗植.
长江三角洲一体化中南京与杭州的竞争与合作[J]
.统计与决策,2005,21(03X):102-104.
被引量:2
2
朱传耿,王振波,仇方道.
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模式研究[J]
.人文地理,2006,21(1):1-5.
被引量:65
3
杨扬.
都市圈点轴开发系统研究——以徐州都市圈为例[J]
.江苏商论,2006(10):124-126.
被引量:3
4
胡超美,刘波,朱传耿.
徐州市服务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8(1):79-82.
被引量:4
5
仇方道,佟连军,朱传耿,杨如树.
省际边缘区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
.地理研究,2009,28(2):451-463.
被引量:123
6
李国君.
资源型城市零售业态布局影响因素及基本框架[J]
.商业时代,2010(3):21-22.
被引量:3
7
严士清.
江苏商业区域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
.商业研究,2010(4):171-173.
被引量:2
8
周婷,仇方道,朱传耿,张敬,蔡爱军,孙东琪,方雪.
淮海经济区产业联系空间特征分析[J]
.地理科学,2010,30(6):854-859.
被引量:18
9
梁双陆.
中国省区交界地带经济发展思考[J]
.改革与战略,1998,14(2):27-29.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1
1
李红瑞,孟召宜,吴仕超.
省际边缘城市商贸业发展研究——以徐州市为例[J]
.中国集体经济,2011,0(9S):112-11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刘艳.
徐州打造淮海经济区消费中心的思考[J]
.中外企业家,2015,0(11):20-22.
2
魏国辰,乐雄平.
我国商贸业发展研究综述[J]
.价格月刊,2016(12):40-45.
被引量:2
1
琚惠,韩玉刚.
安徽省际边缘区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以宁国市耐磨铸件产业集群为例[J]
.宿州学院学报,2015,30(2):23-26.
被引量:1
2
3188家大企业粤苏鲁分布最集中[J]
.领导决策信息,2010(32):28-29.
3
彭小年.
苏鲁粤三省蹝百强蹞企业大集团综合实力比较分析[J]
.江苏统计,2002(11):28-30.
4
各地2006年就业情况及2007年预测[J]
.领导决策信息,2007(8):29-29.
5
农业部在宁召开苏鲁浙皖乡镇企业工作座谈会[J]
.新企业,2003(8):4-5.
6
王丽娅,黄鑫.
广东省政府保障经济能力的研究分析——基于闽浙苏鲁四省数据的比较[J]
.特区经济,2014(6):70-72.
7
何龙斌.
省际边缘区接受省会城市经济辐射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3(8):74-78.
被引量:13
8
韩玉刚,焦华富,韩会然.
省际边缘区城镇化水平变化特征及动力系统研究——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J]
.经济地理,2011,31(2):230-236.
被引量:26
9
城市经济学[J]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2007,13(4):280-281.
10
何龙斌.
陕甘川省际边缘区增长极城市研究[J]
.开发研究,2014(4):94-99.
被引量:2
职业圈
2007年 第10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