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浓郁伤情与委顺从容——论白居易感伤情怀与其“中隐”思想形成的内在关系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白居易的诗歌中,浓郁感伤和知足保和、委顺任化的诗作占相当大的比重,感伤与摆脱感伤也构成了白居易人生和文学创作的两大主题。从其心路历程的发展变化看,早年形成并伴随着他的感伤,促使他不断努力摆脱、超越,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的“中隐”思想。但这也使他沉醉在生活的“乐趣”中,没有对自己的人生继续进行深入思考,导致生活在伤感中,未能实现对伤感的彻底超越。
作者
左志南
机构地区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
出处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34-37,共4页
Journal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白居易
感伤
中隐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066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9
1
丹纳.艺术哲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45-46.
2
白居易.白居易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
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303.
5
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6.13082.
6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02.
7
罗洛·素.爱与意志[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23.
8
叶梦得.避暑录话[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63册.
9
苏辙.苏辙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0..
共引文献
1066
1
张采民.
隋唐之交思想的自由开放与南北诗风的融合[J]
.文史哲,2004(4):104-109.
2
邓乔彬.
词的由中唐至宋初之变与文化转换[J]
.文史哲,2004(4):110-116.
被引量:2
3
赵荣蔚.
论晚唐科场对寒士诗歌创作的影响[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6(4):102-106.
4
高楠.
试析宋代官员官年与实年不符现象[J]
.史学月刊,2004(7):27-31.
被引量:4
5
周树智.
建设当代中国的新实学——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
.理论学刊,2004(8):20-21.
被引量:4
6
王志胜.
浅析唐朝社会的别墅[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5):91-94.
被引量:6
7
纪宗安,姜清波.
论武则天与原高丽王室和权臣泉氏家族[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6):71-75.
被引量:6
8
熊义民.
唐初海军初探[J]
.史学月刊,2002(11):18-23.
被引量:2
9
勾利军.
唐前期东都职官的称谓变化与东都机构的发展脉络[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6):85-87.
被引量:1
10
李红霞.
唐代隐逸兴盛成因的社会学阐释[J]
.史学月刊,2005(2):105-110.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13
1
朱迪光.
《长恨歌》,何恨?[J]
.书屋,2004(12):55-56.
被引量:1
2
李宗为.
论杨贵妃的传说以及《长恨歌》之恨——与周煦良、俞平伯二位先生商榷[J]
.晋阳学刊,1982(2):100-104.
被引量:7
3
周煦良.
《长恨歌》的恨在哪里?[J]
.晋阳学刊,1981(6):92-93.
被引量:5
4
张文初.
说《长恨歌》的"恨"[J]
.中国韵文学刊,2004,18(3):26-28.
被引量:2
5
张中宇.
《长恨歌》主题研究综论[J]
.文学遗产,2005(3):144-149.
被引量:8
6
韩府.
此恨非彼恨——也说《长恨歌》之“恨”[J]
.阅读与写作,2007(4):21-21.
被引量:1
7
[明]文徵明.王氏拙致园记[M]//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苏州市园林管理局拙政园志稿.苏州: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和苏州市园林管理局.1986.
8
白居易.中隐[M]//丁如明,夏世美.校点.白居易集.北京:中华书局.1999.
9
[元]脱脱.宋史:卷444"朱长文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1.
10
胡可先,文艳蓉.
白居易《长恨歌》爱情主题考论[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2):66-71.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2
1
涂小丽.
回本溯源——论《长恨歌》的感伤主题[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121-125.
被引量:2
2
魏丹,文才臻,彭峰.
“中隐”思想与唐宋时期庭院式园林的发展[J]
.广东园林,2010,32(4):9-1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刘畅.
诗情画意文人园[J]
.现代园艺,2011,34(08X):66-67.
2
王以兴.
从爱情悲剧个案到人生普适哲理的归纳——白居易《长恨歌》之“长恨“主题解析[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5(4):37-43.
被引量:2
3
陈君,朱一帆.
老龄化背景下本土禅院式养老的尝试——苏州西园养老护理院[J]
.建筑与文化,2024(1):74-77.
4
赵婧,于芳.
《长恨歌》中王琦瑶的爱情观[J]
.作家,2015,0(5X):22-23.
被引量:1
1
宋峻峰.
白居易中隐思想诗歌创作的影响[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6):77-77.
2
汤素琴.
从拯民到拯己——白居易心路历程探略[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6):5-5.
3
李岚.
从生活层面看白居易闲适诗中“知足保和”的思想[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2):27-30.
4
赵建梅.
刘禹锡晚年的心态及诗歌创作[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4):82-86.
5
邵明珍.
论白居易的“拜相情结”[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2):135-141.
被引量:5
6
程佳佳.
简析白居易中隐思想的形成[J]
.榆林学院学报,2013,23(5):50-53.
7
刘心武.
失父:一种生存困境[J]
.中国文化研究,1998(2):59-66.
被引量:1
8
倪超.
白居易“闲适诗”从“善”非“隐”论[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1):26-31.
被引量:1
9
赵建梅.
从白居易有关履道池台的诗看其中隐思想[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6):114-117.
被引量:7
10
隽雪艳.
《文集百首》与白居易的中隐思想[J]
.外语教学,2007,28(6):71-74.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